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高宗只顧逃命、求和,而不乘勝追擊,不是戰爭形勢使然

宋高宗——趙構 (1107年5月—1187年11月),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1127年——1162年在位。

為何宋高宗只顧逃命、求和,而不乘勝追擊,不是戰爭形勢使然

宋高宗

1126年潤11月,金軍攻陷北宋東京,並俘宋徽、欽二宗。1127年3月初7,金人在開封立北宋故相張邦昌為皇帝,建立“大楚”政權。張邦昌當皇帝是無奈的,因為當時金人以屠開封城為威脅。4月初1,金軍北返。1127年4月初10,張邦昌主動退位,要還政於趙宋皇室,請宋哲宗之元佑皇后垂簾聽政。同年5月初1,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史稱南宋。張邦昌因讓位之功受封為郡王,不久被處死。

為保宋趙皇位,即位之後的趙構於5月初5起用主戰派李綱為右相。李綱盡職盡職,與宗澤一起構築起黃河防線,拒金兵於黃河以北,頗見成效。但宋高宗顯然不敢與金軍硬拼,1127年8月,主戰的李綱被罷相。同年10月,趙構逃往揚州。放棄了河東與河北。

金軍的第一次進攻:由於金朝扶立的傀儡政權——大楚,還政於趙宋,金太宗命金軍於1127年12月兵分三路,向山東、河南、陝西發起全面進攻。1128年2月,完顏宗輔率金東路軍攻陷濰(今山東濰縣)、青(今山東青州市)等州。完顏宗翰所率中路軍以部分兵力進攻東京,以部分兵力南下攻取京西南路(今河南鄧州市)。完顏婁室所率西路軍於1128年春,相繼攻破秦州(今甘肅天水市)、京兆府(今陝西西安)、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等地。由於宋東京留守宗澤在東京抵抗住了金中路軍的進攻,金軍繼續南進的話就會後方不穩,於是金軍相繼退兵。

金軍的第二次進攻:1128年7月,宗澤向宋高宗上書24次,請求還都東京、北伐金軍,收復河東、河北,以雪“靖康之恥”,但均未被採納。宗澤因此而憂憤成疾,三呼"過河"而卒。宗澤去世後,高宗命杜充接任東京留守。金軍再度南下,杜充棄城而逃,東京再度淪入金軍之手。面對金軍的進攻,1129年2月,趙構自已先逃了,從揚州逃到鎮江,後又逃到杭州。1129年3月,金軍於沭陽打敗韓世忠軍後,乘勢南下,一直追到長江邊,因長江阻隔而北撤。

金軍的第三次進攻:1129年10月,金軍第三次南下攻宋,這一次以追擊宋高宗為目標,金軍希望像俘獲宋徽、欽二宗一樣,俘獲宋高宗,正所謂"擒賊先擒王",以期一舉瓦解宋朝的抵抗。金軍由完顏宗弼率領,由於宋高宗和元佑太后分開逃命,金軍也兵分兩路。西路軍追向元佑太后,自黃州(今湖北黃岡)渡江,直取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沒有沒俘獲元佑太后,後撤軍。

完顏宗弼率東路軍直追宋高宗,於10月攻陷壽春(今安徽壽縣)。同年11月,金軍相繼攻克廬州(今合肥)、和州(安徽和縣),自馬家渡(今馬鞍山市東北)渡江,又攻克建康(今南京)、湖州(今屬浙江),兵至臨安府(今杭州)。聽聞到金軍已到,宋高宗從臨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 金軍逼近明州(今浙江寧波),宋高宗逃入海上。金軍入海追擊,追了三百餘里不得,退回臨安。而驚恐的宋高宗率眾臣繼續南逃,從定海(今浙江舟山)走海路逃到溫州,又逃到台州(今浙江臨海市),並準備逃往福州。完顏宗弼恐孤軍深入、腹背受敵,於1130年2月準備從臨安北撤。臨行前將臨安城付之一炬。

