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都有誰?

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都有誰?

我相信現在大家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已經會利用諸如基金的歷史業績和風險(回撤,波動等),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持倉特點,有擇時能力的還會結合對未來市場的判斷等來選擇其中較為優秀的基金產品。

本質上來說這些都屬於較為直接的方式選基基金,那相應的,自然還有一類根據某些間接指標來選基金產品的方式。

比如我在深度剖析基金經理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就是一個間接指標。

在國內,機構投資者一般是指保險公司、養老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基金公司自己也屬於機構投資者。

相較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往往在(基金)產品的研究能力、產品信息的獲取能力,對基金經理的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那麼通過“機構投資者佔比”這類間接指標我們或許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選到較好的基金。

正式開始之前我先做些簡單的說明:

1. 機構投資者佔比事實上是一個相對指標,在本文的討論中,我實際使用的是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這個絕對指標,簡單來說就是機構持有某隻基金或者持有某個基金經理的絕對份額,因為佔比高並不直接等同於絕對份額多。

2. 本文所涉及的基金都是主動型偏股基金,主要包含了主動股票型基金和主動混合型基金兩大類,其中的主動混合型基金中不僅包含了以權益為主的偏股混合基金,還包含了股債平衡的平衡基金以及部分權益佔比較高的靈活配置基金,權益最低比例至少也應該有40%。

3. 本文所涉及的數據都是基於2020年最新的出的基金半年報數據,所以這是一個截面數據而非連續數據,只用作管窺一豹。如果有幸能窺到,那純屬意外;要是窺了半天發現沒豹,那也很正常。

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都有誰?

4. 為了防止出現機構“幫忙資金”等干擾情況(這類基金的機構佔比一般都非常高),我額外加了一個簡單的限制條件作為排除手段,那就是一隻基金的份額持有人戶數不能少於1萬戶。

5. 處理數據過程中有一些異常情況我做了簡單的處理:

比如2018年的時候發行了6只戰略配售基金,規模都是幾百億這種超大規模且機構佔比還超高,鑑於這些基金權益佔比不高且都處於封閉期無法申購,所以這些基金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內;

接著上面的討論,對於處於暫停申購的基金,如果同一基金經理還有開放申購的基金,並且暫停申購的基金屬於定開型基金的話,那麼我會把暫停申購基金的機構份額也加上去作為統計參考。

對於對沖基金這類特殊的基金,因為其“絕對收益”的特性,事實上其中的佼佼者非常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最高的三位基金經理分別是海富通基金杜曉海匯添富基金顧耀強

,以及廣發基金陳甄璞,前兩者的機構總份額甚至可以排名前三,不過這裡我也把這類特殊排除在外,全文只討論主動權益能力。

下面開始正文,先上一個機構持有絕對份額Top20的表格:

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都有誰?

我們簡單來過下這個表格。

我相信這個表格裡面出現的大部分名字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總體也確實符合我們的常規觀感。


比如一眼望去,興全,中歐和交銀這三家優質精品基金公司的份額基本上是機構持有最多的,我們分別來看下:

興全基金董承非我就不說了,他雖然只管理了2只基金,但是他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是被機構持有份額最多的單隻主動偏股型基金,機構持有高達76.80億份,可謂機構最愛,沒有之一那種。

讓人沒想到的是,興全謝治宇當年經常為人所詬病的興全合宜至今依然被機構持有27.24億份,加上同樣業績出色的興全合潤,謝治宇實力證明自己可以駕馭大資金。

除了以上兩人,興全基金還有管理興全輕資產的董理,管理興全商業模式的喬遷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都在10億份以上。

中歐基金的厲害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大家不一定能想到中歐基金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既不是周蔚文也不是周應波,而是以白馬成長股成名的

王培,其管理的中歐創新成長更是以48.55億份成為被機構持有份額第二多的單隻基金,他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也是排名第二。

當然了,中歐“雙週”也還是很厲害的,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趨勢和中歐新藍籌都在機構持有份額Top10之列,有兩隻基金進入Top10的基金經理僅此一位,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排名第三。

周應波被機構持有份額最多的基金不是成名作中歐時代先鋒,而是中歐明睿新常態,其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則排名第八。

除了這三人,中歐基金還有深度價值的曹名長,醫藥小姐姐葛蘭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在10億份以上。

整體而言,中歐基金還是被機構持有總份額最多的基金公司。

交銀基金在這個表格中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耀眼,表格中也就出現了

王崇何帥這兩位劍客,前者排名第六,後者排名第15。

但是交銀基金的實力更體現在名單之外:

