成長拾憶——初代90後難以忘記的農家老院子

歲月不願留痕,記憶卻仍舊如新。

成長拾憶——初代90後難以忘記的農家老院子

在尚未改造的偏遠村子,仍有被遺棄的稀稀落落的老房子

我已不知道這是第幾次回憶老院子了,它總是載著我沉甸甸的童趣在夢裡造訪我,儘管我總在夢裡帶著激動對它親切的吶喊幾聲,可惜聽見吶喊給我回應的卻總是無辜的舍友……

現在老院子永遠消失了,我知道我無法挽留它,只能用我笨拙的文字讓它知道,在我心裡為它留下了一塊惦念的位置,種下了一段成長的獨家記憶。

通往老院子的路很曲折,進村後要下幾個坡才能到屬於老院子的"場",由於村裡基本上都是黃土建築,所以一個房頂下一般都有好幾個窯洞,所以每家房頂都很大,而這些房頂便是所謂的"場"。對村裡人而言"場"的用途很廣,春夏季是女人織衣閒聊,小孩玩耍之地,所以此時的"場"是村裡的信息樞紐,而每到秋收季節,"場"上便載著每家忙碌一年的收穫,人們將收穫的作物累於"場"上進行處理。老院子的"場"上有八、九株棗樹。棗樹的長式不是很好,七扭八歪,樹幹也不直,而且還有些粗糙,像久經風霜的老人。但它結的棗子確實沒得說,每次和奶奶從外邊回來,奶奶都會拿棍子在棗樹上敲幾下,然後我嘴裡叫喊著依依呀呀的就跑下去到院子裡撿……雖然撿起的棗子很誘人但我並不急著吃,因為有種更美味的吃法,奶奶會將這些棗子洗淨再蒸,蒸出來後撥去皮又軟又甜,那種甜又是童年的一份幸福。

成長拾憶——初代90後難以忘記的農家老院子

揚麥子的場

從場下去就會看到大門了。大門是用木樁簡單的拼湊起來的。從大門進去後有條三米寬的土路,路左邊有一個廁所,右邊是一條溝壑,很深很大,小時候總是給我神秘、危險的警告,但由於邊上種著許多樹,又給這份神秘增添了幾分安全感,沿著小路繼續向前走,路邊有一個豬圈,緊挨是一個雞窩。然後有一個類似防空洞的隧道,說隧道有些誇張,因為它的長僅有5米左右。走出這個隧道才真正的進入了老院子。這也讓我後來上初中在學《桃花源記》時,每次讀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腦子裡便不自覺的出現了這幅圖。從隧道出來後,首先大體上看到的是三間磚窯洞,兩間大的並排在右邊,這兩間是住人的,但平常時只有一間開著,住著爺爺,奶奶還有我,另一間是逢過年過節的時候留給舅舅一家住的。而那間小的在最北院是放工具一類雜物的。在它旁邊有一段小坡,下去是一個馬騮。然而馬騮裡住的並不是馬,是一匹騾子,它是這個院子裡唯一可以和我和平相處的動物。我一直認為我們是有交流的。我對它眨眼,它也會對我眨眼,我對它拍手,它會對我露出它的大塊牙。或許現在看來,這裡很土,但正是這樣一個土裡土氣的地方給我的童年留下一片天堂。

後來爺爺奶奶搬到縣城裡住了,我也隨父母去市裡上學。再回老房子已隔了好幾年。藉著暑假,我跟隨家裡人回去收核桃。我已無法描述再見到老房子時的心情,我們面對面的搜索著記憶,只覺得彼此都變了很多。大門的木頭腐朽了很多,似乎它的存在只是因為曾經存在。進去後只有隧道沒有很大變化,院子裡已被雜草荒蕪,密密麻麻的已有一米多高,踩開一條路,走到院中間,正對的就是我曾經住過的屋子,門口稀稀落落的蜘蛛網讓屋子頹廢的讓人不想進去,屋頂角的馬蜂窩也不見了,至今我依舊想不起當年是抱著什麼心態陪著馬蜂玩的,我倒騰它們的窩,它們倒騰我的頭,我玩的是膽,它們玩的是命,雖然每次都哭著跑回去捱罵,但又忍不住下次……到這裡不得不感謝村裡的偏方,每次跑回去後,奶奶都會在家裡的大水缸下捏出把泥塗到我頭上,過上半天就全消腫了。

除了馬蜂窩不在,增添了蜘蛛網外,其它看著還是那麼親切。門牆磚上的劃痕就像記憶的烙印,封住了時間卻放出了留戀。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裡卻幾乎快沒人了,村裡的人基本上都隨孩子們的學業搬到縣城了,只留下了十幾座老院子在村裡駐守著,它們就像守著空巢的老人,坐在門前曬著太陽,等待著搭話……可惜老房子終究沒熬到我再次回去搭話。

再回去,村裡的一切彷彿更陌生了,就連通往場的地方都被鋪上了柏油路,路邊有不羈掙脫出來的小草,在微風下呼吸著幸運的空氣,我不知道也沒有去想路下還有多少不幸的種子在哭泣,只是急著往前走。到時才發現有些後悔走的太快,更後悔來的太遲。老房子已被推成地,望著沒有老房子的空地,忽然有些鼻酸。但我知道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挽留的,那就不要忘吧,我安慰自己。

成長拾憶——初代90後難以忘記的農家老院子

這裡明天太陽昇起時依舊有地平線,只是少了那片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