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來真後悔啊,
日本這些匠人陶器,
還是買少了。
本文授權轉自“今晚翻牌子”
記得七年前在京都一家小店裡買過好幾件安藤雅信的銀釉,片水也有,日本原本的定價折算成人民幣也就二三百一件,而那時候國內基本都要上千,還需花半年訂購。
後一年再去京都,那家店裡已找不到安藤雅信,全被搜刮光了。就隨意拿了一些大村剛,片水似乎就一百多一隻,現在淘寶上大村剛也已過千。
倒也沒有專門收日本匠人的作品,真衝著買陶燒去日本也未必能買到,名家作品一展出,就被中國買家一掃而空。
其實這些應該歸類為日本陶燒中的現代陶,也就是【生活陶】,相對於備前燒樂燒志野燒等等的傳統燒。
在日本,生活陶就是買來用的,定價兩三千日元,作為生活用品也合理。對這些器物有純粹的喜歡,喜歡就買了用,或者分享給同好的朋友。
日本陶器作家那麼多,有大把好看性價比又高的作品可選擇。不用只盯著那些已被炒賣高價的作家。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低調”的陶作家,當然也只是在中國低調,在日本早就成名啦。
01.
堀仁憲 Hori Kazunori
非常喜歡堀仁憲的壺,不僅是器型,材質也喜歡。
堀仁憲,1976年生於日本福井。他的壺,粗礪古樸,器皿簡約,一種是白色,類似粉引之類工藝的壺;另一種是彩繪,有些像朝鮮李朝青瓷的花紋,或者像中國磁州窯,細碎的,古樸的。
堀仁憲在彩繪、拉坯等方面都擁有極高的技巧,作品中透著一種奇異的美和輕巧。
02.
田穀直子 Taya Naoko
田穀直子的陶器以樸拙的釉色聞名,彷彿琉璃一般,輕薄,流動,閃爍著動人的光澤。
田穀直子197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在明星大學日本文化學部生活藝術專業讀了本科和研究生,1997年完成學業後就開了自己的工作坊,算起來也有二十多年。
田穀直子最出名的就是釉色,粗礪的陶盤和壺,刷上一層輕盈的釉色,透過薄薄的釉色甚至能看到釉下的胎體上細細晶瑩的開片&雜質燒成的疙瘩。
釉藥施在粗陶上,有別於瓷器那種精細感,顏色也不多,藍色如墨水,灰色如蛋液,洋溢著一種粗放的天然氣。
03.
阿南維也 Koreya Anan
阿南維也最吸引人的是,簡單而偏執的線條,勾織出宛如喃喃自語似的圖案。
阿南維也,1972年出生於大分縣,在有田學習繪付後,回到大分開始獨立創作。最初是青瓷和白瓷,粗礪的胎體上刷上類似蛋白的釉色,暗沉,古樸,有些像白瓷尚未發展前的淳樸面貌,純真而沒有人工的精細感。
透過卵白色的釉,能發現使用模具在胎體上壓出來的花紋,淺淺的,說不出什麼精細,卻讓白釉器皿變得耐看。
而後,這些線條又出現在其他器型上,甚至變形成海浪,來自日本傳統畫作中的,成為了阿南維也之後那些盤子系列的一種彩繪的圖案。
04.
山田隆太郎 Yamada Ryutaro
山田隆太郎的陶器中,有一些是柴燒的,粗礪的胎體中透著鐵斑,非常好看。
山田隆太郎是80後,1984年出生於埼玉縣,在多摩美術大學學習,陶藝大師樋口健彥是他的老師。在多治見市完成研究生後,在神奈川縣相模原做陶。
山田隆太郎的基礎款,就是粗陶柴燒,渾濁不修邊幅的茶碗,能看到胎體上的粗礪雜質,以及火燒時變化出的煙火色。
山田隆太郎受已故陶作家青木亮的影響也深,親自去拜會過青木亮的工作室。從山田隆太郎的陶作品,比如茶碗等,也能感受到這一影響。
05.
