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了大水之後,堯開始在權利交替上為難

堯的時代裡,因為大洪水,所以生存更艱難,覓食更艱難,死於災難和飢餓的人更多。他們比父輩祖輩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結果卻是生活得更差。所以,前所未有的災難讓大家抱起團來,把原本鬆散型的部落聯盟變得更緊密,本來他們只是為了聯合作戰而組成聯盟,但是大洪災使得聯盟所需要處理的公共事務越來越多。比如在受災而顆粒無收的部落和有收穫的部族之間分配食物,比如在洪災中帶著大家救助其他部落,甚至還有建築防洪工事,製造船隻,在高山上修建抗洪儲糧基地等等。

在治理了大水之後,堯開始在權利交替上為難

各部落一起打完仗分完戰利品就散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為了大家的生存和發展,現在必須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各部族獨有的技能全部聯合在一起。 當各種公共事務交織在一起越來越多的時候,各部落的獨立性在削弱,而聯盟首領的影響力在加強。從部落到國家,大洪水讓他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歷史在堯的時代,有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轉折。 外因推動內因發展,量變總有一天會積累成質變。所以,堯開始不滿足於只當這一任的聯盟首領。堯跟其他前面的部落長不一樣,他除了想自己終身坐上部落長的位置以外,他還想把這個寶座傳給自己的兒子。

在治理了大水之後,堯開始在權利交替上為難

當時在一些部落裡,已經實行了世襲制,比如說堯的部落長位置,就是從他父親那裡繼承過來的。但是,你在你自己的部落裡世襲,沒人管你,但是部落聯盟是公共聯盟,各個部族能夠聯合在一起就已經很難了,這需要聯盟首領處事非常公平,才能夠不惹爭議。 現在你這個部落首領自己起了私心,把公共事業當成私產傳給兒子,於是大家就不幹了。哪怕這些年你威望再高,能力再強,你的部族勢力再大也不行。 堯想把位置傳給兒子丹朱,但是幾次都被其他聯盟部族駁回。所謂的“四嶽”,就是元老們為了抵制堯這種自私的行為,推舉了幾個其他勢力強大的部落長,比如共工、比如鯀。

在治理了大水之後,堯開始在權利交替上為難

共工在傳說中是炎帝的後人,鯀是黃帝的後人,但是這兩個部落長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治水中都有突出貢獻。共工在後世被稱為水神,而鯀也有著治水九年的功績。 我們前面說過,大洪水時代人們為了抵制災難,於是部族之間空前地團結,大聯盟的產生使得權力空前地集中。這其中共同首領堯的權力更大,但是在治水中表現突出的治水專家共工和鯀的威望也非常突出。 但是權力如同罌粟,一旦沾上手就會上癮,堯自然不捨得放開手中的權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背後,還有對於堯所在的部族來說共同的權力需求——作為第一部族能享受到的各項福利和地位,以及擁有保持這個優先權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