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磚》:如沒有《大秦帝國》粉絲挑釁,就沒有這部學術著作


《秦磚》:如沒有《大秦帝國》粉絲挑釁,就沒有這部學術著作

劉三解,《秦磚》


作者蘭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這是我第一篇讀書筆記,也是第一篇推書文。

我的好朋友,也是青雲計劃優秀作者劉三解出書了。

劉三解這麼“懶”的人能出這麼厚一本學術著作,首先要“感謝”孫皓暉先生的粉絲。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孫皓暉先生對自我認知是作者,和二月河先生一樣,那麼無論他寫什麼,我們作為歷史愛好者都沒有任何意見,因為誰會拿著《三國志》去懟《三國演義》呢?

沒有意義,對不對。

但是孫皓暉先生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寫的是小說,他在不同場合公開說自己寫的不是小說,而是重新評價歷史。

孫皓暉先生這麼說,就是把自己放在歷史研究者的立場上,那麼既然孫皓暉先生自認自己是歷史研究者,那麼他的研究就要經得起辯駁和質疑。

孫皓暉稱自己是在嚴謹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歷史發展的本質是文明形態的演進”的歷史哲學意識,而並沒有採取中國人文學界在歷史研究方面長期固守於事件陳述、編年考據等技術層面的研究方法。——《新京報》2012年02月09日刊

孫皓暉將爭論的本質歸結為對文學作品和對歷史實體批判的混淆,“幾千年來形成的非秦、評秦的語言體系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從董仲舒開始的‘暴政’、‘暴秦’等言論,或者說以古典語言所表現的絕對人道主義和絕對王道主義去評價秦;另一種是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人文理論傳入中國後,用西方新的政治理論評價中國文明史,對秦作出的新的評判,主要是批判秦的專制性。然而,秦帝國的建立實際上是一場反專制的革命,它與諸侯混戰的多頭專制是對立的。”——《解放日報》2017年3月27日刊

既然孫皓暉先生主張“秦帝國的建立實際上是一場反專制的革命”,那麼他的觀點自然就會引起質疑和辯駁。

劉三解最初其實就是寫了幾篇小文,主要是點出孫皓暉先生《大秦帝國》裡一些嚴重違背史實,乃至違背出土秦簡的地方。


《秦磚》:如沒有《大秦帝國》粉絲挑釁,就沒有這部學術著作

電視劇《大秦帝國》


結果劉三解這幾篇小文引來了孫皓暉先生粉絲的猛烈抨擊,大概抨擊的幾個點:

1、孫皓暉人家寫的是小說,你拿歷史說事,有問題。

2、你怎麼保證你說的就是真的,孫皓暉說的就是假的?

3、你是不是嫉妒孫皓暉?有本事你也寫書啊。

當然,劉三解寫《秦磚》並不是因為遭到孫皓暉粉絲挑釁,但是劉三解確實是因為孫皓暉粉絲的挑釁,開始有了結合出土秦簡,對秦朝歷史進行徹底梳理的興趣。

而幾年下來,劉三解梳理的結果就是這本,我評價為優秀的學術著作。真的,我替劉三解說一句大話,想真正瞭解秦朝的歷史,那麼首先要看的就是這本《秦磚》。

那麼,《秦磚》有什麼特色呢?我這裡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就是作者不僅僅是梳理傳統的史料,更為難得的是對目前現存的出土秦簡以及漢簡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讀,可以說作者的所有結論全部是建立在對出土秦簡的解讀上的。

劉三解用他科班出身的細緻綿密的史料梳理工作,用不可辯駁的姿態證明,孫皓暉所謂“秦帝國的建立實際上是一場反專制的革命”純屬民科的胡說八道,秦帝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典型的“鎮壓型國家”。

秦帝國的制度既不“公平”也不“效率”,對於秦帝國來說,它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存在”本身。

經濟與社會的強制性“靜態穩定”,進而讓“秦制”將天下的財富總量視為一個常量,所有問題都變成分配的問題,攫取的過程也根本不會考慮“放水養魚”,“攫取”和“延續”是它唯二的目的。

其次,劉三解通過讀出土秦簡的解讀,創造性提出了秦帝國的本質就是“除‘官吏’以外的一切組織都不允許存在,最大限度地消滅國家的經濟活力和潛力。”


《秦磚》:如沒有《大秦帝國》粉絲挑釁,就沒有這部學術著作

噹噹網在售


最為震撼的是劉三解提出秦制本身並不有利於“戰爭”,秦制本身是反戰爭的。

過往的解釋裡,有西周到春秋、戰國的歷史進程是“戰爭”行為擴大化的進程,為了應對“大爭之世”,各個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來提升自身的“生產力”和“資源攝取”、“兵力動員”的能力。

事實恰恰相反,秦國為了應對戰爭所建構的“中卒”體制和魏國的“武卒”並無不同,只是擴大了“士”的來源,在編戶民中選取“材力武勇者”擔當戰場上的矛頭,而並非對整個軍事組織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臨時徵召的“中卒”和“屯卒”,都讓他們的專業性遠比不上真正脫產的“低級軍事貴族”——“士”。

相對而言,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對於“高爵血統貴族”還有減少制度變遷成本的妥協必要,讓他們可以通過新的“軍功授爵制”序列維持自身的高爵身份,但是他們的身份角色已經從貴族轉變成了秦王的官吏,成為絕對王權下的一顆螺絲釘。

而“低級軍事貴族”的存在卻妨礙了“吏治國家”對基層血緣組織地粉碎,所以,他們的身份角色在新的“軍功授爵制”中被模糊和混淆,但是,“士”之上的爵位,卻根本從未對底層社會敞開,編戶民階層滑落的可能性要比階層上升高得多。

這一切,都不是為了“戰爭動員”的有效性,而恰恰是為了鞏固基層社會“原子化”,進而維持“靜態穩定”。

說實話,我最初看到劉三解這些觀點時,我是很震驚的,因為這和我之前所瞭解到的“常識”並不吻合,但是當我仔細閱讀了劉三解的《秦磚》後,當我看到劉三解用出土秦簡史料不斷證明自己的正確後,我承認,我被劉三解說服了。

如果你覺得劉三解這些觀點太反“常識”了,那麼,可能你也需要好好讀一讀《秦磚》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