比如新銳小將田彧龍的交銀數據產業單隻基金就被機構持有超過20億份,而“交銀三劍客”之一的楊浩被機構持有的總份額也有接近20億份的19.82億份。

另一位隱形劍客——交銀主題優選的沈楠則被機構持有13.33億份,後面更有交銀經濟新動力的郭斐,交銀先進製造的劉鵬等幾位被機構持有接近10億份的新銳基金經理,可以說交銀基金展現了極其深厚的板凳深度。

除了以上三家基金公司,表格中出現兩位以上基金經理的基金公司還有泓德基金華安基金

成立於2015年的泓德基金是市場首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並且也是目前為止發展的最好的個人系公募。泓德基金在投資上有著深厚的保險基因,追求絕對收益,嚴格控制風險,和普通公募基金公司追求相對收益、追求排名的打法很不一樣。

榜單上排名第十,來自保險資管的鄔傳雁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泓德致遠是市場最好的股債平衡基金之一,他的泓德遠見回報則是機構最愛的偏股混合基金之一,單隻基金被機構持有26.19億份。

另一位成名於長盛基金的老將王克玉同樣深受機構青睞,其管理的泓德優選成長被機構持有的份額就高達25.17億份。

而作為1998年就創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華安基金也是頗受機構青睞的基金公司,表格裡面被稱為“消費女神”的陳媛的華安寶利配置被機構持有份額為22.77億份,而擅長計算機等新興行業的胡宜斌

的華安智能生活則被機構持有15.68億份。

另外這份基於2020年半年報截面數據出來的表格也能部分體現機構的一些投資思路:

比如表格中有三位精於投資港股的基金經理,分別是富國基金汪孟海前海開源基金曲揚廣發基金李耀柱,他們三人分別管理的滬港深基金被機構持有的份額情況如下:

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被機構持有31.87億份,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精選被機構持有24.23億份,廣發滬港深新起點則被機構持有22.12億份。

很多人可能也都知道,表格中易方達基金張坤,其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同樣有較大比例的港股倉位,而這支隱形滬港深基金被機構持有的份額高達41.41億份,排名所有主動偏股基金的第三名。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基金經理是融通基金

鄒曦,他的融通行業景氣是市場少有的關注基建板塊但業績堪比消費醫藥科技的主動型基金,機構對這隻基金的持有份額同樣高達27.92億份。

從上面的表格中還能看出,機構當前持有份額最多的主動基金大部分都是均衡風格或者偏成長風格的基金,基本沒有純價值風格的,這裡面顯然代表著機構對後市的一些預判,同樣可以成為我們做投資選擇時候的一個參考。

其他還沒提到的基金經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這是目前被機構持有份額最多的前20位基金經理,也可以說是最被機構所青睞的20位基金經理。

最受機構青睞的基金經理都有誰?

講到這裡本來今天的話題應該是可以告一段落了,不過我在實際分析研究機構持有基金份額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所思所想所得,這裡一併分享給大家學習和參考:

1. 機構投資者作為相對個人投資者更為理性的投資者,往往呈現出一些機構特有的投資特點,比如機構的持有周期一般會比較長,再比如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銀行、保險等)往往更注重對風險的控制,一般都會有絕對收益的思維。

2. 從基金規模的角度來看,機構投資者反而相對偏好規模大的基金,比如上面表格中基本都是管理規模百億以上的基金經理,最多的還有管理400-500百億的。

這是因為機構本身的資金量一般都比較大,所以他們看中基金經理的能力除了業績好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能駕馭大資金,一句話形容就是規模大還能業績好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基金規模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就不是一個問題。

3. 從投資風格上來看,機構投資者一般會偏好投資風格相對穩定的基金經理。

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個人投資者學習的,因為很多個人投資者往往不關注風格的穩定性甚至根本不關注風格,而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寫那麼多深度剖析基金經理文章的原因之一。

4. 當然了,和個人投資者相同的一個地方在於,機構在選擇基金或者基金經理的時候,同樣也是從關注業績表現開始的,這點沒啥好說的。

5. 最後一點,機構持有份額多代表著機構願意花大筆真金白銀投資(並較長時間持有)這隻基金,側面證明了機構對這隻基金特別是管理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的一種高度認可,但是正如文章開頭所說,這依然是一種較為間接的方式,我個人還是比較建議大家把直接指標和間接指標結合起來使用,以提高基金投資的整體勝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