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這是上世紀浙江誕生“楓橋經驗”的關鍵詞。

跨越半個多世紀,在社會利益更加多元、社會矛盾更加複雜、社會信息更加透明的當下,“楓橋經驗”是不是有了新的價值、新的載體、新的意義?

回答是肯定的。

幾天前,“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在寧波首發,同期公佈了2019年浙江省縣域社會治理十佳區縣(市),慈溪榜上有名。

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慈溪經濟發達,去年GDP達到1737億元,浙江縣級市總量第一,也因此率先遇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課題。郡縣治則天下安。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性構成,縣一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央政令的貫徹落實、地方政策的制定執行、社會秩序的管理維護、群眾民生福祉的保障等等,都維繫於良好的縣域治理。慈溪先行先試,出臺《慈溪市深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試點建設指導意見》,加強治理創新,提升治理能力,打造新時期楓橋經驗的“升級版”。慈溪完善治理網絡,構建了以“慈溪市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為核心的全科治理網絡,讓治理力量下沉;慈溪佈局了“1+18+325+N”文明實踐陣地,道德引領,精準發力,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慈溪還創新性地探索出一條讓百萬外來人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實現多元共治……

現代化社會治理催生城市發展的新能量。近年來,慈溪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群眾生活質量和平安慈溪創建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已連續多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未來,慈溪的目標是建成“具有強勁實力、獨特魅力、蓬勃活力和較高知名度、較強影響力”的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

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一張“治理網” 打通社會治理“高速通道”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問題之中,如何找到那一個解開“死結”的線頭、那一把走出困境的鑰匙?

經驗證明,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統推進”。

慈溪將目光瞄準頂層設計,梳理基層治理之“序”,完善治理體系,在全社會構建起一張“一中心四平臺全科網格”的龐大治理網絡。

今年1月,慈溪整合原公共信息服務中心、“兩網融合”和智慧城管等三大平臺,成立了正科(局)級的慈溪市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這是慈溪市委、市政府統籌社會治理、城市管理、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和便民服務的實體性工作機構和綜合性工作平臺,旨在服務群眾、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在一箇中心統籌下,慈溪整合基層管理服務力量,建立起“1+1+1+X”網格標準配備和專職網格員制度,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1名指導員、1名專職網格員和若干名兼職網格員,同時推動社區保安等協輔隊伍整合,打造全科網格,探索出“管理網格化、服務全程化、參與社會化、運行信息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目前,全市已配備專職網格員1118名,實現專職網格員全覆蓋。全市18個鎮(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四有”等硬件設施以及人員配備全部到位。

每天早上7時,慈溪古塘街道金橋社區兼職網格員朱岳雲就在網格里巡查,將發現的“牛皮癬”等問題發到微信群。“剛開始,每天要清理幾十張小廣告,如今小廣告幾乎絕跡了。”他說。像朱岳雲這樣的專兼職網格員,僅古塘街道就超過3000人,他們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為居民提供各類服務。

聯動一張網,服務萬千事。慈溪將綜合治理、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市場監管4個平臺所屬的專業力量下沉到轄區網格,進一步暢通“一中心四平臺全科網格”內部流轉通道,實現從“單兵作戰”到“綜合聯動”、從“多頭執法”到“集中執法”的轉變。截至目前,有效處置三級事件9133起,辦結率99.8%,平均辦結時間由5天縮短到2.65天。

目前,慈溪已基本形成以網格化管理為依託、信息化為支撐的網上網下管理體系,基層社會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和平安創建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社會治理工作步入快車道,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道(鎮)”的治理目標。

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一張“虹吸網” 10萬外來人口參與多元自治

日前,慈溪對外發布的一組數據引來關注:今年全市流動人口數量同比增長5萬餘人,達到107萬人,本地戶籍人口數量維持在105萬人。

外來人口是慈溪這座移民城市治理所繞不開的話題,持續增加的外來務工人員考驗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方面的供給能力,以及本地人口與外地人口如何消除隔閡,建立新老居民之間互信、互惠、互助關係。

慈溪創新理念,摸索設立村級“和諧促進會”,以“和諧促進會”為支點,建起一張“虹吸”網,將這些龐大的外來人口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力量。

2006年4月,慈溪在掌起鎮陳家村、坎墩街道五塘新村率先成立了慈溪的第一個“和諧促進會”。會長由村黨支部(總支)書記兼任,副會長則由一名優秀外來務工人員擔任,同時根據人口居住分佈情況劃分片區,推選會員中的積極分子擔任組長,分管矛盾糾紛調解、社會治安排查等工作。

