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图为实验室

近日,据媒体报道,日本的高端科研人才宁愿抛家也要来中国,这令新任首相菅义伟想不通,为何一海之隔的邻居成为了最吸引科研人才的国家?专家表示:在大国科研,有三大优势。

日本正面临着科研人员无用武之地的局面,一方面一海之隔的大国正在全世界招揽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在日本大学等机构很难找到科研相关的工作,所以使得日本研究人员更倾向于渡海向西,而且这一倾向正在渐渐成为一种趋势,那么这么多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图为科研人员

在日本,研究机构的老龄化慢慢成为一个留住人才的巨大阻力,2016年日本大学教员中40岁以下的人所占比例为百分之23,是历史最低水平,年轻人难以获得职位,另外受限于科研预算相对较少,研究能力很强的人却总申是请不到研究经费,而岗位数量的稀少又导致研究者难以找到工作,这让大量的年轻研究人员另寻出路,或是选择转行,或是选择前往别的国家,而这时海那边邻居抛出的橄榄枝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中国的政策和研究环境成为了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是两个显著的优势,年轻的研究人员在这里不仅有属于自己项目的单独实验室,还可以获得丰厚的薪水和分配住房,虽然要求非常严格,但也乐于在这里扎根进行研究,另外对一些已有所成就的年长日本科学家来说,中国的年轻学生更有热情和干劲,这使他们愿意每年花一半的时间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另外,国际化的前景是较为封闭的日本科研环境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第三个优势,更多的日本科研人员为了追求交流而来,而像这样的日本研究人员还在慢慢增多。

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图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化趋势

人才的流向折射出的是不同的国力和态度,2018年日本的科学技术预算仅为另一国家的七分之一,而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年轻人的想法,有统计表明日本科研的黄金期正在衰退,其活力和投入都远远低于其邻居,这在慢慢摧毁日本科研的根基,择优而研的趋势既是现实也是无奈,泡沫之后失去的20年对日本的影响在逐渐显现,而这正在慢慢变为历史的进程。

日本科研人才纷纷来中国工作,说明了什么?

图为大数据时代示意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固步自封,那么终将被创新的浪潮所淹没,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已经是指数级的速度,此时基础科研人员的流向往往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方向,日本科研人员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大数据之下,集思广益更能够更好地创造新的未来,筚路蓝缕,更望明朝,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期待着下一次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