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

为什么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

钟南山先生

疫情揪心,钟南山先生的名字,也再一次刷屏,尤其是在厦门人的朋友圈里刷屏。

很多人已经知道,钟南山先生虽然出生在南京,但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厦门人。他的父亲钟世藩是著名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钟世藩毕业于协和医学院,与林巧稚先生为校友。廖月琴也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而且来自鼓浪屿廖家——林语堂是廖家的女婿,他的夫人廖翠凤,也是一个廖家人。

因此,说钟南山先生是厦门人、鼓浪屿人,也毫不为过。

为什么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

(钟南山网络名片)

关于这些,许多文章已经写过,不做赘述。

在此要问的是,为什么从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先生这样的专业水平、责任心、服务精神都非常出色的医学大家?

分析一下,原因有这么几个:

1,鼓浪屿是现代医疗在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1842年,美国来华的首批传教士之一雅裨理,选择了鼓浪屿作为他的落脚地;稍后来到鼓浪屿的医疗传教士甘明,在雅裨理的居所里开办了一个诊所,开启了现代医学在厦门的传播历程。在此之后,更多的传教医生来到鼓浪屿,使得鼓浪屿发展为一个现代医疗中心。

2,鼓浪屿是现代医学教育在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1871年,曼森来到厦门,居住在鼓浪屿,这一期间的研究,使他获得了“热带医学之父”之名。他不但教导助手协助他的研究,还教导他们医学知识和技能,让其日后可自行开业独当一面。他认为:“整体而言,在医院教育年轻人的制度运作得很好,总有一天,它对改良这整个国家流行的治疗方法会有决定性的影响。”1898年,传教医生郁约翰在鼓浪屿创办救世医院,附设医学专科学校,为当时的闽南培养现代医学人才。对此郁约翰自述:“每周9小时的教育,学制5年。考核通过者颁给一份表明工作量的证书。此后,学生们到社会上去从事救助苦难的事。”

为什么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

(救世医院创办人郁约翰和他的学生们)

3,在传教医生、教会医院的带动下,鼓浪屿在一个世纪前就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医风气,而且学成者普遍有着出色的服务精神。比如,郁约翰曾这样说他的学生:“有一个毕业生现今已在救世医院担任了15年以上的学生和助手。再难找到像他那样笃实的基督徒和善良的朋友了,虽然曾经有过年薪至少1000美元的职位,但他因为不想离开这个直接侍奉神的工作,留在医院里每个月才赚15美元的工资。”这种精神,几乎表现在每一个从鼓浪屿走出的医学大家身上,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是“万婴之母”林巧稚。

4,对老鼓浪屿而言,基督新教是这个小岛的底色。从这里走出的医学大家。或者是虔诚的基督徒,比如林巧稚;或者是出自基督徒家庭,比如,廖家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廖月琴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廖翠凤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而言,“服侍”二字,是生活中的关键字。

为什么鼓浪屿可以走出钟南山?

(鼓浪屿协和礼拜堂,摄影/吴永奇)

马克斯·韦伯曾在他的经典之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论述过新教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典型的新教信奉者而言,“日用即道”,神圣性存在于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瞬间。

深植于虔诚信仰的职业道德,造就了林巧稚先生等众多来自老鼓浪屿的医学大家。

在我们看来,林巧稚先生很伟大;在她自己看来,她很平凡,只是一朵“耶稣的小花”,“如果所有花儿都争着要做玫瑰,就不会有小花来点缀乡野,大自然在春天就会失去灿烂的外衣。灵魂也是如此……”

那么,“老派”的职业道德,前景如何呢?也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马克斯·韦伯曾作出这样的、并不乐观的预言:“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

致敬老鼓浪屿!

它曾是一个伟大的星光闪耀之地。今日,我们仍在受益于它的遗风余泽。


延伸阅读:为什么是林巧稚?


作者 何书彬

非虚构文学作家、《厦门日报》原记者

长期致力于非虚构文学创作及讲述厦门故事

著有《奔腾年代:鼓浪屿上的商业浪潮》、《引领时代:鼓浪屿上的人文之光》、《创城记:追寻老厦门印迹》、《大明完人王阳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