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之路》:如何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自己人生的終極夢想,就是實現財務自由。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某文案中所呈現的視覺化場景: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可以說,財務自由早已成為了很多人的終極奮鬥目標。而所謂“財務自由”,就是指你不需要僅僅是為了生活開銷而為了錢工作。換句話說就是,當你的利息收入遠遠大於日常開支的時候,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這時,你就是金錢的主人,可以辭掉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也可以炒掉老闆的魷魚,去過夢想中的生活;甚至可以不用工作,去環遊世界等等。

可以說,擁有財務自由,是我們擁有自由人生的基礎。

當然,可能有些人人會對此搖頭,覺得憑藉自己的固定薪水,根本就致富無望。還有一些人因為投資失敗,而倍感受挫。總之,許多人都會覺得,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真的是太難了。

《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只要擁有正確的財富理念和理財方法,一個人可以在七年的時間掙到1000萬歐元,實現財務自由。這本書在德國已經出版,曾一度成為德國圖書年度暢銷榜的第一名,並被翻譯成33種語言,暢銷全球。

《財務自由之路》:如何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他於1960年出生於德國科隆,16歲時移民美國,並獨自闖蕩。他在26歲時不幸陷入財務危機,債務纏身。但是,四年後,他不僅擺脫了危機,還成立了多家公司,通過投資成為歐洲知名的億萬富翁,被譽為“歐洲首席理財大師”。此後,他經常在世界各地講座,向大眾傳播自己的理財知識,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這些方法實現財務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除了《財務自由之路》外,還著有暢銷書《贏家法則》和《小狗錢錢》。博多·舍費爾通過有效的投資理念和理財策略,改變了很多人的理財觀念,引導人們走向富裕,積聚財富。

接下來,我會分別從實現財務自由的基本原則、如何改善財務狀況和如何實現財富夢想三個方面,為你詳細介紹。

第一部分 實現財務自由的基本原則

說到實現財務自由的基本原則,可能有人說了,這還用說,肯定就是開源節流唄!事實上,還真不是這麼簡單。實現財務自由的基本原則,分別是承擔責任、分層次改變和改變對金錢和財富的觀念。

1.承擔責任

很多人之所以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不滿意,是因為在積累財富這件事上,總是推卸責任。因為不想承擔責任,於是他們就用三個理由來搪塞,這三個理由分別是基因的錯,父母的錯,客觀環境的錯。

比如,你可能經常聽到身邊的人這樣說:“我天生就對數字不敏感”,“我爸媽就沒有經濟頭腦”,“現在沒有什麼好的項目”。的確,我們可能確實會對一些事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卻可以決定如何對一件事判斷和做出反應。換句話說,承擔責任,就是指拓寬自己的可控領域。

舍費爾將所有影響我們的事物,以及所有我們認為重要和感興趣的事物稱為個人範疇;將所有我們能直接控制和影響的事物,稱為可控領域。比如,有個陌生人把你的車砸壞了,這件事和你有關,屬於個人範疇,但是呢,你卻不能控制,所以就不屬於你的可控領域。

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想象一個同心圓,整個同心圓就是我們的個人範疇,而同心圓內的小圓圈則是我們的可控領域。我們越是能承擔更多的責任,可控領域範圍就越大,也就越能對事物產生積極影響。

那麼,我們該如何拓寬自己的可控領域呢?舍費爾在書中總結了四種方法。

  • 第一個方法是,從舒適的環境中脫離出來。

如果你經常旅行就會發現,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你可能不太習慣,但卻很喜歡旅行所帶來的那種既新鮮又特別的感覺,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在舒適環境之外,也能感到愜意。同樣,當我們不斷嘗試新事物,迎接新挑戰時,我們的可控領域就會得到拓展,使我們實現成長。

  • 第二個方法是,列問題清單。

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它雖然在我們的個人範疇內,但卻不屬於我們的可控領域。所以說,想要擁有更多金錢,就要為自己提前列一個問題清單,並提前準備,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 第三個方法是,選擇正確的提問方式。

事實上,我們一直都處於自我對話的狀態,我們的大腦會不斷地自問自答。所以說,好的行動,始於好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好的問題呢?好的問題,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解決方案的問題。

比如“我如何做成這件事呢”,“我能做什麼”,“我有哪些機會”,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拓寬可控領域。相反,類似“是否能做到”、“為什麼”、“誰來負責”這樣的問題,則會使我們因為尋找藉口而使事情朝著消極的方向發展。

  • 第四個方法是擴大個人範疇。

當我們感興趣的事物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越會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控制,所以我們就會在無形中拓寬自己的可控領域,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通過這四個方法,我們就可以拓寬自己的可控領域,承擔起積累財富的責任。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承擔財富積累的責任後,就可以做出真正的改變了。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財務自由之路》:如何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2.分層次改變

舍費爾指出,財富的奇蹟產生在五個層次之上,只有這五個層次都發生了變化,才會出現真正富有影響力的變化。分別是哪五個層次呢?

