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關注我哦~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作者:青衣


《菜根譚》有言:功名不求盈滿,做人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的為人處世,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曾讀到這樣一段話:

“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


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


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


知足,即不為物慾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人要在知理,知趣,知足中,學會做人的道理,保持進退自如的本真,才能把生活經營好。”


人生的好運氣,永遠都不是碰來的,那是用心經營後呈現的結果。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知理,是做人的本分


所謂知理,就是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會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也不會誇大吹噓自己。


俗語說:知書達理。


書讀得越多,人越會溫文爾雅,謙虛謹慎,知人情,懂世理。


臺灣大學蘭心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提到:


在每次面試新生時,因為時間緊,很難通過短短的時間,全面瞭解一個學生。


她經過苦思冥想,想出一個辦法。


面試過程中,一定會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


你最近在讀什麼書嗎?


如果對方說他讀過的書是世界名著,或者哲學之類的,就說明這個人的修養很高,被錄用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反,如果這個人說他讀過一部卡通片,或者沒有讀什麼書,那麼這個人直接被淘汰。


蘭心教授最後說出了她的理由:


因為一個人讀過的書越多,就會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會越具有同理心。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醫學院的學生,將來畢業要做醫生。

一個具有同理心的醫生,會懂得悲天憫人,會站在病人的角度體諒他的悲苦,會體恤病人家屬的心情。


好的大夫,不能是個冷血的機器。


所謂“醫者,醫心”,一名優秀的大夫,一定要具備知書達理的素質。


知書者達理,因為人書讀多了,會消除戾氣,改變無知,學會尊重和理解。


正如雨果說的那樣:

“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

其實,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職業,都免不了跟人打交道,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一個知理的人,不會把自己的觀念和情緒,強加給別人。


真正的知理,一定具有深厚的涵養,通達人情,但不世故,心地善良,懂得換位思考。


網上看過一段話:

“有智慧又知道感恩,通達人情又明理,耳朵裡聽不到是非,眼睛裡看不見爭鬥,嘴裡說不出傷人的話,是一個知理的人。”


知理的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本分做人,擁有制怒的能力,善待他人,具有同理心,明理而通達。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知趣,是處事的分寸


所謂知趣,就是識大局,知時務,懂進退。


知趣的人,處事有分寸,有自知之明,絕不胡思妄為,貿然開口說大話,做事魯莽不計後果。


我們熟知的故事《楊修之死》中,楊修就死在不知趣上。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可謂人才濟濟,能猜中他心思的人,大有人在。


但是沒有一個人妄自菲薄,胡言亂語。


只有楊修賣弄聰明,幾次三番戳曹操的痛點,最終因為不知趣而葬送性命。


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


知趣的人,識時務,知進退,懂分寸,能看透大趨勢,也能看透人心。


《十三邀》節目採訪李誕,記者問他:

“你對蔡康永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李誕說:

“憑著蔡康永的出身、學歷、成就和知名度,他完全有驕傲的資本。


但是他說話行事,總是低調謙遜,就像一個‘沙發人’,給人特別舒服的感覺。”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蔡康永,並非天生就是這樣的。


他回憶大學剛畢業不久,在一家餐廳碰到一位女同學,跟一位50歲左右的男人一起吃飯。


蔡康永非常高興地跑過去打招呼,說:“你跟你爸吃飯呢?”


女同學的臉當時就“綠”了,白了他一眼說:“這是我男朋友。”


蔡康永當時的感覺是,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從此,蔡康永每逢不熟悉的人,不瞭解的情況,首先微笑著問好,等對方介紹清楚了,再說話。


知趣的人,懂得三緘其口,三思而後行,懂分寸,說得體的話,做得體的事。


不會因莽撞而讓人尷尬,不會因失言而使人難堪。


懂得“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知道一言一行皆是修行的道理。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知足,是快樂的根本


俗語說:知足者,常樂。


可是多少人都毀在不知足上,被名利矇蔽心智,被無盡的慾望吞噬。


有一顆平常心,像《紅樓夢》中劉姥姥的一句話:


守著多大碗,吃多大的飯。


在能力範圍內,滿足自己的需求,在不斷精進自己的過程中,提升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才是正確的選擇。


明朝金溪有個叫胡九韶的人,他家境非常貧寒,靠在私塾教書,掙一點微薄的收入,僅夠溫飽。


胡九韶有個習慣,每天晚上,都會在門口焚香,感謝上天給他賜的福。


妻子不解,問:

“我們家要吃沒吃,要穿沒穿,過的這麼艱難,你有什麼福可感謝上天的?”


胡九韶微微一笑說:

“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麼?”


人活的是一個心態,對於知足的人,富有的不是外在條件,而是內心的滿足。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蘇格拉底說: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


知足的人,能夠安貧樂道,不盲目羨慕和攀比,不抱怨,不氣餒,心中常懷感恩,快樂而淡然。


香港某知名富商,有人問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是什麼樣的?


他說:

“開一片臨街小店,忙碌終日,日落打烊時,緊閉店門,在昏暗燈下,與老伴一張一張數鈔票。”


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快樂就藏在懂得“知足常樂”者的心態裡。


《五卷書》中有一句話:

“誰要是在內心裡真正知足常樂,他就能獲得一切幸福。”


知足的人,最容易找到快樂,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不為物慾所俘虜,活得自在且快樂。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非常喜歡《奇葩說》節目中,傅首爾說過的一段話:

“管好自己比教育別人,靠譜得多;


成長最終會讓你發現,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當你能夠豁達地面對他們,擁有制怒之力,不再妄想強行改變誰,那將會是自己的新生。”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管好自己的言行,人生需要精心經營,品行需要用心修養。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再優秀的人,沒有天生的贏家,都是通過點點滴滴學習得來的。


在知理中,學會讀書明智,在分寸中變得通達;


在知趣中,學會謹言慎行,餘生無風無雨;


在知足中,做個“物慾不入”的人,保持快樂的心境,還自己一份安寧。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人生的福分,要精打細算,才能細水長流。


願每一個人,無論貧窮或者富貴,不管身處逆境或者順境,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在知理、知趣、知足中,過一份幸福的日子。

END


作者:青衣,洞見、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寫有溫度的文字,交有深度的朋友~個人公眾號:青衣的微態度(ID:qingyi20186)。

本文首發有書(ID:youshu925)

好的人生,一定懂得惜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