1130年3月,完顏宗弼率軍沿運河行至鎮江,宋將韓世忠率軍在鎮江嚴陣以待,金軍無法過江,只能沿長江西行,想去建康(今南京)。韓世忠乘機在黃天蕩設伏,金軍被困48天。後來完顏宗弼收買當地人,得知挖通老灌河,即可經淮河進入長江,於是逃往建康。韓世忠率宋軍追至建康,以戰船封鎖江面,將金軍困於建康。完顏宗弼又收買漢人,以火攻之策破韓世忠軍,得以解圍。1130年5月,金軍又一把火燒了建康城,攜帶搶來的大量財寶北返。岳飛率軍在今南京西南的牛首山設伏,襲擊金軍。此時金軍已無心戀戰,過江北返。岳飛軍收復建康 。經過韓世忠和岳飛率軍的連番打擊,金軍傷亡很大,短時不計劃從東路進攻南宋。

宋軍的第一次反攻:宋高宗也不是沒有作為,他於1129年秋派張浚去陝西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以期從西北牽制金軍,減輕東面宋軍的壓力,以保南宋朝的半壁江山。公元1130年八月,張浚發檄文伐金,命永興軍路經略使吳玠收復長安、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收復麟州、延州。金朝調從江南迴來的完顏宗弼軍2萬由洛陽支援陝西,讓猛將完顏婁室率軍數萬由河東進至綏德。張浚盡起甘陝五路大軍:熙河路劉錫、涇原路劉錡、秦鳳路孫渥,環慶路趙哲趙哲、永興軍路吳玠等5路大軍,共18萬人,向耀州(今陝西耀縣)富平地區集結,與金軍展開了富平之戰。這場大戰雖然宋軍戰敗,但是宋軍的第一次反攻,並確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宋朝江山穩定下來。之後,張浚部下吳玠在和尚原(陝西寶雞西南)、仙人關(今甘肅省徽縣東南)大敗金軍,將金軍阻擋在和尚原和大散關以北,張浚因此受封為檢校少保、定國軍節度使。

南宋王朝基本保住了南半壁江山。金軍也不計劃短期內大規模進攻南宋,而是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大齊,以牽制南宋,併為自己搜刮中原地區的財富。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朝冊封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建都大名府。劉豫原為宋朝濟南守將,在金軍進攻濟南時投降了金朝。九月初九,劉豫即位,遵用金的年號,稱天會八年。

宋軍的第二次反攻:劉豫當了皇帝之後,充當了金朝進攻南宋的先峰。1132年,劉豫的大齊政權遷都汴京,劉豫派其子劉麟、侄子劉猊及大將李成、孔彥舟等人率軍伐宋,攻佔襄陽六郡(襄陽、郢州、隨州、唐州、鄧州、信陽)。1134年,岳飛向宋高宗請旨,想收復襄陽六郡,得到批准。同年5月到七月,岳飛收復了襄陽六郡,受封為清遠軍節度使。之後南宋忙於鎮壓農民起義,金軍也在休養。

宋軍的第三次反攻:直到1136年,南宋宰相張浚籌劃組織了對金的一次大反攻。張浚命令岳飛軍從襄陽做好直搗中原的準備,命劉光世軍在東方防守金軍。1137年七月,宋軍正式北伐。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牛皋統,先後攻克汝南、潁昌府;另一路由王貴、郝晸、董先等率領,先後攻克盧氏縣、虢略(河南靈寶)、伊陽(河南嵩縣)、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南),直至洛陽西南的福昌(今河南洛寧縣東北)。同年九月,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避岳飛軍而從東方發起反攻。高宗認為東線的劉光世、張俊軍不足以守江淮防線,調岳飛軍沿江東下。

金將完顏宗弼見嶽軍東下,西線空虛,認為有可乘之機,於十月底率軍向襄漢地區發動猛攻。岳飛軍回師西線,抵抗住了進攻。至此,宋金再次進入相持期。之後,宋金達成了南宋朝的第一次議和。1137年,金軍將劉豫抓獲,並正式取消偽齊政權,向宋提出和談。經過一年多的談判,1138年十二月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史稱“天眷議和”。其內容是:宋對金稱臣,每年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金將河南、陝西之地還予宋,送還徽宗的棺木,高宗生母韋氏還宋。

金軍的第四次進攻和宋軍的第四次反攻:1140年五月,發動政變的完顏宗弼廢除對宋和議,率大軍發起對宋的大規模進攻。金西路軍從從同州(陝西大荔縣)攻陝西,東路軍從河南攻到順昌(今安徽阜陽)。宋高宗命岳飛率軍救援東線。岳家軍還沒有開到順昌,另一抗金名將劉錡已於順昌之戰中大敗金軍,取得順昌大捷。之後,宋軍開始收復失地:岳飛率軍北上,攻下蔡州、魯山、潁昌(今河南許昌)、陳州、鄭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陽

