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路走对门拐错,高一文理分科是关键(下)

避免路走对门拐错,高一文理分科是关键(下)

本文包括三部分:一、应尽量避免选择文理的误区

二、怎样选择文理 三、建议(重磅干货)

(八)剑走偏锋,反其道而用之

1.对于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文史类科目不比他们差,而数学却比他们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举例:2008届滑县文科状元——徐烨

2.文科中的好手学艺术,走名校。举例:2015届滑县高考文科状元禹贝贝

(九)不要割裂文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1.选择文、理科之后,虽然有了各自的学习重点,但成绩好的必须注重整体发展。因为各科的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学科之间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这往往也是冲刺一本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需要,况且我们还要从长远考虑,将来的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如2015届考上北大的孟浩瀚。

2.学文和学理有着不同的学习特征和方法,但共同点都需要勤奋和努力。不能抱着怕吃苦,试图偷懒,躲避困难的侥幸心理。不管是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一条注定要付出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路,只有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真正努力了,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文理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三、建议(重磅干货)

(一)现阶段,同等条件下,能选理不选文,因为相对而言,理科生能选择的高校多、院系多、专业多。

(二)现阶段,同等条件下,能选理不选文,因为相对而言,大学毕业后,理科生更容易就业,更容易得到高薪机会。近几年就业榜上的“绿牌”专业,基本上都是理工科专业;多数情况下,理科毕业生可以去抢文科毕业生的饭碗,但由于理工科技术性强,文科毕业生很难去抢理科毕业生的饭碗。

(三)现阶段,同等条件下,能选理不选文,因为相对而言,文科的学习容易“无师自通”,理科则很难。

(四)当然,人的能力倾向有别,这是选择文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

十项能力倾向(可以参考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选择文科还是理科)

1.书面理解与表达

很强的使用文字进行理解、判断、获取有效信息和依据书面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擅长文字表达,文笔很好,能从多角度叙述事情、描述事物。

2.口头言语

说话发音吐字清晰,言简意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思想,与他人交流通畅。善于把握他人谈话的要点,能够准确了解他人言语的含义。

在分析问题时能流畅地产生出多种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擅于提出不寻常的新颖观点;体现思维的创新性、发散性、灵活性,分析问题快速、巧妙、准确。

4.问题敏感性

能够早于他人意识到有问题存在或有问题即将发生,能够感知事物的变化并作出判断。

5.逻辑思维能力

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逻辑分析能力强;思维严谨、缜密,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由已知的前提,推导出未知的结论;应用一般性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整合个别信息,发现它们的联系并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6.工作条理性

重视规则和秩序; 能够将大量的、凌乱的信息、事件、行为按规则有序排列、分类。将工作事务按照紧迫性、重要性区分优先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进程,使工作有条不紊。

7.数学能力

对于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等非常熟悉,定量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很强,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8.人际沟通和知觉

善于了解他人和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愿意倾听和响应他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敏感;能够灵活处理各种人际问题;擅长快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空间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物体的图像,理解图片、图纸等平面图形如何代表现实物体;能够想象出物体发生旋转或重组后的样子。

10.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

做事专注,能集中精力持久地关注某个事物,必要时能同时注意多个对象,并在这些不同对象中灵活转换、分配注意力。

(五)打造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是重头戏:能吃苦、脑子活、口才好,能小、独立思考、创新精神、换位思考、团队精神、知识面广、终身学习,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和能力是文理相通的。

(六)需要第一,不要过于强调兴趣和爱好,更何况坚持是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1. 首先是要有一个坚定的决择,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选择文理,如果真的决定不了的话,建议学理,原因是理转文会相对容易一些(当然也走了很大的弯路,如我班学生某某等),文转理就痛苦太多了。

学生们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该左右摇摆,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正视自己的薄弱学科,知难而进,傻傻的坚持、笨笨的努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学不下去的孩子,大多是学习困难生,对学习本身兴趣不大,有厌学情绪,或学习习惯不佳,无关文理科。

2.同学们,文科的所有学科,理科的所有学科都是科学,都需要良好的钻研习惯,很强的研究能力,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是智力和毅力的决战。文理科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文科班不等于“理差班”。要考虑自己的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国家需求、招生、就业等问题来做决定。高中学生接受的仍是基础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今后学文学理,我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力争成为有知识有技术、人品高尚、身心健康的全面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