  • 第一個層次,是採取行動。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對現狀不滿意的時候,就是改變的第一步。比如,你看到自己的辦公桌上的文件已經堆積如山,於是,你決定不把它們處理完就不下班。這就是為了改變現狀,而開始採取行動。

  • 第二個層次,是運用技巧。

就是說你不僅要行動,還要確保你所採取的行動是以解決困難為目標導向的。比如,有的人總是加班加點地工作,結果到了月底,發現自己掙的錢還是不夠用,這就不是有技巧的行動。

  • 第三個層次,是個人發展。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很多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好像總能輕輕鬆鬆就達成目標,其實這是因為他們身邊有很多富有影響力,能幫助他們的朋友。所以說,如果我們也希望自己身邊有這樣的成功人士,那麼就需要投入時間在個人發展上,成為成功人士想結識的人。

  • 第四個層次,是改變世界觀。

世界觀就像一幅有色眼鏡,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透過這幅眼鏡所感受到的現實也不一樣。比如,有的人會通過有色眼鏡,將金錢視作製造貪慾和引發戰爭的東西。舍費爾指出,如果想要積累財富,就需要換上一副新的眼鏡,將金錢看作可以修建醫院、緩解饑荒、改善生活條件的東西,從而使自己和他人更加幸福。

  • 第五個層次,是改變自我認知。

換句話說就是,改變對自己身份的信念,使自己的預期成真。這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我實現預言”。例如,一個銷售人員如果只是將自己看作銷售者,那麼他就肯定會主動招攬顧客,如果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專家,那麼顧客則會主動來向他諮詢。可見,不同的自我認知,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想要在這五個層次做出改變,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比如,可以通過閱讀與這五個層次相關的書籍,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或者每天寫自己的成功日記,記錄當天所有的成功事件,包括獲得的誇獎和認可,以及在錯誤中學到的東西;還可以通過模仿榜樣或者是自己欽佩的人,來不斷地塑造自己。

當然,在改變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會發現很多問題是與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信念相違背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了,這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三個基本原則。

3.改變對金錢和財富的觀念

有很多文章都曾分析過窮人和富人的差距是什麼,事實上,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從更深的層面來講,是因為對金錢和財富的觀念不同,也就是說對於金錢的真實想法不同。而所謂的真實想法,就是指我們潛意識對於金錢的看法。雖然我們經常希望自己能有很多錢,但是很可能我們對金錢的看法卻非常消極。比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金錢充滿了銅臭味,財富會使人孤獨,為富不仁的人才能發財,能不能發財是命中註定的,等等。

我們先拋開這些想法在客觀上是否成立不說,單單是這些觀點本身,就已經是在阻止我們實現財富目標了。舍費爾給出了一個方法,可以改變我們固有的金錢觀。

首先,請你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對金錢的認識和看法都是來自哪裡?向你灌輸這個想法的人富裕嗎?他們是出於好意嗎?其次,你可以想象有一張桌子,桌面就是你對金錢的看法,支撐桌子的四條腿,就是能夠支持這個觀點的經驗。比如,現在有這樣一張桌子,桌面上寫著你過去對金錢的觀念,認為金錢會使人墮落,而且你找出了四個甚至更多的案例,作為桌腿支撐這個想法。

接下來,把過去的觀念擦掉,在桌面寫上新的觀念:用金錢能做好事。然後你同樣也會找出很多支持這個觀點的案例作為支撐。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2019年的時候,慈善捐款就已經累計360億美元,這就是證明用金錢可以做好事的案例。同樣,也有很多人成立基金會,用金錢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金錢的消極認知,建立更加真實積極的金錢觀。

《財務自由之路》:如何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第二部分 如何改善財務狀況

說到財務狀況,可能有些人首先想到的就企業的各種財務報表,也有些人覺得它太抽象,不好描述。事實上,想要改善財務狀況,只需要從三方面做出改變,分別是避免債務、增加收入和做好儲蓄。

