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2020年注定是人类史上不可忘却的一个重要年份。

新冠肺炎的爆发,将改变整个人类的历史与进程,大到世界政治格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全球化产业链关系……它的巨大影响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其后遗症也许会让全球性的意识形态阵营划分与冷战再次上演。

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将因为它而剧变,也许未来三年我们都将面对冬季窝家里、夏季报复性消费的常态化。

旅游(相关行业酒店、民宿、纪念品制作与销售)、航空、封闭环境娱乐业(电影院线、KTV、酒吧、网吧、洗浴中心、健身中心)、外贸等行业都将迎来洗牌,大企业苟延残喘,小企业灭顶之灾。而如体育、教育、餐饮、会展等行业短期内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可以说,疫情之下,也许我们每个人能幸运的避开病毒,却注定逃不开它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只蝴蝶扇动的风暴,将彻底改变整个世界。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随着疫情的蔓延,多年前的两部电影火了,被观众奉为预言般的神作,它们就是2013年的韩国电影《流感》,与2011年的好莱坞电影《传染病》。

当年平平无奇的它们,在如今看来,多多少少具有了前瞻性与警示性。细看之下,会发现有许多值得反思与展望的点:

1、起源

明显是受了2003年SARS的影响,两部电影都将病毒起源设定为香港或东南亚。

这是地域歧视么?也许更多与世人对该地区人口密度大、饮食习惯复杂(野味)的固有印象有关。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本次新冠肺炎的起源未有定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爱国”的理由不加以反思,吃野味的陋习真该改改了!

病毒的宿主与中间宿主到底是什么?《传染病》指向蝙蝠与猪。本次新冠病毒呢?蝙蝠是源头宿主没跑了,中间宿主还有待论证。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2、传播

因为电影时长所限,两片均放大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以8倍速或16倍速快放了疫情蔓延的全过程。

《流感》以触目惊心的病发场景渲染病毒的爆发烈度。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传染病》则是以Day X的记录方式冷冰冰的宣告病毒迅速与无情的全球蔓延。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虽然两片中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本次COVID-19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的高传染性与高致死率。从这个角度来看,《流感》与《传染病》并非科幻恐怖片,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题材。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3、麻痹

在《流感》中,疫情刚出现时医学专家提出对爆发城市(盆塘)进行封城,韩国政府官员却以影响经济活动、涉嫌制造恐慌为由予以驳斥。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这里面有忠武路一向喜欢黑政府的习惯使然,但也真

实反映了大部分政府官员面对疫情的常规做派,求稳心态、欺上瞒下、粉饰太平、唯经济论、报喜不报忧……

本次新冠肺炎正是如此,地方F4、欧美大统领,面对疫情麻痹懈怠,都错过了最佳的防疫时间窗口。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4、机构

在《传染病》中出现了很多医疗机构,WHO(世界卫生组织)、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BSL4(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这些平时默默无闻的英文简称在这次疫情里名声大噪,和电影预示的如出一辙。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5、封城

最原始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封城。

在《流感》中有比较直接的表达:广播通知、切断交通、路障、警察、激烈的争吵……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而在《传染病》中则更为冷静的展示了封城后的萧条与荒凉,

空无一人的公共场所(机场、宗教场所、学校、健身房……),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垃圾遍地的道路。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有人哄抢食物;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有人哄抢药物;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医疗挤兑;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排队领救济食品……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我们甚至可以把《传染病》看作是本次疫情的预演,它所预料到的很多紧急情况其实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加以避免。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6、隔离

本次疫情处理中国比欧美国家做得好,最值得他们抄作业的其实是武汉后期的分级隔离。火神山、雷神山收治重症,方舱医院收治轻症,应收尽收,避免患者居家隔离传染家人。这些举措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反观欧美,用方舱混收轻重症,年轻人患病鼓励居家隔离,实际上是对中国的作业做了低配版抄袭,完全没有达到我们的效果。

来看看两部电影,《流感》里只在户外开辟了简易的帐篷隔离区,医疗设备与人员完全没跟上。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传染病》里用体育馆临时搭建了方舱医院,简单做了分区同时收治轻重症。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两片的创作者都没能预见中国的先进模式,也难怪它们的政府无法参透。

7、善后

本着对政府一黑到底的精神,《流感》把韩国政府描写为丧心病狂、毁尸灭迹的恶魔,用工程车直接吊装尸体至体育场里进行集中焚毁,场面堪称限制级。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传染病》则真实很多,由于尸体太多无法及时火化或安葬,政府在空旷场地挖坑槽临时性集中掩埋。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这与目前在美国发生的情况基本接近。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值得反思的是,一场大疫不仅考验医疗业,同时也考验殡葬业,全世界普适。电影居然预见到了这一点,很有前瞻性。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8、骚乱

