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與田園夢臨川菜梗還有故事?

臨川菜梗,是一個統稱,是指臨川人做的一種鹹菜,用一些蔬菜的底部和根部為材料,通過傳統的加工手法,製作出的鹹菜。在撫州的街頭,經常能夠見到賣菜梗的小車,或挑著擔子賣菜梗的白叟。然而世人不知,這一小小的撫州小吃與一位南宋聞名的江西籍名相有一段不解之緣!

公元1021年,北宋時期,江西臨川的一戶王姓農民家出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王安石。幼時的王安石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父母的疼愛,看他是塊好料子,決心要從小培養。讓他念私塾,期望他將來能功成名就。

王安石與田園夢臨川菜梗還有故事?

在私塾的期間,私塾先生為了節省時間,正午不放學,要學生帶飯來吃,夏天 就吃冷的,冬季就由師母蒸熱。王安石的父親是種菜的能手,家中的芥菜長得又肥又壯。母親使用來醃製菜梗。王安石每天正午帶來的菜便是香味撲鼻的菜梗。看見王安石吃得津津有味,那些富家子弟雖吃的是大魚大肉,總沒有王安石吃得快吃得香,常常有同學被菜梗饞出了口水。便要討王安石的菜梗吃。

鄰村的張員外有個兒子,長得滾圓肥胖。和王安石是同窗。每天帶的菜不是雞鴨,便是魚肉。可他每次吃飯就象吃藥一樣吃不下,慢悠悠地嚼。更令私塾先生操心的是,他每次去大便,總是半天不歸。有一次先生叫王安石去監督他,看看是不是躲在外面玩。王安石回來陳講述,他果真是便秘。

私塾先生捻著鬍鬚想了好半天,想出個好主意。這天中飯時,他叫來王安石和張胖子,說:“往後你們兩人把各自的菜換著吃。”先生的話不敢不聽,兩人也願意對換著吃。王安石家貧,平日很少有犖菜上桌。每天正午有一餐美昧調劑一下,何樂而不為呢!一個多月往後,他那虛弱的身體竟強健了許多,蒼白的臉也光潤起來了。那張胖子平日吃多了精食,正午換換口味,增加了許多粗纖維,竟然治好便秘.一起還減了肥有一天,張員外帶著不少禮物來到私塾先生家,親身上門來謝先生,說治好了他兒子的病。先生聽了哈哈大笑道:“要謝就謝王安石吧,是他每天帶來的菜梗治好了你兒子的便秘的。”張員外又向王安石稱謝。王安石說:“不要謝我,是我母親醃製的菜梗,要謝就謝我母親吧。”

王安石與田園夢臨川菜梗還有故事?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王安石母親醃製的菜梗出了名。不少人慕名而來,有錢的拿銀子要買菜梗,沒錢的拿東西來換。王母非常寬厚,來者不拒。還教會了許多農婦醃製菜梗。漸漸地臨川菜梗成了家家戶戶都能醃製的一項絕活。後來,王安石成就了功名。在京城裡做了宰相,身居高位,而喜歡吃臨川菜梗的習氣總忘不了,即使面對山珍海味,仍要放上一碟臨川萊梗調調口味,所以家鄉有人進京,必捎點菜梗給王安石。

王安石與田園夢臨川菜梗還有故事?

王安石幼時的同窗張胖子,雖年長几歲,功課卻不是很好,考了許久才考取秀才,靠王安石舉薦。才在縣衙當了個八品官。受王安石影響,他也喜歡吃菜梗,並且每年向王安石送菜梗進京便是他的責任。就這樣,臨川菜梗其時在京城裡頗有名望。臨川菜梗不僅是“文人之鄉”的特產,也是江西的特產,出了國門還可算是中國的特產。

如今,凡是來到臨川的人,都對臨川菜梗的情有獨鍾,每當脫離臨川回來之前,他們都將購買滿足的臨川菜梗,亦當著禮物亦當著美食,贈送親朋好友。在出外肄業的臨川文人們心中的地位絕不會亞於“文人”本身的稱謂,許多在外肄業的文人們常常把臨川菜梗當零食吃的。並且還冠以它一個非常富有詩意的姓名:“相思梗”。

要了解更多菜梗,可以評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