“本村村民之間有糾紛,村委會去調解。外來人口之間有口角,‘和促會’來解決。本村村民與外來人口之間有爭端,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著辦。”掌起鎮“和諧促進會”副會長吳立彥說,老鄉服務老鄉,老鄉管理老鄉,知底細,易溝通,也更能引起情感認同,外來人員遇到困難有人幫忙,碰到分歧有人調和,不少矛盾糾紛都在萌芽階段得到化解。

前不久,四川人小江在幫一戶陳家村村民做室內裝修時,從木架上摔下來骨折了,小江與房東、工頭因“兩萬多元醫療費誰來付”的問題,差點鬧上了法庭。後來,吳立彥與湖南人呂建新、巴里村村民虞躍凱組成的調解委員會多次上門溝通,讓三方各自闡述自己的心聲,情緒一點點緩和,最終達成了和解。

從兩個村莊起步,慈溪全市347個村(社區)已全部組建“和諧促進會”,參與企業200餘家,參與外來人口10萬餘人,累計化解各類矛盾3萬餘起,2018年的糾紛事件相比2007年下降70%以上。

“和諧促進會”運行近10年,在社會矛盾糾紛發生率逐步下降的同時,“和諧促進會”的會員們工作卻更忙碌了。從2015年開始,慈溪陸續在全市建立504個需求服務站,進一步推動村級“和諧促進會”向社會服務組織轉型,開展教育培訓、勞動就業、子女入學、信息溝通、組織活動等項目。

一項名為“新市民素質提升”的工程已連續實行了7年,每年都有10萬名新來務工人員藉此獲得綜合知識和實用技能培訓,提升職業與生活適應能力。7000多名外來人員通過金融、人事部門提供的最高額度100萬元的貸款項目,辦起了企業、商店,擁有了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機會。

浙報解讀丨慈溪構建完善“三張網”“探路”基層治理創新

一張“文明網”為社會治理注入文明力量

眼下,慈溪正結合自身實際,強化統籌整合,全面推進文明實踐活動,讓德治力量滲入城市的毛細血管,優化基層治理生態。

今年2月,一場由當地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元宵晚會在長河鎮墊橋村熱鬧上演。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晚會,是墊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後的首秀。這也是該鎮第一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慈溪已經搭建起“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級文明實踐組織架構,將文明實踐活動植入城市的角角落落。目前,慈溪已高標準建成了180家文化禮堂,共佔地30萬餘平方米,覆蓋全市65.9%的行政村。

慈溪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散落在全市各部門的3000餘處服務陣地、190個網絡發佈平臺等整合納入,推出理論宣講平臺、衛生健康平臺等八大服務平臺,結合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實際需求,運用自身資源優勢,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真正讓文明實踐用起來、活起來。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慈溪建立了市、鎮、村三級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由各級黨組織一把手任隊長,以服務總隊、服務大隊和服務小隊方式開展活動,各鎮(街道)和村(社區)也廣泛吸納威信高、口碑好的老黨員、老幹部、道德模範典型、鄉土文化人才等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實現隊伍全覆蓋。

紅色學堂、創業學堂、庭院學堂、網上學堂……這些慈溪小有名氣的文明學堂,“當家人”都是女性。在當地,1000名專業巾幗志願者組成了10支新時代巾幗文明實踐“她”志願服務隊,18個鎮(街道)婦聯和329個村(社區)婦聯組織也推出了各類志願服務載體,再加上2000餘個“姐妹驛站”,一時間,“她”志願的旗幟飄蕩在整個三北大地。

截至目前,慈溪志願服務平臺已有註冊志願者37.8萬名,佔全市常住人口的25.2%,總服務時長345.2萬小時,志願服務隊伍1084支,培育了“千戶萬燈”“青鳥助飛”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品牌,湧現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社區——滸山街道虞波社區等一批全國典型。

基層社會善治,不僅要靠文明實踐源源不斷地輸入新風尚,更要用文明的力量去化解矛盾,建立潤物細無聲的矛盾預防、疏導機制。

慈溪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基礎,整合各條線上的服務資源、力量,擔當基層治理的“潤滑劑”,實現矛盾不出村。慈溪周巷鎮的“老孃舅工作室”,由48名黨員義務擔任“老孃舅”,在8年多時間裡,他們累計成功調處468例。

2018年,全國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正式公佈,慈溪成為寧波全市唯一的入選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