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此方法適用於學生和已經畢業的朋友,廢話不多說,先看圖: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增加知識儲備其實很簡單,總共分為5步:

明確目的:你為啥想增加知識儲備?

尋找知識:你從哪獲得知識?

輸入知識:得把知識裝進腦袋裡。

轉化知識:把別人的轉化成自己的。

輸出知識:用輸出倒逼輸入。

接下來一個一個講解:

1.明確目的

提升知識儲備的目的無非就3個:

純粹想長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意識到了與別人的差距。

想漲知識就別說“xx沒用,不學了。”比如“經濟學我也用不著,學它有啥用啊。”

想解決具體問題就別糾結具體原理。比如用通道摳圖,糾結通道是怎麼回事,你會用就行了。

想縮小與別人的差距就別覺得自己啥都會。以無知的狀態學習,你才會有所收穫。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2.尋找知識

通常我們說增加知識儲備的時候,下意識會想到“讀書”,其實讀書只是一方面,電影/紀錄片,講座/演講,與人交流,都是很好的獲得知識的途徑。

b站有專門的紀錄片頻道;網易雲課堂可以看TED演講;一席也可以看名人演講。

甚至你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說了一個你不知道的東西,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知識儲備。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3.輸入知識

如果你想漲知識或者縮小與別人的差距,就採取泛讀進行輸入,或者叫流水線閱讀。

不管什麼領域的書(文學和小說除外),悶頭讀就完事了,一本接一本得讀。

電影,紀錄片,講座,看就完事了。不需要刻意記,能記多少記多少。

適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的人,有利於快速填補自己的認知空缺。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藍色為你知道的,白色為你不知道的


如果你想解決具體問題,就需要採取主題閱讀的形式進行輸入。

主題閱讀指的是對某一個學科進行學習,讀兩本入門級別的書,再看該領域的經典書籍,如果有講座或者紀錄片也可以看看。

比如學經濟學,就看2本經濟學入門書籍,再看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再看看關於經濟學的講座。

適用於知道自己不知道,需要有針對性學習的人,有利於快速建立一門學的框架。

無論泛讀還是精讀,都要抓書中的重點,概念就是重點。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看完之後記不住也是很多人的痛點,如果用腦子記不住,就記筆記呀,說幾個比較流行的筆記方法:

1.康奈爾筆記法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康奈爾筆記把一張紙分成了四個區域,第一個是標題區橫放在最上面,用來記錄要解決的問題。另外三個區域分別是:現狀區,寫下目前的狀況;問題區,羅列出現狀中出現的問題;策略區是針對現狀和問題,在書上找出應對策略。

2.便籤筆記法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準備三張便籤紙,分別為(I,A1,A2)。當閱讀完某一章節時,在I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剛才讀到的重點內容。在A1上寫下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在A2上寫下如果今後遇到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用書中的知識解決。

3.九宮格筆記法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寫一本書大概需要33個概念,但不是說讀一本書的時候也要把它的概念全部學會,而且有時一本書的概念不需要這麼多。只需要搞清楚核心概念即可。當我們把關鍵詞搞清楚時,就意味著知道了整本書的核心。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畫思維導圖把書中的重點整理出來。(石墨文檔,幕布,xmind)

記筆記這件事,因人而異,我就屬於那種不愛記筆記的,但是我卻能記住,不是我裝逼,也不是我腦子好,而是靠閱讀量堆起來的。

我採取的是流水線閱讀,看第一本書的時候,我能記住30%,之後可能很長時間我不會再看這個領域的書,但是過段時間我又讀到了這個領域的書,我記住了60%,循環往復,我逐漸掌握了這個領域90%的知識。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4.轉化知識

上面提到了有些人學完之後記不住,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概念太拗口了,不好背。

現在的學習不能像上高中時候那樣學了,全靠背是不可能的,你得學會把書面化的語言轉化成你能記住的語言,俗稱叫“說人話”。

比如經濟學有個概念叫邊際效應遞減:

邊際遞減效應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的增量就會下降,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的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新增加的最後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通常會呈現越來越少的現象(遞減),稱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你要是把他背下來,很浪費時間,也不利於你理解,你可換個你熟悉的方式表達,比如:物極必反。

轉化完之後還不算完,你只是單獨掌握了這一個概念,還沒有與其他只是進行連接。

也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有時候你記不住並不是因為你記性不好,而是你沒有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連接。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學習的本質是建立連接

每一次新知識的加入,都需要與原有知識做一次鏈接,他才能成為你大腦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在整理收藏夾的同時,對筆記做一次再加工,可以是為內容重新排版,畫出你認為重點的部分;也可以寫上幾句評語和感悟,加深理解。

5.輸出知識

看完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紀錄片,演講之後,你感覺你會了,你真的會了嗎?

學沒學會得檢驗一下才知道,學一段時間後,考個試,根據成績看學習成果。成績好的會更加努力,他的成績還會更好,這就是正反饋循環。

你也可以這麼做,只不過不需要給自己來個考試,只需要把你學的東西輸出即可。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你可以在知乎回答相關的問題,根據點贊和評論來評估自己掌握的程度。其實你在寫的過程中就已經能發現自己哪會哪不會了。

你也可以在簡書,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以文章的形式輸出。

你還可以利用荔枝微課,千聊等課程平臺做一次15-30分鐘的音頻分享,你寫的時候是一種理解,你把它說出來又是另一種理解。

下面說一個常見的寫作或者音頻分享框架,黃金圈法則(2W1H):

What(是什麼)我要分享的東西是什麼?

Why(為什麼)我為什麼要分享這個?

How(怎麼做)我們應該怎麼做?

按照這個框架寫文章或者做演講,你就不會因為邏輯混亂而煩惱了。

總而言之就是,不能懶,一懶毀所有。

下面再看一下文章一開始的圖:


如何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右邊講完了,左邊是我覺得重要的學科,以及相關推薦書籍,或者教學。

最後,再說一遍,一定不能懶,一懶毀所有。

祝你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