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羅馬,提到羅馬,每個人腦海中都浮現出一個個身穿環甲手持塔盾、短劍的士兵組成的集團方陣在戰場上摧枯拉朽般的碾壓著諸如帕提亞、托勒密、雅典這些弱雞文明的場景,沒錯,羅馬就是力量的象徵。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宏大而莊嚴的暴力美學正是羅馬軍陣帶給我們的深刻記憶

可是再強大的軍隊都是由一個個士兵組成的,而士兵也是人,有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況且每一個將軍與士兵的背後都是一個羅馬的家庭,有貴族階層有市民階層,這些人脫下戰甲收起短劍後會住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他們與妻小父母談笑交往的那個“港灣”到底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鐵鍋菌,所以今天鄙人決定帶著各位讀者大爺們一起探索古羅馬人的居所,看看古人是以怎樣的方式裝修自己的住宅的。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士兵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嘛,難道你就不想看看他們住在什麼樣的地方嗎?

探尋古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對於市民階層的研究產生不了太大的社會效益,政府與專家更不會投入太多精力與財力研究普通人的生活,所以關於古羅馬住宅的資料可謂少之又少,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盡詳實的地方還請大佬指出,畢竟歷史學家更感興趣的是凱撒、西庇阿這樣的立地巨屌,我等小民們的喜怒哀樂也只能是歷史卑微塵埃爾。可是任何偉大都是由卑微鑄就,鐵鍋菌這就通過手頭有限的資料為各位讀者大爺還原一個羅馬公民的家居環境。

典型的羅馬住宅(domus)由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庭院(atrium)和配有門廊的花園。這是《建築十書》的作者維特魯維的描述,維特魯維此人生活在凱撒治下的羅馬,此時正值羅馬共和國末期,屬於一個大企業全面轉型擴張的時代,所以通過維特魯維簡單的敘述我們可以瞭解到那個時期羅馬公民所享受到的豐厚待遇以及羅馬式住宅的基本樣式,即以庭院為中心的中央天井式住宅。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復原的羅馬富裕階層的住宅平面圖,可明顯看出建築中心部位立柱較為密集的區域便是連廊與花園的位置

從平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羅馬住宅在等級劃分上與中國古人所用的方式非常相近,都是以院落為中心,以院落數量為劃分等級的標準。庭院與花園組成了一所典型羅馬住宅的社交與生活兩部分活動的中心。而連接兩個中心的交通要地則是主人的書房,書房是羅馬人待客議事的重要場地,也是在庭院議事以及在花園舉辦宴會的主持場所,書房連接兩院的結構即直觀展現了羅馬人的生活方式。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龐貝古城遺留的羅馬住宅——花園與連廊

這是龐貝古城遺留的羅馬住宅中的花園與連廊部分,因為維蘇威火山爆發的原因,住宅的地面與牆面收到了嚴重的岩漿侵蝕,目前的地面為後期修繕所致。

如果在城市區域擁有像上圖這樣寬大的花園的住宅,那主人一定是市民階層中非常有勢力的一部分人,如果住宅的地面滿鋪馬賽克,牆面全部裝點壁畫的話,那一定是在朝中任職的名門貴胄。不同於照片中所示的後期人們修繕的簡陋的庭院植栽,當時的中產市民們十分熱衷於效仿權貴們的豪華陳設,諸如雕像以及各種精美陶藝,還有符合流行趨勢的園藝。羅馬人的庭院常用月桂、常春藤及黃楊木,甚至櫻桃、蘋果、桃樹也被善於製造流行趨勢的市民階層所青睞。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馬賽克

馬賽克是羅馬裝飾風格的代表,但在當時可不是人人都鋪得起馬賽克這種名貴的裝飾材料,即便是貴族,作為鋪裝的馬賽克也是僅僅出現在庭院和花園走廊等公共空間中,起居室則是以大塊規則切割的羅馬洞石或是灰泥(一種將石灰、碎瓦片拌以紅石膏為粘合劑的材料)輔以地毯為主,這主要視房間主人的社會地位及在家族中的角色所定,每一間房間的地面及牆面裝飾都不盡相同。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經過電腦復原後的羅馬住宅庭院

庭院(atrium),這裡也是住宅前半部分的中心,面積很大的空地。屋頂上有天井,與天井相對應的是挖空地下形成的水池,用於收集雨水並輸送到地下水池。在比較富有的家庭裡,庭院部分會進行奢侈的佈置陳設;人們可以看到家用保險箱,在水盆旁邊還有大理石桌,桌子周圍留下了當年家庭聚餐的美好回憶。桌子的支撐部分裝飾豪華,而在重要場合桌子上會擺上最精美的瓷器。在水盆旁邊是貨真價實的大理石水井或陶土水井,水井旁有空洞,水可以從這裡流入地下水池。在庭院裡還可以找到小型家庭教堂(lararium),名字來源於拉里神(Lari),她是家庭保護神。小教堂的形狀和裝飾各不相同:有的在三角楣飾上放置了一個小小的壁龕;有的神龕是小廟形狀底部還有畫飾;有的放置著家神或是其它神明的銅製、陶製雕像。由於住宅規模加大,也可以在廚房或走廊上放置家神龕。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古羅馬鑲嵌畫

