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再難有春風化雨包容的愛,不計較只付出的愛。所有不切實際理想化的夢,也只能在這般青蔥歲月再糾結著做一會兒。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不做,面對死亡的時候,就別遺憾和悲傷了,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做了,面對死亡的時候,就讓自己和悲傷共處,你心裡的愛和那些沒有留下遺憾的記憶,都會慢慢帶著你走出悲傷,那時候的你,就不會再為了這種推開心愛的人的悲傷,掉下任何一滴淚了!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當你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忽然,一張似曾相識的臉出現在眼簾之中。未及細看,那身影已翩然而過。當你回頭,茫茫人海里已無處尋覓,而剛才的邂逅,竟不知是真實存在,還是腦海中的虛幻。猛然間,那個曾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名字,就這樣再次縈繞不去了。

Ta,張哲凱,16歲那年,生母因他患有癌症,留下房產和一些錢,離他而去。

Ta,宋媛媛,16歲那年,爸爸、媽媽、弟弟出車禍死了,她成了一名孤兒。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她接近他,搬去一起住,兩人像情侶,同吃同睡。兩人又像一家人家人,因為除了有過一次親吻,再無其他。兩人保持著“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一起走過人生的16歲-30歲。

要來的終究還是會來,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希望她能嫁一個好男人。她知道男孩有絕症,為了滿足男孩的願望,草率的勾搭上一個牙醫結婚了。

女孩這邊剛新婚,男孩就到了彌留之際,最後她回來了,追隨男孩一起離開了人世。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跟朋友曾吹噓過,我是個淚點很高的人,看電影從來沒有掉淚過。結果真香,後面20分鐘完全止不住,尤其從男主視角轉成女主視角,交織回憶倒敘的時候,整個電影院此起彼伏,交相輝映著啜泣聲。

電影之所以感人催淚,不得不說陳意涵起了最關鍵作用。其一,她有著人畜無害,水汪清澈的大眼睛,演起少女來也不會有違和感。其二,作為37歲中年婦女的她,有著較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夠醞釀出充沛的情緒,層層遞進,爆發超強的感染力。

比如陳意涵在隧道追車,所有的情緒在一瞬間轉換完成,噴薄而出,讓人哭的不要不要的。

愛會讓人變得自私,那怕需要傷害其他人來成全自己。實話實說,生活中是有這樣的人,但你電影卻不能這麼拍呀,怎麼能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

作為青春愛情電影,主要的觀影人群是未成年,或者剛出社會不久的年輕人。這時候正是他們世界觀,愛情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能給到的作用,無異於一劑毒藥,不知其可也。

還有一大敗筆,就是宋媛媛最後的殉情,有為了製造悲情而悲情的嫌疑,看似在謳歌愛情的偉大,實則是在放大女主的脆弱,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總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錯過

如果你非要不管,只想好好哭一場,那我給你推薦周冬雨的《山楂樹之戀》,龍母的《Me Before You》,斯萬克的《P.S. I LOVE YOU》,同樣都是男主患絕症,額,咦,我們男人做錯了什麼?...

如果還不管,就想到影院同流合哭,那就去吧,需要我陪嗎?

你帶上我,我帶上紙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