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說到唐詩宋詞,想必每個人都能背誦幾首。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蘇軾:“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些名句千古流傳,無人不知,換到元曲,想必很多人說不上來。攪破腦汁估計也就一首《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最近翻看《元曲三百首》頓感一種被忽視的文字魅力。

曲是金、元以來的一種新文體,可以配合音樂演唱,一般稱為元曲。因它從詞演變而來,故又稱“詞餘”。

《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按照一定宮調的典牌,填寫出來能唱的曲詞,可以入樂,故當時人們又稱其為樂府、北樂府等,是元代的新詩,也是詞的續聲,稱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繼唐詩、宋詞之後又一影響巨大的文體。

王國維曾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曲分南曲和北曲,而北曲最為盛行,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曲,多指北曲,北曲又分劇曲和散曲。

劇曲是敘事文學,只要指元雜劇,由故事情節、曲詞、賓白等組成,例如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以代言體裁搬演一段故事。

《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散曲屬於抒情文學,是我國北方民間新興起的口語比較濃厚,雅俗共賞,可和樂而唱的新體詩。

從文學角度,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並列的《元曲三百首》中的元曲,主要指元散曲。

唐詩典雅,宋詞綺麗,而元散曲藝術特點是通俗易懂,清麗自然。文而不俗,俗而不俗。

姚燧“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24個字寫出思婦矛盾心理,全是口語白描,自然真實。

《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元曲三百首》最早版本為任二北先生1926年編撰,收錄元人小令305首,側重曲與詩詞不同,而後還有史良昭(上海古籍)、解玉峰中華書局等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在民間流傳都不廣,與現在對散曲認識度不夠有關,但文字組合以散曲形式,依然寫出了人們心中共有的願望、思念、哀傷。

《元曲三百首》第一首為元好問 【人月圓】

重岡已隔紅塵斷,樹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唯有 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金滅亡後,蒙古軍攻破元好問故鄉忻州,他不得已逃離家園,這首曲寫他20年後重回故里。亂後還鄉,親友凋零,悲從中來。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成丘。元曲的精妙在於讀後的意味深長。

《元曲三百首》:唐詩宋詞人人傳誦,元曲故事知多少?

抹抹讀書:看過很多唐詩宋詞,如今閒品元曲,也有所獲。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