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一、收藏家不去大型拍賣會舉牌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據抽樣調查,99%的收藏家從不到大拍賣會上買藝術品,因為能稱上收藏家的人已在市場上跌打滾爬多年,深諳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合理價格。那麼誰在舉牌?初入道者、投資者、投機者、送禮者、託、“洗洗涮涮者”、特殊需求者。


二、高價拍品來無蹤、去無影,躲貓貓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上億元、上幾千萬的拍品最吸引人的眼球,但幾乎無人能打聽到它的行蹤,即便拍賣公司一般的工作人員也未必知道,屬最高機密。一紙拍賣規定,掩蓋了無數真相。國內外拍場上,一直有幾條大鱷在興風作浪。他們有時拉高出貨,呼風喚雨;有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大聲疾呼,“藝術品拍賣10億元時代就要到了。”


三、落錘算成交,交沒交錢不重要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到商店買東西,無論你向營業員表白多少次購買意願,不交錢等於沒成交。而拍賣會上拍前大肆宣傳,落錘加倍宣傳,交沒交錢不再宣傳。


四、拍品都是孤品,世上最多兩件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孤品,琺琅彩錦雞瓶是孤品,吉慶有餘鏤空瓶是孤品,不管存世量有多大,都說一件,最多兩件,且“流傳有序”。其實所謂的“流傳有序”往往是個美麗的謊言,試問有幾人能講清自己爺爺的經歷?

五、自家人的古董交易到拍賣會上進行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兄妹之間買賣古董不在家裡進行,有悖常理;到拍賣場去多交幾百萬、幾千萬,儍?有錢?作秀?吸引眼球?渾水摸魚?別有用心?


六、拍品買到手幾乎就是接最後一棒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上世紀80年代,有錢的日本人大量購買西方油畫,現今至少貶值50%。中國人不會上這當,把高價拍賣當遊戲看。至於有的東西春拍時5000萬買進,秋拍又1億賣出,半年賺5000萬,有這樣好事?外國人不管多麼喜歡中國古董,不去舉牌,只逛潘家園。


七、某些大拍賣公司只歡迎去舉牌買東西的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大拍賣公司對送拍品的都是應付,拍賣公司不缺拍品,收藏家能收買到的,拍賣公司也能收買到類似的。在海外拍賣會上撿漏的大多是國內拍賣公司業務員。公司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收藏家的藏品不被拍賣公司認可的重要原因。

八、收藏界黑哨現象比足球界還嚴重

天價藏品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足球裁判還有個資質,文博界不用,誰都可以吹哨。拍賣的由拍賣公司吹哨,尋寶鑑寶的直接上電視上吹哨,開店的坐堂吹哨,即便對收藏不太懂的人,牙縫裡也敢蹦出二個字:“高仿”。

足球場上白哨黑哨一人吹,收藏界一件東西能吹出10個調來,指鹿為馬、信口開河、裝神弄鬼、亂象眾生。僅值幾千元的瓷器在黑哨聲中能賣到上百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