小山乃文彥 Oyama Nobuhiko
小山乃文彥的粉引系列真是好看,白得渾厚,色澤像包了層漿。壺好看,小巧,卻立得住,耐得起用。
小山乃文彥,生於1967年,熊本人,後在愛知縣常滑市學陶,1997年在常滑開了個人工作坊至今。小山乃文彥的器型系列不多,專注於粉彩。粉彩是日本一種代表的陶燒工藝,在素胚上刷白泥,素燒好再上釉燒。赤土素胚在或厚或薄的白色下面,依舊透出胎體的顏色。
最普通的粉引碗,實際上是刷的,能看出刷子的痕跡。
粉引實際上,類似於中國陶瓷工藝裡刷化妝土。以前是胎體不好,就刷層較細白色的陶泥再燒,把粗胚掩蓋住。宋代聞名的磁州窯,就是刷了化妝土在剔花刻花等等。後來傳去朝鮮,成為了一種粉青沙器,就是在青瓷上塗抹上一層白化妝土,再進行各種圖案上的裝飾,如鑲嵌、印花、雕刻等。
再往日本傳,就變成了粉引。
日本美學追求天然的侘寂(wabisabi)之美,粉引的粗礪感,相對於白瓷的精雕細琢,恰好呈現出和式美學。
小山乃文彥製作出的器皿頗為溫柔,花朵形狀的碗,胖墩墩的圓壺,都是他對純色粉引的偏愛。
06.
喜多村光史 Kitamura Mitsufumi
喜多村光史的粉引,有一種古陶瓷才有的溫潤感,細膩,浸漬了歲月。
日本陶作家中,以粉引聞名的有許多,去世的青木亮之外,還有小澤章子、花岡隆、額賀章夫、小野哲平等,都非常搶手,基本買不到。喜多村光史在日本也很出名,只是國內宣傳還沒怎麼看到。
喜多村光史,1966年生於日本兵庫縣,在京都嵯峨美術短期大學陶藝科畢業,後在愛知縣瀨戶市拜名家森脇文直為師學習,並於1990年開窯。
他的作品輕便而手感出眾,誕生於溫潤的白色化妝土中,釉面上有被稱為“貫入”的細小裂紋,韻味獨特。
07.
大谷哲也 Tetsuya Otani
大谷哲也的白瓷真是好看,看似簡單的白色,實際經過精細的計算和反覆試驗,甚至是器型,也是和這白色相呼應的。
大谷哲也,1971年生於兵庫縣,之後在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工藝學部,而後就職於滋賀縣立信樂窯業試驗場,2008年才在滋賀縣信樂町田代開設大谷製陶所,獨立製陶。其妻子大谷桃子是京都人,在國外學陶,兩人在一起工作,一起製陶。
他的器型做成白瓷特別好看,從整體造型到各處的起伏弧度,以及盤邊寬窄、在不同尺寸中所佔的比例分佈等等,無一不經過非常精準、細緻的設計和權衡,不露聲色中流露出精巧與考究。
08.
谷井直人 Naoto Tanii
谷井直人的銀彩非常耐看,特別是那些不同瓷面和銀彩的組合。
谷井直人1976年出生於滋賀縣信樂,1997年畢業於京都府立陶工高等技術專門學校成形系,之後成為信樂陶瓷家笹山裕昭門生。
谷井直人基本都是生活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他常用純銀的金屬釉(銀彩)來制器,風格鮮明,造型節制。銀彩的美器,將銀釉的光和粗陶的素,絕妙地融合為一。
不過個人更喜歡銀彩在外面的,而不是那些銀彩在杯內的。銀彩經歷時間所產生的變化,是非常迷人的。
09.
服部竜也 Hattori Tatsuya
服部竜也並不只做銀彩,但他那些銀彩的壺和器皿,實在太好看了。
服部竜也,1978年出生在以美濃燒聞名的岐阜縣多治見市,從小生活中就到處充斥著陶土,陶瓷作坊,因此成為一名陶藝師成為兒時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進入著名的“意匠研究所“,開始製陶,最開始還是主作藝術陶瓷,後來逐漸開始製作日常陶器。
10.
村上躍 Yaku Murakami
村上躍的銀彩,有一種金屬器厚重粗礪的質感,或許是沿襲了他灰陶器的特色,靜默的,隱忍的,彷彿獨處於世,與喧鬧的俗世保持著一份疏離。
村上躍,1967年在東京出生,如今在長野縣作陶。他的灰陶系列,以手工完成一件又一件,保持著天然感。陶土表面可見細緻而優美的手指痕跡,感受得到製作時柔軟的節奏呼吸。
銀彩則延續著灰陶的特色,走的是深沉的調子,不像那些輕盈的銀色,而是強調金屬質感,粗礪而凝重。
村上躍的壺特別美,器型搭配著銀色,讓人心生一種尊敬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