《传染病》反映得比较真实,大疫情况下合法拥枪的美国必然会发生小规模的骚乱,打砸抢都日常,何况警力匮乏的疫时。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在《流感》里由于政府的弹压导致韩国民众发生了暴动,这就比较极端了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目前看来,此种状况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出现,有可能骚乱升级为暴动的地方就只剩美国与印度了。

9、假药

《传染病》里裘秃演绎的网络大V公开带货,现身说法推销“特效药”连翘,最终因涉嫌股市操控与商业诈骗而被捕。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10、疫苗

在《流感》里疫情的结束过于理想化与戏剧性,一个自愈者的抗体血清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只存在于软科幻片与大团圆结局里。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传染病》则科学很多,预估疫苗的研发生产时间为1年,为3亿美国人接种也需用摇号(生日中签)的方式再花上1年。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这对我们疫情结束的心理预期很有借鉴意义。很多乐观的人认为疫情很快就会随着疫苗的到来而结束,悲观的人则会言之凿凿病毒将会伴随我们一辈子。

科学来看,疫苗的研发生产至少要1年,因为各种动物、人体试验加评估需要若干流程。而14亿国人的全面接种至少得花上2年。多半不会摇号,建议采用医护人员、老人、儿童、孕妇、重灾区(武汉)市民、女性、男性的顺序来接种,佩戴接种手环(健康码)后才能摘下口罩正常参与社交活动。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算上全世界,这个过程没有5-6年是拿不下来的。还得考虑病毒变异的因素,需要反复接种也完全有可能。这样一算,5-10年也许才能完全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社会状态。

所以说,这场疫情将彻底改变你我的生活并非危言耸听,是电影所带给我们的客观思考与推断。我们将长期与之并存,但并不需要悲观,因为科学是理性的存在,与感性泾渭分明。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创作理念:感性VS理性

提到感性与理性,就不得不把两部影片来做一做比较。

韩片《流感》极其感性,以亲情与爱情为主线,无下限的煽情。人物非黑即白,脸谱化严重。基本属于不看哭你就得看怒你的调性,观众的表情在眼睛红肿与咬牙切齿之间频繁切换。科学性嘛……西巴(我去)……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美片《传染病》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冷静理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居然用宝贵的电影时长去开会解释流行病学、传染病RO值等冷门医学常识,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科教记录片。言情迷们痛斥其节奏缓慢、枯燥乏味,科学宅们却高呼它寓教于乐、生动活泼。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一部众星云集的电影能拍到如此波澜不惊也算是相当罕见了,也难怪它在小众影迷范围内颇受追捧,却在大众评分上输给了催泪片《流感》。虽然都行走在商业片的道路上,创作理念却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是很有预见性的电影,观感却似云泥之别。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这两部埋在垃圾堆里的电影在如今疫情的衬托下咸鱼翻身,意外跻身“神片”行列,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韩国与好莱坞是全球视野下类型片最为发达的两个电影产地。题材全面开花,作品量质齐升,注定了它们的影片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反思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也值得我们学习。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电影展望:东方VS西方

不出意外,疫情结束后(电影界不需要急不可耐的方方,毕竟电影院都还没开门)世界范围内将会涌现一大批以新冠肺炎为题材的各种类型片。

大陆主要以主旋律抗疫英雄、医护感人故事为主。无可厚非,但希望不要耽于表面化与煽情度,更多关注平民百姓的视角才能接地气。

香港影片会更多挖掘小市民心态与疫情之下的黑色喜剧元素。

韩国片将一如既往的用黑政府+亲情爱情两条腿走路。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日本片仍将是清一色的小清新绝症纯爱系。

印度会出现病毒COSPLAY的歌舞片么?

欧洲电影一贯低视点、高逼格,一大波手摇摄影的社会伦理片即将袭来……

美国比较有趣,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时下流行的“政治正确”并存,估计会出现一大批超级英雄单挑病毒与少数族裔极限生存为题材的影片。喜剧片、悲情片、爱情片、传记片、动作片、谍战片,甚至会以你意想不到的体育片、商战片、地缘政治片、阴谋论片等花式登场。让你感受人有多大胆,好莱坞就有多大产的豪横。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不论如何,疫情终将过去。面包会有的,电影也还是会有的。

我们将习惯于只在夏秋季进影院看电影,也将习惯于越来越少的美国片在国内上映。

但我们不能习惯于思维的惰性与钝化,我们必须看到国门外那些蕴含在《流感》与《传染病》之中的宝贵预见性,与电影内外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经验与教训。

从新冠疫情反思《流感》与《传染病》的预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