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清平“河长制”激活“水文章”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四川在线德阳消息(刘菲 记者 薛伟光)驱车驶过绵茂公路云湖二号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天蓝如洗,青山巍巍,碧水悠悠,五彩民居和如黛青山倒映水中,似一幅动人的泼墨水彩画。但3年前的绵竹市清平却是另一幅景象。早年,清平因重开采,轻保护,水土流失,随着矿渣、建筑垃圾的倾倒,绵远河清平河段河水浅,砂石裸露。

从砂石裸露到现在的水清岸绿、风景优美,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2017年3月,“河长制”工作在绵竹全面铺开。清平镇按照要求建体系、立制度,重点对废水、污水、垃圾、河道采砂如何治理等方面问题“把脉”,制定《清平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绵竹市清平镇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绵竹市清平镇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相关制度方案,“河保姆”上岗,昼夜巡逻守护河道安全。

“河保姆”上岗 昼夜不分忙巡河

盐井村村委委员、治保主任孟军是清平镇三名基层巡河员中的一员。在近4年的时间里,孟军天天在绵远河畔来回巡逻检查,守护着这条哺育了祖祖辈辈的母亲河。“绿胶鞋都穿坏了几十双。”“雨天巡河,身上全被汗水湿透。”孟军的责任段从清平场镇大桥到桃花坪,全场4公里多,一次巡河需要2个多小时时间,遇到雨天,道路湿滑,就需要3个小时左右。孟军平时坚持每天巡河三、四次,在旅游旺季和雨天时则增加巡逻次数,每天至少要围着河边走四、五次。

清平砂石资源丰富,作为巡河员,孟军最担心的就是砂石盗采。2019年冬天的一天凌晨,刺耳的闹钟声在办公室响起,才刚刚躺下2个多小时的孟军从睡梦中惊醒,孟军立即起床,冒着严寒来到漆黑的河岸边。远远的,孟军看见白果林段的河道亮起了灯,隐隐约约还看到10余辆货车开着车灯排列在河道间,孟军立即警觉起来。为了不打草惊蛇,孟军立即关闭了手电筒,与镇上取得联系后,摸黑慢慢靠近。那一次,因发现及时,孟军把盗采砂石的不法分子被堵了个正着。

“河水浑浊的地方,踩下去很可能就会滑倒。”“河道中嬉戏,遇到突然涨水就危险了。”每年夏秋两季清平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很多游客下河嬉戏,甚至在河道旁扎起帐篷。这时,孟军总是一边巡逻一边宣传安全知识,但一些游客不听劝阻,还与他打起“游击战”。 孟军说,“我会游泳,水性好,随时都做好了下河救人的准备。另外,我还参加了多次培训,是一名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施救。”

护得山青水又美 生态美景众人夸

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各种形式的宣传深入人心,河岸两旁的村民纷纷加入到“河保姆”的行列中。矿权退出,成堆的矿渣被清运,建成统一堆场后,河岸边建筑垃圾没了踪影,凌晨两三点巡河制止盗采砂石和倾倒建渣已成为了过去式。夏天,村民不再下河拾柴,甚至会主动劝说游客不要在危险地段下水嬉戏,不要往河中丢弃垃圾。

河岸建起了堡坎,河堤被加固,步道上树木葱翠、绿草茵茵、繁花盛开,就连曾经河道上裸露的砂石上也长出了野花。傍晚,河风习习,三三两两的村民和游客在河岸边健身、休闲,欣赏着“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的美景。

“多亏了‘河长制’工作的推进,绵远河才会这么清凉。”对于绵远河的改变,该镇村民赞叹不已。村民罗家英说,以前的河道狭窄、深浅不一,边坡满是建渣。通过治理,岸上修了步道,种上了花草,整个河岸就像一个花园,来河边休闲健身的村民越来越多。来自绵阳的游客刘蓉感叹,最近几年,每年到清平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环境越来越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