1.如何避免債務

在現今社會,負有債務對很多人來說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幾乎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張信用卡,手機裡也使用著各類借款APP,以及各個線上平臺的分期付款功能。我們用這些未來的錢購買各類傢俱、電器、汽車等等。

然而,這類債務其實是消費債,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消費債會使我們消磨掉自己的積極性。可以試想一下,當我們將努力工作後的收入全部用來償還債務後,就會質疑自己究竟是在為了什麼工作;其次,我們提前將未來的工作報酬花出去,就意味著因為想有的東西已經提前享受到了,就會因此而毀掉自己工作的動力;最後,我們會因為揹負債務而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說,消費債是愚蠢的行為,它會使人最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陷入債務呢?那就是從新定義痛苦和快樂。我們人類的大腦雖然具備策略性計劃和分析能力,但是我們的潛意識卻是趨利避害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為了避免痛苦,感受快樂而去做任何事情。比如,當我們買不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陷入放棄所帶來的的痛苦中。在這種時候,我們就會為了避免眼前的痛苦而放棄對未來長期的思考。

對於如何避免債務,舍費爾在書中給出了四個具體方法:

第一,要向自己的長期目標看齊,也就是多問問自己,此刻所想的和所做的是否對自己實現長期目標有所幫助;第二,是將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羅列出來,然後按照預算計劃支配自己的金錢;第三,是剪碎信用卡,這聽起來有點粗暴,但可以說是從根源避免了債務;第四,是在支出每筆費用的時候,都問問自己,這筆支出是否真的有必要。

聽到這可能有人會問了,我已經負有債務了,光知道如何避免還不行啊,我需要知道怎樣消除這些債務啊。別急,對於如何清除債務,有兩個策略。第一個策略是,永遠留有現金,也就是說要時刻存放一筆不能動用的儲備金,這筆錢只能在破產或者是交代財產情況的時候動用。

我們都看到過,很多人在早於破產和失去所有的時候還能保持生活水平,甚至東山再起,這就是因為他們有這樣一筆儲備金作為重新開始的機會;第二個策略是,遵循50/50原則,就是指從每個月剩餘的錢中抽出50%償還債務,另外的50%則存下來。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償還債務,還意味著已經開始積累財富了。所以說,債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處理債務的方式。

2.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

一個人不會因為他的需要而增加收入,只會因為他值得而增加收入。那麼,如何使自己值得獲取更多的收入呢?那就是成為專家。

不難想象,如果一個人所做的事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事,那麼這件事的價值一定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將自己定位成這個領域的專家,使自己與眾不同。換句話說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這需要我們將所有的決定都向著自己的目標看齊。比如,你的目標是三年後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那麼你就不應該為找已有的客戶來建立業務,而是應該圍繞你想要發展的客戶來建立業務。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絕佳的技巧,那就是:假設你已經成了所在領域的專家,然後給自己寫一個廣告,向大家介紹自己和你的產品或服務。這樣一來,你就能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地滿足客戶需求了;

其次,如果想讓事物朝向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就要從每天的工作安排中抽出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預留時間,通過長期的堅持和付出,將自己鍛鍊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最後,如果確定了自己想要成為的目標群體,就可以尋找渠道,打入到這個目標群體中去,通過撰寫文章,發表意見等方式融入這一群體。費舍爾指出,不管是哪種方式,都不要等到自己能力足夠了才去做,而是要儘快把空出來的時間集中用在哪些收入豐厚的活動上。

3.如何做好儲蓄

想要靠自己的資產生活,不再繼續工作,就需要擁有一臺賺錢的機器,而不是自己當一臺賺錢的機器,而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儲蓄。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認為“等我掙到足夠多的錢,一切都會好起來”。可是,如果一個人現在掙的錢不夠用,那麼就算他掙雙倍的錢,還是一樣不夠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只是增加了收入,卻沒有改變儲蓄的百分比。比如,原本你每個月的收入是5000塊,支出是3000塊,那麼你的結餘是2000塊。漲薪後,你每個月的收入變成了7000塊,可是支出卻變成了5000塊,那麼,你的每個月的結餘依舊是2000塊。所以說,真正使人變得富有的不是收入,而是儲蓄。比如當股神沃倫·巴菲特還是一個報童的時候,就開始存錢,他幾乎不買任何東西,而是把能省下來的每一美元都存起來。可以說,沃倫·巴菲特富有的秘訣,就是:儲蓄,投資,然後繼續儲蓄,繼續投資。

