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說起《唐詩三百首》,有的人會覺得這不是小學生才會看的東西嗎?6、7歲的時候就會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百度上搜索一首詩歌的圖片時,90%出現的是拼音配字,然後一張兒童畫的教輔圖片,還有10%是一張古畫似的山水圖。從造型上看不成人也不現代。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在幼稚的另一面,說到唐詩,還會讓人覺得這是大學教授的付費閱讀內容。腦中頓時浮現出了《百家講壇》的藍色幕布和白色講臺,還有一位中文系教授在說著人文學院的專業術語,讓講臺下的我們彷彿在有文化和沒文化的邊緣試探。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對《唐詩三百首》的這兩種定位似乎一下子讓五言七言絕絕句律詩的世界變得很小眾。一想到一個成年人沒事看看唐詩,彷彿有個聲音在說:我長大了不應該看小孩的東西,或者“我不配”。這東西看了也不賺錢,或者這是教授賺錢的工具。反正和自己有距離。

但在本公眾號開設【古詩詞】專欄分享唐詩內容後,我卻發現即使只是普通的唐詩分享,卻有著很大的閱讀量,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翻看了胡云翼的一本《唐詩宋詞常識》。因為我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這部分內容專門有“唐宋文學史”的章節,看著一個個熟悉的詩人的名字,甚至能夠想起當初做的那些筆記。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再度唐詩,卻能從當初的“漢語言”學習之外,更加能夠體會到“文學情感”的力量,懂得了詩人到底在表達什麼。

這不禁讓我想起周星馳的一部電影《西遊降魔篇》。故事裡,唐僧的師傅給了他一本驅魔的寶典,是《兒歌三百首》。與各種妖怪奇怪的造型和暴力的襲擊相比,這本書感覺弱爆了。也看不出怎麼驅魔的。但是到故事的最後大BOOSS決戰環節,被撕碎又重新組合的《兒歌三百首》變成了一本真經,擊敗了最後的妖魔。在電影中,或許這只是一個橋段,甚至有幾分搞笑,但是我覺得真像真正的喜劇是悲劇,周星馳給我們講了一個道理,或許真經的真諦就藏在這種積累了智慧的書中。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而且我覺得為什麼我們要從6、7歲甚至更小的年齡就開學學習唐詩呢?唐詩比較短小,便於背誦和理解傳統文化是一個原因。還在於年紀大了,再購買和閱讀新的書籍也比較難。當你覺得電影電視劇難看,又無從選擇的時候,可以回頭看,從自小就閱讀的語文課本中尋找精神的慰藉,定會有不同的情感體會。我想所謂“學無止境”和“終身學習”的概念並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的去追求新的東西,還應該回頭尋找那些我們從小就埋藏在民族記憶深處的詩詞,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在思考為什麼我們會有唐詩只是小學生和大學教授讀的東西,而和我們大多數人無關的想法時?我覺得是因為有時候我們對文學這個東西理解的太機械了。小孩子讀詩是為了考試和感受韻律,考上大學如果不是有語文課,主動閱讀唐詩宋詞的大學生我想可能還是少的。而大學教授講述唐詩,我們會覺得增加了古典文學只是。這樣的學習不過是提高了文學技術。但其實我覺得每個人讀唐詩在心中都會有一幅專屬於自己的風景,讓生活不那麼無聊,增強情感的體會。我想不僅僅唐詩是這樣,宋詞元曲、四大名著等古代文學都是及經濟又值得反覆閱讀的作品。

《唐詩三百首》:成年人戰勝生活的真經

都說現在是一個碎片化的浮躁的時代,我們看不下去《罪與罰》、《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大部頭,而唐詩宋詞剛好適合我們這個微閱讀、短視頻閱讀的習慣。希望我們通過日常閱讀唐詩,能構建起每個人豐富而不同的精神風景。

也歡迎持續關注本公眾號的【古詩詞】專欄。(公眾號:A787C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