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讲读6.6(论六)

上一课概略地讲了《河图洛书》十数图的“嵌套”,十数图分为“生图”和“成图”两块。这两块的关系是“嵌套”,生图在内,成图在外,生图是模,成图是范。当然,还可再细化,比如“牛”和“土”图(五等于12345作为序号的最大值,序号如草,计数如牛,草即土。土与草有点像科学家的原子与质子中子电子,之后科学家看到夸克,色荷,在此不展开讲了)。嵌套不是动作,不是把包装带剪断,把包装盒打开,把俄罗斯套娃取出来,再取一个出来,再取一个出来……不是这样的动作,而是信仰,是让一个五保存在“十字框”里,千百年来没人敢动它一根毫毛。河图洛书保存的可谓好极了。我们动它一下,它的毫毛没了,被我们从图上抽象出来了,既然在“河图洛书”里五是一个不是数字胜是数字的汉字,那么“六”呢?六看来也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一点一横加个八,而是一五一十间隔九。讨论远古时期国家大事的总体思路是围绕“衣食住行”“祭祀兵戎”。那么“六”和七八九十,与“衣食住行”“祭祀兵戎”在读音上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衣食住行有“一十”,可看作是一五一十;黄帝垂裳而治,意在四海归“衣”。伊尹鼎镬奸汤、姜尚垂钓奸昌,意在九州同“食”。由是观之,衣食住行乃治国理政之基业。再说说祭祀,古代以“巳”日为祭祀大日,比如上古时期即厘定的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日”。“巳”在12地支里排第“六”位。在式盘地理方位上,与“丙”居于东南隅。查一下《后汉书·志·祭祀上》赤帝位在丙巳之地。可见,“上巳日”祭祀与炎帝(南帝,神农氏)有关系。

《周易本义》讲读6.6(论六)

图6.6.1上巳节祭祀现场

造神系统里,刘邦是赤帝转世。蔡邕认为“天于大汉,殷勤不已。赤帝之精,辅或未衰”。这些都与“六”与“龙”有点真实的关系。而且,今本易《革卦》记载“巳日乃孚”,这里的“巳日”是个确切的日子,《尚书·周书·武成》记载: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这是后话。“巳”位于地支“六”,应有它的历史含义。古人对于位置十分看重,对于“字数”也是十分看重,这在典籍里可以见到,而且《史记》这么鸿篇巨著,也字字有其数。慎重对待“六”,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稍微展开一点点。“六”在《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342页记载:

(一)读“liu”①数目,五加一所得。②《周易》中称卦的阴爻为六,如:初六;上六。③*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二)读“lu”古国名。偃姓,皋陶之后。在今安徽六安。公元前622年为楚所灭。

以下为组词:六义、六乡、六艺、六气、六壬、六丑、六书、六龙、六甲、六出、六白、六戎、六尘、六合、六安、六军、六技、六扰、六礼、……。

这里面最早的概念是“五加一所得”。为何“五加一所得”,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想必来自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推演,否则说不过去,也可以四加二呀,或者别的,等式并不唯一,至少在“五加一所得”前面加个“如”。以“五加一”检索古籍库可得20条记录,有五六条出自于周易算法(系辞、洛书等解析)。还有一个概念较早,就是“皋陶之后”,关于皋陶与“蓍”与“理”的密切关系,前面在蓍筮等课里讲了一点。第三个较早的概念就是《周易》爻位“某六”和“六某”,不局限于《辞海》条目给定的“如初六”“如上六”,还有“用六”以及帛本的“迵六”,有的简本还作“甬六”。至少来说,《辞海》认同了“五加一得六”这个带点历史性的算法。下图是销毁盗版,辞海变辞悔。知识无罪,盗版其罪。皋陶在此,法理恢恢。

《周易本义》讲读6.6(论六)

图6.6.2法网恢恢盗版必灰——辞悔

皋陶后裔定居“英六”。那么“六”既有“数目”的含义,又有“定居”的意思。若把一二三四看作重叠而成,那么五六七八则是“相交而生”。在数学发展史料里,“数字五”的形状各有不同,

《周易本义》讲读6.6(论六)

图6.6.3 罗马数字写法

罗马数字“VI”在“IV”里就出现了,只不过是把“I”和“V”左右颠倒一下。这算不算“嵌套”,各随各见。可见,“六”与“四”与关系。“四”有“死”的谐音谐意,不知罗马文化有没有这些事。人死了就“入土为安”(作古安凥)了。《孔子家语·冠颂》记载:

天子冠者,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摄政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示有君也。周公命祝雍作颂,曰:‘祝王达而未幼。’祝雍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啬于时,惠于财,亲贤而任能。’其颂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心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此周公之制也。

王制要求葬王于“六月”,盖与“丙巳”之位有关,与“六合”入土有关。古人用字,是经过漫长生活岁月积累下来的,不是哪位大神拍脑袋定的,何况远古时期非常民主,没有独断专行,华胥湻风令孔子、列子等诸子们神往啊,神往啊至今绵延。中国二进制数格外发达,干支纪日有万年之久的历史,竟然没有设计出一个“六盘”来,未免遗憾。我们在数学生活化方面,仅仅总结了很多“六某”或“某六”的词汇而已。这些词汇里每个字都值得写一卷13428000字的《字海》,很可惜,没有人去这么写。本篇“论六”仅仅是太一冰山的一个小角。

《周易本义》讲读6.6(论六)

图6.6.4 罗马数字用法

轻松一下,作个小游戏。亲合力是一个现代词汇,说一个领袖亲民的能力。我们往里面“嵌套”汉字。从“一”开始,“一亲一合力”,感觉有力吗?换“二”。“二亲二合力”怎样?换“三”。“三亲三合力”?换“四”。……。换到“十”,“十亲十合力”,就觉得“六亲六合”力最给力。个中道理,请读者朋友们自己感悟。

个人觉得亲合力是一种精神互动能力,归根到底是“文化认同感”。中国文化之亲有“六亲”之合有“六合”。若失去“六亲六合”之力,就难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叹。有的读者掰字眼儿说“亲和力”,书上说了,“六合而和”。例如“今汉自高祖继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说苑·善说》。既然“和同”,汉朝没有互联网,靠什么,车马往来、邻里口碑吧。六合,六亲,这类词汇是中华大地上各聚居区内“敦亲睦族”文化的高度概括。在中国文化里,数字是为生活服务的。“六”作为地名,指定是与房屋有关,有可能是守陵墓的家族。在古代,看守陵墓的家族也是无上荣光的,若能坚持下来,该有多少国宝不散落海外呢。跑题了。六读“庐”,“陆”。《辞海》对庐的解释有一条是“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对陆的解释是“大土山”。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在西周之前是指小人之家。今天发掘古墓的考古专家与汲冢“不准”们都知道,大土山是墓葬的封土,即“六”的入土为安。陆,冢土。庐,小人居。这两个字在今本《易经》卦爻辞里都有:《渐卦》九三上九皆曰鸿渐于陆,《剥卦》上九曰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奈何两卦之爻皆“九”位,盖以六“迵九”。

回顾一下。本篇给出了“六”的三个含义:①地支第六是“巳”,与祭祀有关。②皋陶之后封于英六,与守墓有关。③天子葬期用六月,或与南方“丙巳”有关,或与天子在世时用九,去世则用六有关。

下一课讲“九”,看看凭什么“老九”排第一。九层之台,有何奥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