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下这个控盐知识测验,看你能得多少分?

你知道什么叫做“5125”吗?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一个“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它的主题就是“5125”理念。

建议大家做到:

——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静思时间;

——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加入1个运动社群;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

通过“5125”的理念,鼓励公众关注身心健康,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不过,仅仅做到每天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还是不够的。关键是,您吃进去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盐太多、糖太多、油太多的食物呢?所以,健康生活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减”,就是减糖、减盐、减油。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好好看标签,尽量选择糖少、盐少的产品,烹调少放油。

您可能会说:我平常也不是很重口啊!做菜放盐不是特别多啊!

说这话的人,未必就没有多吃盐。

怎样才知道自己有没有不知不觉地多吃盐呢?不如按下面的10个问题做个测试,看看您的“控盐食商值”( 简称为“盐值” )是多少。

做一下这个控盐知识测验,看你能得多少分?

首先,您拥有100分的基础分。

1.是否常吃带咸味的主食?比如各种饼、花卷、拉面、方便面、小面、炒饼、炒饭、以及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等。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正常情况下,在进食固体食物时,人们口感合适的盐浓度是1.0%~3.0%,液体食物大概是0.5~1.0%。如果一餐当中吃100克咸味主食,就相当于额外多摄入食盐1~2克。如今,大部分人从咸味的菜肴中已经摄入了过量盐。如果主食再带来一部分盐,必然会加剧盐过量的趋势,为身体带来极大负担。因此,主食应该吃“淡味”,选择没有咸味的品种为好。

主食加工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盐,除了防腐和调味外,挂面、拉面、饺子皮等面制品中加盐还是为了提高“筋力”。 2013年之后,我国已经强制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其中都要求注明钠的含量。在购买加工主食品时,最好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看看在同样重量下,产品的钠含量有什么不同,就能在同类产品当中,找到那些美味同样浓郁、含钠量却比较低的产品。

2.是否常吃加工肉制品?比如咸肉、火腿、培根、香肠、灌肠、鸭脖、卤肉、酱肉、冷切等。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这些产品的盐含量真的非常高,比日常家庭烹调的口味都要重。在加工肉制品中加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防腐,因为高盐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二是改善品质,盐有助于提高肉制品的保水能力。加工肉制品尽量做到偶尔吃,比如每个月只吃两三次,或者周末、假日、年节时享用一下,而且一定要配合不加盐或少盐的食物一起吃。

3.喜欢吃咸味小零食,如薯片、锅巴、话梅、陈皮梅、盐津葡萄干、鱼片干、鱿鱼丝、肉松、牛肉干、调味坚果,以及香辣豆腐干、辣条、麻辣蚕豆、风味油炸豌豆等?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这些食品中往往要添加食盐用来调味或防腐,是零食中的“含盐大户”,比如甘草杏的盐含量高达6.54克/100克。薯片、锅巴等营养价值很低,应该尽量少吃;话梅、蜜饯等糖含量往往也较高,吃多了还会增加糖摄入超标的风险;鱼片干、鱿鱼丝、牛肉干、肉松、豆制品零食等虽然能提供一定量的优质蛋白,但因其含盐量太高,还是要尽量远离;坚果首选原味的。

4. 用餐时,在有咸味的菜肴之外,还喜欢用各种香辣酱等咸鲜味调味品配着“提味”,或者再额外加点榨菜、腌菜、酱菜、酱豆腐等咸味小菜,而不是用它们来替代菜里的盐。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这些咸味小菜和调味料中都含有不少盐,比如各种佐餐调味酱中的盐含量高达5%~8%。此外,豆豉、蚝油、海鲜汁、虾皮、海米等配料,也都含不少盐。假如菜肴当中使用这些调味料,就要相应减少食盐的量,甚至不放食盐。调味时要十分小心,先仔细品尝之后,再决定要加多少盐。吃了榨菜等咸味小菜,就要少吃或不吃其他含盐高的食物。

