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要教育孩子面对未知的未来,设计一张引领他们前进的“地图”,需要不断思考并定义“学习”是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


—这是动听学院的第168篇文章—

前段时间,关于“芬兰正式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科教学的国家”的消息开始在动听君的朋友圈流传。


该消息指出,从今年9月开始,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中小学里面,不再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课程了。课程设置将会变成跨学科式的,比如从多角度理解二战,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不过,很快又有专家出来解释:芬兰的确有在做跨学科教育的改革,比如使用基于现象式教学法,但是断言芬兰将废除“学科教学”过于激进。


其实,这几年,关于芬兰课程改革的传闻太多了,几乎每隔半年,就会传出类似的消息。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全球教育的标杆,芬兰的一举一动自然是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教育上,芬兰本身就以“爱折腾”出名,即使已经全球领先,仍旧在教育课程上推陈出新。


所以,说“芬兰废除学科教育”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说芬兰从未停止进行教育改革一点也不夸张。



01

芬兰教育改革的真相



在2015年,芬兰的确提出过要进行一项教育改革。全芬兰的学校要求开展一个叫做跨学科的学习模块,同时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基于现象式教学”(即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这个改革的目标的确是意在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隔离,但是,并没有像那些消息里说的那样夸张和大胆。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事实上,它的要求仅仅是在一个学年里面进行一次基于现象式教学,而每一次的学习时长则是在两到四周之间。


并且,开展周期内,有的班级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开展;有的班级则是分散开展,例如每天1、2个小时左右,当天既有学科教学,又有基于现象式教学。


所以,真相其实是分科教学仍然占据芬兰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取消。同时,芬兰中小学会在一定时间内实施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和补充。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从2016到2020年,四年下来,如果非要给一个比例的话,可以把分科教学划为90%左右,基于现象式教学划为10%左右


在未来,芬兰也将一直采用“双管齐下”模式培养孩子21世纪需要的横贯能力。第一管是分科教学,第二管就是备受关注的“基于现象式教学”。


“跨学科”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离不开分科教学的知识储备,反之,在基于现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某一学科知识欠缺,也会强化他的分科学习。分科和跨学科结合,这才是真实的芬兰教育。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又会问,那这个备受关注的“基于现象式教学法”又是什么?


02

何谓基于现象式教学法


基于现象式教学是跨学科,是综合性的探究式学习,它重点在于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融会贯通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在此前大火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主持人周轶君就去到芬兰,感受了一下这个教学模式。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在芬兰的学校,孩子们每个星期都会接受“基于现象式教学”。课上,老师会精心安排课件,让孩子们学习跨学科的知识。


比如有一节课,老师需要教会孩子们通过时间认识自己,第一节课老师会从数学、艺术作品、生物知识等方面让孩子理解时间。第二节课老师带孩子们到敬老院与老人互动,认识时间与年龄的关系。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上海教育》杂志专栏作者钱文丹老师在《这就是芬兰教育》一书中也分享了芬兰基于现象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在芬兰中学生的课程设置里,有一些科目本身就是“跨学科学习”,比如“家庭经济课”,烹饪时既要让学生读懂食谱并测量食材,又要让学生知晓食材的生长季节和产地、懂得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


整个过程融合物理(测量)、自然科学(植物的生长)、健康(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视觉艺术课(颜色搭配)、手工课(动手操作)、化学课(加工食材)、宗教(饮食文化)等学科。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这些案例背后的共性是: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搜集、处理、分析不同文本信息和知识,还要在沟通过程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学会为了团队共同目标而妥协、学会提供论据合理化自己的观点、学会批判性思考他人的观点和建议等等,更要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习社会情感化技能,比如当他人反对你时你的情绪如何调整,当你自己跑偏后如何自我调整学习等等。


这些正是21世纪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芬兰教育实施基于现象式教学的核心目标。


03

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才是重点


其实芬兰是否废除分科教育,究竟什么时候会废除分科教育,并不是我们该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关注并借鉴学习的应该是芬兰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


从20世纪70年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芬兰教育一直以开放的心态,每十年进行一次课改以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需求,为孩子储备面对未来的能力。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他们认为:要教育孩子面对未知的未来,设计一张引领他们前进的“地图”,需要不断思考并定义“学习”是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想要怎样的未来。


即便在教学质量,以及师资队伍上已经领先全球,芬兰的教育者看到的却不只是脚下,他们时刻在思考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从芬兰教育中里学到的重点。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在中国,其实也已经有一些学校和组织意识到,教育应该随着世界的变化不断改革,他们开始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进行本土化。


在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就借鉴了芬兰的基于现象式教学,进行了课程改革。从2008年开始,学校就研发了教师语数英知识框架体系,开始跨学科研究。从2010年开始,呼小的学生们就不再有传统的各科寒暑假作业,而是人手一本学生假期实践手册,内容多为“学会使用一件家用电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或参观一个博物馆”等要求。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除了学科教育,很多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机构和组织也在课程研发中引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教育模式。


由动听学院开发的课程中,就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艺术教育方法——视觉化思维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这套分析作品的基本方式,是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会观察细节,表达想法,懂得倾听,让孩子即使在不了解艺术作品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仍能对作品进行鉴赏,从而达到提高孩子叙述、阅读和理解能力的目标。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在动听学院的小记者课程中,也引入了目前备受关注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而且学会应用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有效提高他们沟通、合作和展示等综合素养,让他们变成终身的学习者。


其实,这次关于芬兰废除分科教学的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如此之广,大概也是因为它契合了人们心中某部分对教育的不满和对理想教育的期待,同时也折射出大众对教改的渴望和焦虑。


不过,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在尝试革新了,那么,在未来,动听君相信,一定会有更多致力于教育课改的“先锋”为中国的教育带来升级,缓解大众对教改的焦虑。


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这次芬兰要玩真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