);韓世忠部將王勝收復海州(江蘇東海縣);張俊部將王德收復亳州。

同年七月,金軍在郾城與岳家軍發生激戰,宋軍大敗金軍。完顏宗弼不甘心失敗,調集了十二萬大軍與宋軍激戰於臨潁、潁昌,岳家軍再次大敗金軍。

完顏宗弼連敗之下率金軍退回開封,岳家軍包圍開封。雙方激戰於朱仙鎮,金軍再次大敗。完顏宗弼準備放棄開封,返回黃河以北。正在岳家軍準備過黃河收復黃河以北失地的時候,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岳家軍無奈之下停止進攻。

金軍的第五次進攻:1141年,金熙宗下詔伐宋,完顏宗弼再次率大軍徵宋。二月,金軍攻克廬州。宋將張俊指揮宋軍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大敗金軍,並收復廬州。之後,張俊等奉召班師,剛撤軍六里,聽聞金軍進攻濠州,於是宋軍往援濠州。宋軍尚未到達,金兵已攻克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張俊派部將楊沂中、王德率兵6萬收復濠州,完顏宗弼率軍擊潰宋軍,並乘勝追擊。韓世忠率師來援,也被打敗。而此時的岳家軍尚在防守西線,宋高宗命其率軍往援東線,還未到達,濠州之戰已經結束。金軍隨後退淮北歸,並向南宋再次發出和談要求,並向秦檜提出"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1141年四月,岳飛被調離軍隊,回京任樞密副使。之後,秦檜指使黨羽彈劾岳飛,理由是岳飛在高宗命其率軍援淮西時“逗留不進”。八月,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回家賦閒。之後,張俊又讓岳飛舊部王貴、王俊告發張憲“謀反”,張憲是岳飛手下大將。張俊對張憲嚴刑拷打,張憲鐵骨錚錚,秦黨一無所得之下,竟捏造口供:“為收岳飛處文字謀反”。隨後,岳飛被召回臨安府,投入大理寺。秦黨用盡手段,也沒能讓岳飛屈招一字。

同年九月,為迫使宋接受議和,完顏宗弼再次率軍渡過淮河,攻克泗州、濠州等地。宋高宗遣使表示願意接受議和條件。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和議已成,對岳飛的迫害仍在繼續。謀反之罪得不到證據,秦黨又給岳飛安上了“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秦檜更是以“莫須有”,定岳飛謀反之罪。

1141年十二月廿九,宋高宗下令處死岳飛。

為何宋高宗只顧逃命、求和,而不乘勝追擊,不是戰爭形勢使然

1142年二月,宋金正式籤立和約:兩國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淮水上游的唐鄧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讓給金朝。南宋向金稱臣,輸納歲幣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從南宋初年的戰爭形勢看,南宋並未處於絕對的劣勢。西線強而東線弱,金軍抓住了這條軟肋,一再威脅南宋。南宋如若調岳飛軍援助東線的話,西線金軍又可南攻。如若讓岳飛集中兵力北伐,宋高宗明顯不改冒這個險。其險有二。其一,宋軍擊滅金朝的可能性不大。北方廣大的遊牧區域使金朝有很大的收縮和迴旋空間,並且金朝正處於上升期。君明臣強,政治清明,且有一支久經戰場的軍隊。不得不說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有這樣一支隊伍是成功的保證。如若滅金不成,南宋損失了岳家軍這支惟一可以對抗金軍的主力,滅亡已成定局。靖康恥的慘痛經歷,讓宋高宗顯然不敢冒這個險。

第二,苗劉兵變,讓趙構置內憂於外患之上。1129年3月,逃命到臨安的趙高宗被迫退位。當時防守臨安的只有苗傅和劉正彥的軍隊。他們包圍皇宮,迫宋高宗傳位給其子趙旉,是為宋簡宗。雖然叛亂很快被宋將張浚、劉光世、韓世忠平定,但趙構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亂世之下亂臣不得不防。而岳飛先是以母喪拒絕率軍抗金,後是向高宗進言立趙昚為太子,觸怒了高宗,有時岳家軍是不聽調遣的,這些讓趙構起了疑心。高宗奪岳飛之職後,不一定能調動了岳家軍,這更是非殺岳飛的理由了。

為何宋高宗只顧逃命、求和,而不乘勝追擊,不是戰爭形勢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