5.经常吃咸中带甜口味的菜肴或食品?比如糖醋里脊、京酱肉丝、鱼头泡饼等味道特别浓厚的菜肴,以及加糖的红烧肉、侉炖鱼等。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在食物的调味当中,盐和糖之间有奇妙的相互作用。在大量盐的菜肴中,如果放点糖,就会让人感觉到不那么咸。问题在于,这类咸中带甜的食品,会哄着人们不知不觉地吃进去大量的盐。本来咸得难以下口的食物,加了糖便可以轻松愉快地吃掉。因此,甜味的菜肴里往往含有大量的盐。甜饮料、冷饮、甜点等甜味加工品中往往也含有少量的盐,应该尽量远离。

6.经常喝咸味的汤,喝起来一碗都打不住?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按照多数餐馆的烹调咸度,汤的含盐量在0.5%~1.0%之间。如果在菜肴之外,每餐加喝一碗汤(约200毫升),按较低含盐量0.5%计算,每日喝2碗汤,就等于多摄入食盐2克。杯装速冲汤之类产品都是按最重口味来加盐的。所以,在外就餐时尽量少喝汤,直接喝白水或茶;自己熬汤时要少放盐。

7.做菜时习惯先放盐,做凉菜时先用盐腌一下杀杀水再拌?如果喜欢,减10分。

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这是因为,人体味蕾上有咸味感受器,它与食物表面附着的钠离子发生作用,才能感知到咸味。如果晚些放盐,或者少放些盐,起锅前烹少量酱油增味,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上照样感觉到咸味。如此,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量。如果较早放盐,则盐分已经深入食品内部,在同样的咸度感觉下不知不觉摄入了更多的盐分,对健康不利。

8. 经常在放了盐或酱油之后再加鲜味调味料?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盐的一半,味精相当于盐的三分之一。后加鲜味调味料,菜肴和汤的总钠含量就会更高,相当于多吃盐。如果放鲜味调味料,要酌情减盐,先放一半盐,再加增鲜调料。可以直接用等量鸡精来替代盐,或者用有鲜味的酱油来替代盐+鸡精,这样,在咸味较淡的情况下,因为感觉到鲜味,也觉得能吃下去而且比较好吃。

9. 经常吃外卖、快餐,或常常在外就餐?如果喜欢,减10分。

解读:人们在外餐时感觉味道很“足”,比家里的饭菜“过瘾”,是因为放的盐和增味剂(味精、鸡精、酵母水解物等)更多,吃到的钠非常高。国外研究也发现,快餐食物中的盐含量通常会明显高于家庭制作的可以慢慢吃的饭菜。这是因为快餐是匆匆忙忙吃掉的食物,人们在狼吞虎咽的时候,舌头和食物的接触不充分,通常会首先感知到浓烈的味道,而很难体会细腻的食物原味。

10. 享用火锅、紫菜饭卷、蘸酱菜等食物时,每次都吃掉很多蘸料?吃沙拉时放很多沙拉酱?如果喜欢这么做,减10分。

解读:虽然火锅、饭卷、蘸酱菜等食物本身含盐量很低,但蘸料往往都是高盐食物,吃多了必然会导致盐摄入量超标。蘸料尽量少蘸一点,吃的速度慢一点。此外,不妨尝试在蘸料里多放些醋,甚至少量放一点芥末、鲜辣椒等,用它们的刺激性风味来替代盐对味蕾的刺激,让不那么咸的菜肴也显得比较好吃一些。在蘸料中少放点盐或咸味酱,或者把蘸料用白水略稀释一下,撒一点芝麻、花生碎,或者淋一点芝麻酱、花生酱、蒜泥、芥末汁、番茄酱等,都能让它在咸味减低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生动可口。

怎么样?最后你的得分是多少分呢?分数越低,您日常盐摄入过多的风险越大。

钠是一种必须营养素,天天只吃蔬果不吃咸味食物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出汗较多的夏天。但纵容自己贪恋浓味,摄入过多的盐,不仅不利健康,还影响美容哦。应当早一点改变饮食习惯了!

同时,聪明的你也应该看出来了,这10道题在测试你的同时,也在告诉你如何减少盐的摄入。不如跟上5125的健康时尚潮流,从今天下一餐饭开始,就行动起来吧!

作者: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