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付出汗水,永远脱不掉贫

不付出汗水,永远脱不掉贫

夫妇俩在地里干活。

没有健全的肢体,却拥有坚强的意志,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尤其是通过精准扶贫后,他们不仅斩断了“穷根”,摘掉了“穷帽”,而且建起了新房,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他们就是陆良县板桥镇大桥村委会王家坡自然村的王先和亚树芬夫妇。

王先和亚树芬夫妇是一对残疾夫妇,家中共有4口人,王先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左腿严重萎缩,靠一根拐杖支撑行走,亚树芬先天聋哑,因残致贫,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们不等不靠不要,靠自己的勤劳致富,于2019年光荣脱贫,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积极乐观、自强不息,书写出了不平凡的故事。2018年被评为县级“最美家庭”,陆良县“身边好人”暨道德模范,获2019年度曲靖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为他们的生命底色增添了一抹璀璨。

“不付出汗水,永远脱不掉贫”

一个肢体残疾人,又缺技术,怎么养活自己和家人?面对困难和贫穷,虽然是文盲,但王先明白,成功不是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在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时,王先说:“贫困户在政策上确实得到政府的好处,政府的扶持是让你发展自身能力,不是让你吃喝玩乐,等政府救济、靠政府扶助,不生产劳动、不付出汗水,永远脱不掉贫。”

刚结婚时,王先走村串寨缝补鞋子赚点角角钱,后来又做点小生意,到小百户镇帮别人种洋芋,看着像“金元宝”一样的大洋芋外销,王先不禁感叹,什么样的土壤能种出这样的大洋芋?自己家还有几亩山地一直在闲着,王先就把自己家地里的土壤,装了几口袋拉到小百户请种洋芋的专业户去分析。他们说,这种土壤比小百户的土壤还好,荒着实在太可惜了。

爱折腾的王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种洋芋的想法告诉了村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队员们积极帮忙岀谋划策。面对资金缺少、技术缺乏等现实问题,王先倍感压力,在帮扶干部及村干部的帮助引导下,县残联将他纳为实用技术培训对象,在教授种植技术的同时,还为其建立残疾人创业扶持信息档案,给予创业扶持帮扶。2017年,周边外出务工的6户人家将没耕作的田块免费给他家管理耕作。田块距村5公里,夫妇俩盖起3小间简易房,王先身体不便,但依然坚持除草、挖坑、浇水,将荒山开出来,种植了60亩洋芋、36亩魔芋、15亩苹果树、200余棵核桃树,养了4头母猪、100余只鸡和30余只鹅。虽然种植养殖不成规模,但投入大,几乎让他倾其所有,并申贷了扶贫贷款。2018年12月,王先拆除了老旧土砖房,盖起了2层楼房,还清了债务,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2019年,王先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虽然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但王先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硬是凭着一股“吃得苦”的劲头,闯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致富路。

(作者:何玲芬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