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养一个像詹青云一样优秀的孩子,有多难?

最近有个名叫詹青云的女孩子火了。

貌不惊人、瘦瘦弱弱,站上《奇葩说》的辩论台,却是最璀璨的那颗星。

锦绣华章,娓娓道来,知性之美,光芒夺目。


想培养一个像詹青云一样优秀的孩子,有多难?

詹青云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她的背景如此耀眼。

然而,曾经的詹青云,却是妥妥的一枚学渣,甚至被老师断言连高中也考不上。

是她的父母,一直在鼓励她“妈妈给你算过了,到了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妈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无论詹青云表现如何,妈妈一直给她以最大的鼓励、期望和信心,她也终于在高二那年,成了年级第一……

积极的期望,成就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

亲戚的女儿小A,零基础上小学,远远落后于同班的学生。

第一次数学课,老师让写1-100的数字,小A一下子懵了。这时候旁边的同学自告奋勇帮她写好让她交给老师。老师看后,温和地对她说:“孩子,请你自己把这些数字写一遍。”小A无奈地自己写了一遍,一握笔,她就觉得糟糕透了,因为她写的字又粗又大,非常难看。当她艰难地写完,忐忑不安的把本子递给老师的时候,她心里想一定会被老师骂死了。可是,她听到的却是“小A,你看,你自己写的字多漂亮啊。以后都要自己写哦,你很棒。”

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在小A听来是那样悦耳,自信的种子在她心中悄悄萌了芽。

从此,她爱上了学习。她每天认真听课、写作业,哪怕还是很落后,哪怕一直在追赶,伴随着老师的鼓励,她从一年级的落后生一下子变成了二年级的绩优生。

她越努力,学得越好,她学得越好,身边表扬、鼓励她的人越多,她的自信也越来越坚固。乃至到后来,无论她做的好还是坏,她都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做到最好。

最终,她考上了全国最著名的名牌大学之一。

为什么学渣可以变学霸,这背后有什么物质起了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其实,心理学家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给我们解了迷。

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以小学生为实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组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给学生们做了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验完成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只是随机地抽选出20%的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会比其他孩子更有成就”。

数月之后,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小学。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随机抽选的那20%的学生,和对照组相比,成绩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而实际上,在数月之前,这20%的学生并没有比其他学生更优秀。造成这样好的结果的,仅仅是因为老师们相信心理学家的结论,对这些学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进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尝试推行积极教育。

一、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关注结果,但注重过程,“只管努力去做”。

二、做完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找出2-3条,鼓励孩子“我看到你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老师夸你很主动”“你在这些方面做的很好”“因为你努力做了……所以你又进步了”。

三、偶尔故意示弱,“你这个字写得真好看,你可以教教妈妈吗?”“你的话写得真好,你是怎么想到的?”

初入小学至今,短短数月,孩子在体育、艺术、学习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并没有像一些学霸孩子一样次次考一百分,但他一直在进步。而很多时候孩子收获的意外的惊喜,都只是因为“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做了”。

我们的孩子或许很普通,或许很平凡,不管如何,作为父母,都让我们给予他/她积极的爱,给孩子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