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和95後在生活觀念上有哪些差別?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20年1月發佈的《90後快遞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90後快遞生活的特點:比如相比其他年齡段,更多偏向於寄個人享受類產品為主,更偏愛上門寄件服務,比如更青睞美妝、服飾、食品和母嬰產品,對驛站和快遞櫃接受度高等等。這些都是90後和其他年齡階層存在明顯差異的特點。

這份報告可以看出,90後99%以上的快遞包裹都來自於網購,網購已經成為90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買愛退,退換率最高能達到53%,因為網購的範圍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家居,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產品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讓大家有不適合能反悔的退貨渠道,試錯成本非常低,進一步促進了銷量;偏愛運費險抵扣,用菜鳥裹裹退換貨,也是因為運費險可以直接預約時間上門取件;90後對隱私保護意識更強,地址只寫個大概的位置,更多的是下樓取件,以上都是90後共有的特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明明同為90後,可以籠統得歸為一個年齡段,但是仔細一想,雖然只有幾年的差別,在這兩個年齡區間,90-95和95後卻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是身份就大不相同

90年出生的差不多已經29週歲了,大部分是企事業職員,工作了好幾年了,也大都建立了新的家庭,而如果是還在讀博深造的學生,也是佔總數非常少的了。95後出生的多是職場新人或是在讀研深造的學生,身份的不同導致90後更關注家庭,95後更關注自我。

這種身份帶來的改變,我作為從學生時代轉變為職場人士深有體會。

一是網上購物的選擇。

90後生活在電商技術極速發展的時代,親眼見證了網上購物的蓬勃發展,隨著年紀增長,購買力的提高几乎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步進行。

讀書的時候,想到的網上購物就是買衣服啊,買鞋子啊,買學習資料啊,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是爸媽給的,一兩千塊錢,買買衣服、吃吃飯就差不多沒了,哪還有多餘的錢去買昂貴一些的東西,有的時候有特別喜歡的電子產品,稍貴一點的,只能分期付款,提前消費了。

但是畢業後,當我能獨立賺錢了,每個月收入變多了,上網的選擇也不一樣了,但是與此同時,對家庭的關注也更多了,添置傢俱啊,購買生活用品啊,是經常的事情。像以前網上各種促銷活動,買的都是衣服,現在買的都是什麼吸塵器,什麼空氣淨化器,什麼鞋櫃...

比如今年雙十一,我就買了個換鞋凳……

一個凳子就一千塊,換做在學生時代,都是集體宿舍,根本沒地方放,也就完全沒有這種消費。

而90後已經結婚的人士,有了自己的家庭,消費的大頭多是添置傢俱,購買大型電器。

二是生活重心的差異

90後多為職場人士,也多組建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幾乎就是工作和家庭,關注自己本身就比較少,身上的責任重了,生活的多樣性也大大減少了,和朋友舒舒服服出去吃個飯都得事先約好時間,哪像學生時代,吃個飯當天就能約上,花大把時間逛街更是常有的事情,導致90後買衣服的頻率,因為社會地位的原因,購買方式也從網上轉到去實體店試,衣服不在於多樣,更多的是關注衣服的質量好壞,放洗衣機一洗就起球的衣服成為職場人士不會購買的產品,而工作了的女生,從跟隨潮流,也變成了好好護膚,深知皮膚好是王道,好好護膚,畫個淡妝已經了不得了。

95後還大多數是剛畢業或者在校的學生,未組建家庭,生活壓力較小,精力更多的就放在自己身上了,花大把時間逛街,看到合適的衣服也不急於買下,偷偷拍下衣服的吊牌,去網上找同款,有的時候在街上看到喜歡的衣服就會想去淘寶買同款,對自我的關注是95後和90後主要的差別。

三是所在城市的影響

我感覺這兩年在深圳,一個巨大的改變是退換貨的方式更加多樣了,取快遞也非常方便了,剛畢業那會兒,還是快遞員打電話詢問家裡有沒有人,現在都是快遞員二話不說,直接放菜鳥驛站,然後手機上會有相應的提示,等到下班就可以直接在小區的菜鳥驛站拿取,非常方便,而如果是大件,快遞員會另外約時間送貨上門,這種情況比較少,大多都是菜鳥驛站能放得下的快遞。

比較小的城市就很少能看到,普及還不夠廣,上門快遞在小城市比較常見。

菜鳥驛站的出現也伴隨著菜鳥裹裹,免費保管是收快遞的便民服務,而菜鳥裹裹伴隨著運費險,可以免費上門取件寄快遞,更受人們歡迎。如果所在城市菜鳥驛站已經普及,那麼人們大多會選擇在網上購物的時候購入運費險,運費險有的是所售商品直接贈送的,有的是需要花錢購買的,但都低於運費,當購入運費險後,在商品不滿足需求,需要退換貨的時候,可以直接點擊上門取件,預約方便的時間段,會有菜鳥裹裹的快遞員直接上門取件,給你寄出。

四是快遞的選擇

這個是很好玩的一點,也是90後和95後觀念不同非常明顯的一點,在學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有多個快遞集中點的,所以學生會對寄什麼快遞非常在意,比如可能你樓下就是圓通快遞,而申通快遞可能就得跨半個校區去拿,我就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得趕在快遞點關門前取快遞,一下課就騎著自行車飛馳過去取快遞,誰不想回宿舍的路上順便取個快遞呢?

但是畢業後,我再也沒在乎過是什麼快遞,反正小區有菜鳥驛站,什麼快遞都放在裡面,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區別了,這也是身份的不同帶來的影響,當然啦,現在很多學校也普及了菜鳥驛站,或許快遞點的問題對於在校生來說過兩年也變得不再是問題了。

還有一點,就是消費觀的問題,像我前兩天在外旅行就順豐寄了些當地生鮮特產回家,因為順豐快,雖然運費加上生鮮還需要購買另外的生鮮盒,總的來說是不小的一筆錢,但是我更在乎的是實效性,而且平時上班的時候也會選擇順豐寄文件,在乎的是安全性。

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更多考慮的就是首重多少錢,超過首重多少錢,因為資金並沒有這麼多,就哪個便宜選哪個,反正都能寄到,就不在乎實效了。

總而言之,給我整體的感覺是90後更多的是關注家庭和工作,95後更多關注的是自我,精力的問題導致90後更多的是穩定的選擇,不太會緊

90後和95後在生活觀念上有哪些差別?

跟流行的東西,而95後在網上衝浪什麼的,看到新奇玩意兒都會想著試試看,95後會更偏向於低成本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