聽到這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身邊那些省吃儉用存錢的人沒有變的富有呢?原因是,他們的儲蓄方式錯了。這裡摳一點,哪裡省一些的方式並不是正確的儲蓄方式。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儲蓄呢?那就是,將每月收入的10%存入一個獨立賬戶中,餘下的90%用於支付生活中的其他開支。這10%的存款是不能動用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自己飼養的一致會下金蛋的鵝。每個月少了10%的資金,其實幾乎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卻可以使你隨著時間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富裕。

如果自己漲薪了,或者每個月固定收入增加了的話,還是維持存儲收入的10%嗎?事實上,這個時候就要調整我們的儲蓄比例了,不然就很容易因為薪水增高,而使我們在不經意間隨之提高了各項開支。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將每次加薪數額的50%存入到獨立賬戶中。比如,你當前每月的淨收入是3000歐元,那麼你就應該每個月初,將3000歐元的10%,也就是300歐元,存到獨立賬戶中;如果你的薪水漲了600歐元,那麼,你每個月除了存儲原有的300歐元,還應該將600歐元的50%,也就是300歐元,存到獨立賬戶中。這樣一來,你的獨立賬戶每個月就有600歐元了,存款率提升了100%。

想要改善財務狀況其實也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想變得富有並不是難事兒,但前提是,我們要將這些策略真的在生活中用起來。

《財務自由之路》:如何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第三部分 如何實現財富夢想

不難想象,在擺脫債務、增加收入,並堅持儲蓄後,我們就會積累足夠的資產,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那麼,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呢?或者說,如何才能在七年內實現財務自由呢?要想在七年內實現財務自由,需要三步計劃。

這三步計劃是逐步遞增的,分別是實現財務保障、安全和財務自由。這三個階段所對應的金錢數額是不同的。

財務保障,就是指能保證你6-12個月內基本生活的儲備金。如果你生病了,失業了,或者發生了什麼意外導致你無法工作,那麼,這比錢能夠讓你安心的花時間去尋找滿意的工作。比如,你每個月生活的最低支出是4000元,你想在3個月後工作,那麼你就至少要有4000*3,也就是12000元的儲備金。當然了,這筆錢是用於應對突發狀況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去動用這筆資金,也不能將它用於各種有風險的投資。只有有了足夠的儲備金作為後盾,我們才能擁有安全感,才能在面臨困境時,更好地解決困難。

財務安全,就是指你需要足夠的資金,通過投資理財,讓這筆資金每個月都能給你帶來足夠的利息收益。什麼是足夠的利息收益呢?所謂“足夠”,就是可以滿足你基本生活需要的金錢數額。比如,年利率為8%,假設你每個月需要支出4000塊來保障生活開支,那麼,用4000*150,也就是60萬,這就是你達到財務安全所需要的資金總額。

比實現財務安全更高的目標,就是實現財務自由了。你可能覺得每個月4000塊根本不夠花,那麼,你就需要將達到你夢想生活所需要的金錢數額詳細列出來,再把總額平均到每個月中,然後用這個數乘以150,就是你達到財務自由所需要的資金總額了。

當然,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必須遵循,就是永遠也不能動用你的本金。舉例來說,你想買一棟房子。如果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你可以用資產進行支付,但是,這樣做就意味著你的資產變少了,利息也就縮水了。所以,如果需要買大件的物品,就應該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用每個月的利息來支付。

當你有足夠的資金保證財務安全後,就可以用額外的錢來進行投資了。說到投資,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一定要選擇低風險的項目。但是,舍費爾指出,要實現財務自由,最好遵循“一半一半”的投資原則,也就是,一半用於中風險的投資項目上,一半用於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並尋找收益率高於12%的投資項目,這樣雖然有較大的風險,但是即使其中一兩個虧損了,也能通過較高投資項目得以補償。

即便是最不走運的情況,所有的投資都虧損了,那麼你也只是用了你不需要用來實現財務安全的那部分資本來冒險的。換句話說就是,遵循這個原則,是不存在失敗的。你可以用於投資的金額越大,就越能儘早的實現財富夢想。

或許根本用不了七年的時間,你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結語

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也是一個追求人生自由的過程。

所以,不管它何時實現,都值得我們為之努力和拼搏。至於難與不難,真的要做過才知道。就像舍費爾所說:“知識不是力量,知識運用起來才是力量”。

願我們都能在七年之後,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實現財務自由,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夢想中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