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翻译:


衣裳上沾满了行道的灰尘和参差的酒迹。远行在外,四周宦游,所经之地无一处不让人叹喟神伤。我此生就只应当成为一位诗人吗?为什么要在微风细雨中骑着瘦驴入剑门关去呢?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任职,途经剑门关所作的一首诗。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晓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年龄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文籍。他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他优良的教育,又兼陆游本人自幼伶俐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又因前辈之功,他以恩荫被付与登仕郎之职。


虽然生长在乱世,陆游的人生起点远远高于一般的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生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冲突、国家的厄运、家庭的飘泊,给他弱小的心灵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河南开封),北宋覆灭,陆宰遂携家属南迁山阴(今浙江绍兴)。金兵继续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定都临安(杭州),是为南宋。陆游时陆时年四岁,其父亲陆宰辗转奔赴东阳,家境才逐渐安宁下来。


他出生于南北宋之交,靖康之耻深深地烙印在时人头上。他年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他一心期盼收复被金人所占领的领土。面对偏安的南宋朝廷,注定他的愿望何其渺茫。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特殊的人物性格、特殊的家庭环境与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陆游这位诗人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务,陆游得书后欢欣雀跃,他孤身赶赴南郑,成为一员幕僚。他起草《平戎策》,提出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同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兴兵北伐的计划也付之东流,陆游惆怅不已。 此次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涯,是陆游生平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求实现报国之志的军旅生涯,尽管只有短短的八个月,却给他留下毕生难忘的记忆。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次年,陆游被调往四川任闲职,于是他骑驴入川,颇不得意。这首《剑路子中遇微雨》正是此时陆游由南郑去往成都,路过剑门山,有感而发所写下的。

“衣上征尘杂酒痕”,从陕西南郑到四川成都,一路风尘仆仆,自然衣裳上沾满了行道的灰尘。此生难以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壮志难酬的惆怅,唯有借酒消愁。


“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是指“处处”,既包含从前官宦生涯所历各地,也包含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乃至更偏重于剑门,处处皆悲伤愁苦,于剑门尤甚。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尽管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然而也让北定中原的愿望变得更加渺茫无望。“志士凄凉闲处老”,这不是陆游想要的人生。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曾经历史上有很多诗人骑驴入蜀,如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从而骑驴入蜀,似乎成为了诗人的一种浪漫。然而陆游自问:“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这辈子是只适合当一位诗人吗?为什么在细雨中骑驴入剑门关呢?陆游的内心中更希望的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疆场生涯,而非去四川充任闲职。他不甘心以诗人终老,他希望参加北伐,驱逐鞑奴,他希望看见国家领土的完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骑驴入四川,自问:我此生就只该当一名诗人吗?

然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材大难用,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只好在郁闷中自嘲,在悲痛中调侃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