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如何避免沉默的螺旋反噬?

最近好多人設崩塌的車禍現場,原本你認為純度在90%以上的一朵白蓮花,結果被一個突發事件翻出家底,原來一切都是鏡花水月,被欺騙的感覺令人憤慨,“貴圈”的案例就不再舉了。原本某個事情已經蓋棺定論,但隨著更多信息進一步披露,大眾才發現當初的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結論被推翻,重新認定,比如李文亮被訓誡事件。

公關如何避免沉默的螺旋反噬?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在最開始的時候,一些信息渠道也有對一個公眾人物不完美的報道,但是大部份人選擇了無視,而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鬥志昂揚地追隨?

閻崇年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在百家講壇中講述清十二帝,不僅美化清朝帝王,而且迴避了清朝種種社會弊病,在掌摑事件之前,他所避開的問題在各個渠道還是有人指出來偏頗之處的,並沒有被大部分人討論形成氣候,因為畢竟當時他的角色是“學術明星”,基於螺旋理論,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只是在沉默。

這就源於在一定的輿論範圍(比如單一的微博端口,網易新聞端口,或者豆瓣端口)之內,沉默的螺旋在起作用。沉默的螺旋是什麼?熟悉傳播學的人不會陌生。

該理論的邏輯是這樣的:大眾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振臂高呼,這類論點的勢力就會越來越大;而發覺某一觀點遭受到大部分人反駁,即使自己內心深處是贊同的,也會保持沉默。這就導致了意見此方的沉默造成彼方意見的增勢,循環往復,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形成龍捲風一般的勢頭,完全壓制了其他不同觀點的表達。

公關如何避免沉默的螺旋反噬?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理論之所以成立,是建立在人類本身害怕被孤立的群體特徵之上,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於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被孤立。

然而,大部份公關操盤手,在制定某個事件傳播規劃的時候,很會藉助於沉默的螺旋理論,來為傳播熱點造勢增勢,但是卻疏於防範沉默的螺旋反噬。

閻崇年掌摑事件之後,輿論被撕開口子,各路批評噴湧而出,樓起樓塌,沉默的螺旋瘋狂反噬。

在一個公關case策劃的過程中,如果在以下幾點上做不到位,則極其容易導致輿論反噬,只有把這些漏洞繞開,才能避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情況發生。

首先,活動立意與用戶參與的活動收益在大概率上相對等。比如活動主題立意非常高,導向生活方式的顛覆,而落到執行層面,參加活動的受眾一頓操作猛如虎,只獲得了一個毛絨玩具這樣“史無前例”的大獎,勢必在前期一輪預熱推送之後,迎來口碑的倒塌。

其次,創意本身無法避免的BUG,如果有負面評價出現,可與用戶真誠溝通承認錯誤,而不是強詞奪理亂找藉口。沒有哪個公關創意是360度無死角的,有的邏輯上存在瑕疵,有的調性在執行過程中會有偏差,當用戶提出這些問題,簡單回應即可,上杆子爭論,只會將汙點越爭越大,甚至引發整個創意落地翻車。

除上面兩種情形之外,項目本身如果有捆綁國家,色情方面的漏洞,則有多大的傳播量級,後期就會有多大的反噬量級。比如國產某手機品牌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有意無意之間“代表”了愛國,這確實減少了很多阻力,可是在後期明顯產品遭受到了口碑的反噬,為了打破局面,企業領導人甚至公開自己用競品,努力將產品定位拉回基本的商業框架中。

總之一句話,公關傳播的過程中,在主流輿論正常攀升的情況下,適當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並與之保持溝通,否則當被壓制的一方觀點撕開現有局面的口子,後果將不可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