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連接者,仍然是戴“高帽”的“明星空氣幣”(上)

說起比原鏈,我還是比較有情節的,依然清晰的記得,我進入幣圈買的第一個代幣就是BTM,自己為了記住名字還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半條命”。最近大家討論比較火的就是STO,前幾天寫STO的過程中又一次聯想到了BTM,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資產上鍊。

雖然我買的第一個數字貨幣就是BTM,並且BTM在國內也算明星項目,但是當我讀完了白皮書,卻感覺很失望。其做的事情很“高大上”,讓眾多評測者自然而然的去打出了高分,但是這個“高帽”能一直戴下去麼?

項目簡介

比原鏈,Bytom blockchain protocol(簡稱比原鏈:bytom)

“比”是指的“比特”,即運行在區塊鏈上的不同形態的、異構的比特資產(原生的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原”指的是原子資產(有傳統物理世界對應物的權證、權益、股息、債券、情報資訊、預測信息等)。

“比”、“原”連接者,仍然是戴“高帽”的“明星空氣幣”(上)

比原鏈是一種多元比特資產的交互協議,“比”和“原”可以通過該協議進行登記、交換、對賭、和基於合約的更具複雜性的交互操作。連通“比”、“原”兩個世界,促進資產在兩個世界間的交互和流轉。

比原鏈採用三層架構:應用層、合約層、數據層,應用層對移動終端等多終端友好,方便開發者便捷的開發出資產管理應用;合約層採用創世合約和控制合約進行資產的發行和管理,在底層支持擴展的utxo模型butxo,對虛擬機做了優化,採用自省機制以防止圖靈完備中的死攙狀態;數據層使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實現資產的發行、花費、交換等操作,共識機制採用對人工智能asic芯片友好型pow算法,在哈希過程中引入矩陣和卷積計算,使得礦機在閒置或被淘汰後,可用於ai硬件加速服務,從而產生額外的社會效益。

項目團隊

投項目就是投人、投團隊。我們來看一下團隊人物。

在官網上,有關於團隊的簡要介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又獲得了更多的資料。

創始人長鋏,原名劉志鵬,Bytom創始人,著名科幻小說家,國內比特幣早期佈道者,在新版撲克牌排名中是方片九。早期同吳忌寒一同創辦的巴比特目前仍是國內權威的區塊鏈資訊網站及投資者交流社區。

說起長鋏,幣圈人對於其2011年在知乎上對大學生6000元的投資建議津津樂道。

“比”、“原”連接者,仍然是戴“高帽”的“明星空氣幣”(上)

聯合創始人段新星,資深區塊鏈研究者,蓋茨基金會獎學金得主,曾任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資深工程師,OKCoin(幣行)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員,著有《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中信出版社 2016),2017年5月加入巴比特,任執行總裁,負責區塊鏈產品設計與品牌工作。

首席技術官朗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專業碩士。2012-2014 阿里巴巴支付寶資深系統工程師。2014.2加入巴比特創始團隊,負責開發比特幣基礎數據系統 Blockmeta.com。

聯合首席技術官金磊,匹茲堡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具有豐富的海外從業經歷,曾就職於英特爾、Facebook和Pinterest等主流大公司。2018年10月加入巴比特,出任聯席CTO,負責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通用雲業務。

另外還有若干區塊鏈工程師和專家,整個團隊有一定的經驗和實力。除此之外,核心團隊有一個共性就是,全部都有巴比特工作經歷,團隊成員既是比原鏈高管,又是巴比特高管,整個團隊有這個共識和轉型也是很難得的。

據創始人段新星透露:“長鋏主要精力放在巴比特上多一些,我在比原鏈(bytom)上時間會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