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在幼儿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可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呢?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有一名小女孩,每天的入园离园都是有爷爷负责,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基本都不会接送孩子。这名小朋友在幼儿园时不喜欢说话,也很少和同伴去玩游戏,更不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每次用餐时,她都是最后一名吃完的,而且碗里总是留下许多蔬菜。经过多次沟通后,发现小朋友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有爷爷照顾,喂饭、穿衣、就连出门都是有爷爷抱着,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弱,依赖心理过强。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这一现象就属于“隔代教育”。现在的父母大都属于80、90后,忙于工作、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教育的“大事”交托与自己的父母。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家庭环境才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于生物性的遗传影响,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以及心理品德,其家庭教育执行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幼儿。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6岁以前是孩子的养成教育期,相对而言,父母的教育趋于理性,而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满足孩子要求,往往会考虑其成长是否有益,但老人考虑更多的是让孩子不受“委屈”,隔代教育就容易养成幼儿自理能力弱、易怒、自私等不良习惯。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只会考虑“孩子吃饱没”、“孩子冷不冷”、“孩子累不累”等问题,更多的情况下会出现“奶奶觉得你饿”、“奶奶觉得你冷”。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其实,好的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这些物质的提供。因此,父母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关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但因工作原因,实在抽不出时间,就需要父母将自己的新的教育观念多与老人沟通、交流。

与此同时,父母也尽量多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与老师一同帮助孩子的成长。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老人抚养孩子时,经常会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当有策略的应对。

1、如果孩子的一切都由老人负责,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然后耐心的让老人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不让孩子培养动手能力,这不是爱,是害!让孩子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他们就会在成功后感到喜悦,就会更加主动的去做更多的事。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2、如果老人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的满足,那父母同样也要让老人明白,“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规矩。”比如:逛一次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想要得到奖励就必须要做成一件事等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习惯养成要优于衣食住行的提供

教育是弹性的,不是呆板的,也可以灵活变通。比如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奖励他两样东西。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无节制的得到。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从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做孩子的合作伙伴和亲密的朋友,才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