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阅读的温度#

#阅读的温度#

说到萧红,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她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作品《生死场》。这部作品是萧红早期创作的巅峰,奠定了她抗日作家的地位,成为了当时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生死场》这本书一共有十七章,描写了“九∙一八” 事变前后, 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老马走进屠场》这一章节,暗示了老马被屠杀和老王婆一无所有的悲剧命运,突出体现旧时代贫农因贫困和地主压榨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

《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故事的开头“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老王婆不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老王婆是战争的受害者,又受到地主的压榨,生活过得十分的拮据。为了解决缓解生活带来的压迫,只能通过将老马卖给屠夫,来换取一些钱财。

当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老王婆的心理十分的纠结。一路上,“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轻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进过屠场吗?她颤寒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

《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快到屠场的时候,老王婆非常的痛苦。要知道,“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轻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

她内心是自责的,但是为了生活,她真的无可奈何。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死的就是她自己了。于是,老王婆只好残忍地将老马送到的屠宰场。屠夫等了很久,给了她王婆得到三张票子,这可以充纳一亩地租。

《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老王婆拿到钱,准备离开,哪成想那匹马一直在身后跟着。她只好狠下心,跑了出去,不让马追上她。故事的结局“”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

《老马走进屠场》:老王婆家中贫困,最后只能靠卖马来赚钱

本以为这来之不易的钱财,,可以为她的生活带来生机。谁也没有想到,老王婆用马换来的钱,全部被地主抢夺了去。可以想象,那个社会是多么的可怕,穷人俨然成为社会最底层的工具,受到无止境的压迫,却又没有实力抗衡,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