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粉彩誕生於康熙年間,極盛於雍正、乾隆時期,在中國古代甚至在現在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認為是中國陶瓷史上幾乎可以與青花瓷比肩的巨人。它是一種在五彩和琺琅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釉上裝飾技法,畫面非常精細且精美,以前作為一種宮廷瓷器,一直服務於宮廷,不過粉彩的源頭,卻不是土生土長的瓷器種類,發源地要追溯到西方。

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粉彩是在琺琅彩和五彩的的基礎上演變來的,五彩是中國特色五彩,琺琅彩卻是外來物,是外國貢獻銅胎畫琺琅而演變為瓷胎琺琅,這就源於康熙皇帝的喜愛。康熙皇帝痴迷於西洋傳入的琺琅彩,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將琺琅彩成功地運用在瓷上。雖然燒製成功但並不完美,因為所用的材料只能附在不上釉的瓷胎表面,同時,彩料非但依賴進口,顏色的種類也不豐富,這些難題,在雍正時期得以攻克。

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釉料和畫法技術得到改進,國產琺琅彩料被研究出來,早期的瓷器琺琅彩只能在沒有上釉的瓷器上繪製才能燒製成功,所以為了不使坯胎露出,只能把整個器皿塗上琺琅料,以至於器皿畫面滿滿當當,後期由於技術的進步,琺琅料可以在上了白釉的器皿上繪畫了,出現了大量的留白,留白這個詞在繪畫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國畫和西方畫很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留白,中國畫講究意境,大概意思描繪出,剩下的全是留白,讓觀看者自行想象。

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為什麼粉彩的出現也要說起國畫的技巧呢?因為國畫技術在清朝已經是巔峰,作為宮廷畫師,服務於宮廷的畫師,在紙上的功夫自然是不可挑剔 ,那麼康熙皇帝就想,能不能把國畫的技巧應用於留白後的琺琅彩瓷上呢?筆者覺得當時負責燒製瓷器的窯工聽到這個想法後,臉應該是綠的,琺琅彩已經是經過千辛萬苦才燒製成功,現在還要把國畫的技法應用到瓷器上,並且瓷器是熱脹冷縮的終結者,別的都是遇熱就膨脹,瓷器是溫度越高收縮的越厲害,這麼精細的畫面形成後,經過高溫還要保持畫面,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畫師的工藝水平、窯裡溫度等等,可想而知有多難。

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但是皇命不可違,這也是為什麼古瓷,在沒有現代科技技術的幫助下,還能創燒出這麼多種類瓷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皇帝喜歡,就是不可能也要變為可能,這裡就又產生了另一項新工藝,它將陶瓷彩繪技術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那就是白色釉。

白色與其他的色彩調和,就可以使一種色彩由深至錢,呈現出豐富的色階,比如畫一朵花,勾勒花瓣之後,在花瓣輪轂內填上一層白色,叫玻璃白,然後再於玻璃白上塗一層粉紅色,最後根據需要,水洗染,洗得越多的地方,白色露得越多,顏色就淺,反之則深,這樣一來,花朵的色調變化就可以充分地表現出來,從此,陶瓷裝飾上色彩的運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甚至可以在一片樹葉上捕捉綠色的微妙變化。

粉彩,優美器型與國畫的完美結合


在畫面設計上,由宮廷畫師設計出稿,下發到景德鎮御窯廠,宮廷畫師畫法細膩柔美、典雅,這種繪畫風格再與優美的瓷器相結合,使得在感官上得到了更大的延森,審美的體驗也更加豐富,甚至超越了單純的繪畫本身,粉彩的就是這樣孕育而生了,並放大光彩,結束了青花瓷一隻獨放的歷史,數量上也緊緊跟上了步伐。

現在雖然沒有官窯的存在,但是景德鎮出產的粉彩依然很精緻美觀,國家博物館中都有收藏粉彩瓷,非常方便的是,雲遊博物館的出現,進一步的讓這些藏品出現在普通人的眼前,登入各大博物館官網都可以瀏覽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