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生,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冇佢哋咁叻嘅


有一位媽媽帶著小孩兒,看見有個人拿著竹簡似乎在看著什麼?她問,你這是在幹什麼呢?那個人回答,我在看書啊!

這也叫看書,媽媽一臉不解。小孩上前翻了翻那些竹簡。哦,原來竹簡上刻著的是唐詩300首。有意思!

在家裡,媽媽來到小孩的房間。問,寶貝!你在幹什麼呢?小孩說我在看書呢!孩子拿著書本,媽媽湊過來看了一下。哦。唐詩300首。原來你還真在看書啊!媽媽很高興!

又有一天,媽媽又來到小孩的房間。看見她的寶貝拿著手機,在上面不停的刷著。媽媽湊過去,看了一下,手機上顯示的是唐詩300首。哦,真的是唐詩300首。媽媽的臉頓時沉了下來,媽媽生氣了。她責罵到,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啊!我讓你看書讀書,你就看這玩意兒。你就知道玩手機啊!爸媽供你讀書那麼辛苦,你就不能靜下心來,好好看會兒書嗎?孩子瞪大著無辜的眼睛,指著手機上的唐詩300首,疑惑地問媽媽,手機上的唐詩300首不是書嗎?當然不是啊!媽媽肯定地說。

哦,我知道了。然後,孩子乖乖地去找寫著唐詩300首的那本書去了。

只是她的腦袋裡有著一個大大的疑問。為什麼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唐詩300首,刻在竹簡上它不是書,寫在紙上它就是書?登在手機上電腦上又變成了不是書?那書到底是什麼呢?她想不明白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是在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很可愛的問題。我們的腦子總是這麼的可愛!

難道只有紙上寫著的是書嗎?有人說這是實體書。那寫在竹簡上的不更實體嗎?竹子比紙張可硬多了。想想真是一個有趣又可愛的問題。

有人會說,切,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們早懂了,還用你說。我們真的懂了嗎?看看我們政府搞的一些文化方面的政績工程吧。哪個地方要不建幾個實體的書店,哪個地方就是沒文化。就好像人人都不看書了?媒體也大肆宣傳,要求人們多看書。

其實,很多人每天都在看書,而且看的是很有質量的書。但別人問起,你好久看過一本書啊?他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哎,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哪有時間抽空看書啊?原來,他們在手機上電腦上看的不是書。原來寫在竹簡上的,也不是書。

那書是什麼?書的本質是什麼?是它的載體嗎?是寫在竹簡上嗎?是寫在紙上嗎?是刻在木頭上嗎?是寫在電腦上嗎?是寫在手機上嗎?

載體也許是重要的,不同的載體帶給人們的感受感覺也是不一樣的,這沒有問題啊!我們也承認這一點。但真正的靈魂和內容是什麼,不是更重要的嗎?那應該才是書,才是真正的書!

我經常看書,看有質量的書。

有人說,現在是信息社會,信息大爆炸。這是沒錯的。信息,的確是太多了。我們的選擇範圍也實在是太廣了。現在的書宛如夜空中的繁星早已多到我們無從選擇。如何在這麼龐大繁雜的信息中,在這麼多好的差的魚龍混雜的書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適合自己的書,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書大致可分為有用的書和看似無用的書兩類。有用的書,主要是講技術有專業,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書。看似無用的書,主要是一些有關思想方面的,不同見解的,一些看起來沒什麼用的書。實用的,有技術的專業的,能解決問題的書,是我們需要的。那些看似無用,看似不能夠直接運用於實際的書,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書。有時候甚至是更加的重要。這樣的書我們也是需要的。一些與我們的思想不同,甚至格格不入的書,我們也是應該去看的。

清楚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去選擇那些專業的書。瞭解自己的需求、興趣,根據自己獨特的想法可選擇去看一些看似無用實則在長遠來說,有著更大意義的書。

找到了你想要的好書。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使用它?

讀書的方法肯定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有的書可以認真的仔細的閱讀,以崇拜的心情去學習。有的書,你也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審閱,看完書後,寫一句,朕知道了。這也是可以的。有的書,我們應該摘段落,寫筆記,做思考,發疑問。這也是可以的。

總之,讀書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要自己去尋找。

找一本好書吧!讓我們好好的讀讀它!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職場三目


從大一入學開始到現在大概有八個月沒讀完一本書了[流淚]該反省自己了


柒柒該學習了


我確實是很久沒有浸入式閱讀了,沒有再享受那種酣暢淋漓的閱讀感受了……

初入大學的我,常感迷茫,越迷茫就越浮躁。我在這“渴望獨立但又無法脫離家庭徹底獨立”中迷茫徘徊,止步不前,穿梭在迷霧裡,尋找出口。

最近,開始重新拾起書本,開始重新感受別人的生活 久違的感覺慢慢回來,相信之後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