精美的鑲嵌畫往往以嚴肅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當然也有少部分馬屁精會將元首或是帝王的英雄事蹟記錄下來,不過這樣的主任一般結果都不大好,因為不管是共和時代還是帝政時期,羅馬的統治者迭代及其頻繁,政治風向變換莫測,到了佛拉維王朝結束,羅馬皇帝世襲後,大貴族們的住宅鑲嵌畫基本以沒有主題的肖像及花鳥為主,以免惹禍上身。

而與神龕並行的牆面裝飾則是壁畫,羅馬家庭的裝飾壁畫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鑲嵌畫,即王公貴族也只能在門廳、庭院等待客空間用一用的名貴裝飾物,其材料多以大理石為主,有極個別奢侈的主甚至會用到黃金,比如尼祿,當然他的王朝沒有像他鑲嵌在牆上的金子一樣久遠。另一種就是畫在普通牆壁上的裝飾畫了,羅馬上至王公下至百姓的住宅的大面積裝飾任務都由這種風格更像是塗鴉的裝飾壁畫承擔,而畫面的精美程度則源於主人財力的多寡,對於一些財力不濟的普通市民,家裡裝飾牆面的壁畫可以說是十分隨意馬虎了,有些甚至是屋主人自己畫上去的。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有桃子的靜物》(赫庫蘭尼姆壁畫)約公元70年

《有桃子的靜物》(赫庫蘭尼姆壁畫)約公元70年,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畫面上幾個連著莖葉的水果和玻璃瓶出現在有階梯的架子上,其中兩個水果被切開,看上去顯得凌亂而隨意。玻璃瓶上那一道亮眼的高光帶被畫家捕捉到,並且仔細的描繪了物體投下的陰影。這看似簡單的細節,可以說是意義重大的。因為它意味著有一個畫家開始將事物的外貌理解為光線作用下的產物,對一切事物的描繪都是在對光進行描繪。這也是鐵鍋菌能找到的水準最高的壁畫。

在羅馬市民階層畢竟是少數,隨著帝國征伐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政治集團或被征服或被併購,他們的加入使得羅馬的社會結構更加複雜,階層關係也趨於多元化。

每一個羅馬省份的有志青年都幻想著到羅馬、亞歷山大、昔蘭尼這樣的大城市闖蕩一番,就像在上海工作打拼的外地青年一樣,因為沒有戶口所以他們的市民身份是不被承認的。2000年前的羅馬也一樣,隨著人口膨脹及各民族混居現象的出現,住房用地愈發緊張,帝國用於住房保障的指出也呈幾何增長,非市民階層的人也要生活,而眾多市民階層也將無力承擔院落式住宅。

因此下圖這種超越時代的建築產生了,小編簡直不敢相信這是2000年前的建築,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有什麼區別?和工業革命時期的紅磚樓有什麼區別?。。。。冷靜一下

設計大鐵鍋——古人的房子什麼樣(羅馬篇)

其實早在羅馬帝國開創之時,古羅馬已約有一百萬人如是安頓,並習慣鄰里之間長期的相處。他們將這種集合社會特徵的高層房屋稱為“島嶼” (Insulae或Island)。

這種形式的住宅都是以類似於開發商的形式建造並轉租的,整個建築的擁有者會將樓層內的房間長期或短期地租出給一些不那麼富裕的人群。到了公元四世紀之際,古羅馬已經有大約443000幢島嶼式房屋,而獨棟的數量僅有1790幢,這組驚世駭俗的數據其實打破了我們以往對於羅馬人生活的固有認知觀念。

該種多戶型房屋還另有三種空間上的特徵:1. 毗連式(Adjacent) 的牆壁、屋頂與地板,一家住戶與四周的每家鄰居之間都有部分共享的磚瓦;2. 可控制(Containment)的設備與供應源,例如所有住戶的水電煤皆由一處共用的後院向外提供;3. 樓房的最底層通常會被修成店鋪用於商業,島嶼式居住的第三大特徵便是它的附加商鋪(Tabernae或Island featured shops)。

這三種特徵在我們現在生活的21世紀仍然是隨處可見的。古典文化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由內而外的——人類的素質之所以能夠隨時代而提升,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通過掌握自身的生活模式而越來越瞭解這個社會的運作、以及交流協同的方式。

設計亦是如此,在階段性的潮流和歷史大趨勢的交替影響下曲折前進,其最終的目的即在功能與美的取捨間助力社會的進步,平衡供與需的矛盾。作為一名設計師,如果下次有客戶向你要羅馬式的方案,你可以真摯的看著他的眼睛問:您,真的想好了嗎?

如果各位看官覺得本文值得一看,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春風吹佑升”,我們將帶您以設計師的眼光剖析生活中一切有意思的事物!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設計供銷社,文章圖片轉載均已獲得原使用者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