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之下房企黑马仍在!千亿中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新规之下房企黑马仍在!千亿中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近日,媒体报道称,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上,明确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此前业内多次传闻的“三条红线”。对此,市场人士表示,“三条红线”框住了房企的有息债增长空间,也明确划出了“及格线”,房企降杠杆或将加速。

一时间,地产行业“山雨欲来风满楼”。不过,作为千亿黑马,中梁控股(2772.HK)却多了一丝淡定与从容。

账上现金流充沛 融资渠道多元化

8月25日,中梁控股召开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半年,公司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677亿元,同比增长6.3%,达成年度目标的40.3%;营业收入237.6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16.4%;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13.08亿元,同比增长6.2%。同时,公司拟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6.3港仙,派息比率继续维持40%。

得益于上市后融资渠道的扩充和强劲的销售业绩,中梁的杠杆和流动性比率较为稳健。自去年港股上市以来,中梁控股融资渠道不断扩充,与银行的业务关系也在持续改善,并于2019年底成功发行了境外美元优先级债。今年上半年,公司更在境外与香港恒生银行完成首笔双边贷款,境内银行总对总授信总额约500亿人民币。截止上半年期末,公司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已从2019年底的9.4%降至8.9%,并有望在2020年底进一步降至8.5%。

短债比方面,截至6月30日,公司一年内到期短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为42%,相对去年年底改善明显。中期业绩会上,公司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游思嘉表示,“目前公司已完成下半年到期境外债务再融资,正在安排明年首季到期境外债务再融资。同时,我们的绝对有息负债水平在前50强房企中为最低。受惠于集团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项目所在的城市能级提升,以及境内流动性充裕,我们预期集团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中银国际也在近日的研报中称,尽管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营环境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公司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合约销售增长,看好公司较佳的信用指标。其预计,经过多年的强劲增长后,中梁的合约销售仍将保持稳定,增速领先多数同行,其168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可达。同时,中银还表示,公司如果能够在境内拓宽更多的融资渠道,或在境外获得发改委批额以延长其债券期限,其信用面将得到持续提升。

全国化全结构土储 可缓解潜在冲击

总体来看,中梁的投资策略相对于区域经济与政策的变化进行轮动,较为积极主动。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土地投资总额394亿元,获取土地56宗,新增土储总面积约740万平米,实现对全国重要城市群、重点二三线城市的基本覆盖,上半年尤其是二线城市占比较上一年度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至45%,快步回归二三线。

具体来看,投资金额较大的城市分别是杭州、温州、合肥、苏州、天津、重庆、成都等地。而在购地决策上,中梁则根据不同周期制定投资拿地策略,上行市场领先轮动,下行市场找结构性机会,同时控制风险与现金流。每块土地都要经过战略、市场、财务三大漏斗进行筛选。严苛的筛选原则可以有效保证去化及资金周转效率,确保符合公司的拿地方向和盈利标准。

其实,早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梁就着手“换仓”,喊出了“提高城市能级,回归二三线城市”的口号。通过持续的深耕外拓、转二线、转省会、转都市圈中心等战略,中梁控股大大地提升了土储的城市能级,销售均价提升至每平方米12500元。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更加均衡的地域组合,加上公司以中小型项目为主(总建面20万平米以下占比达 80%)可缓解潜在的区域经济或政策冲击。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均土地成本4300元/平方米,约占上半年销售均价的3成多,利润空间相对可观。

土储充沛,需求强劲,是中梁始终尊重市场、顺应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坚定推行“三转”策略的成果。展望未来,中梁控股表示,虽然外部因素仍存不确定性,但公司仍将始终坚持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追求规模、利润与负债之间的平衡以获得稳健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拓的精神、更加开创的信念推动企业长期发展,持续回馈投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