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名字的中国县城

下午高速开车回杭,看到一块块路牌,忽然想到县城们的荣辱得失。

县城(含县级市)是中国城市化的受益者。

以我家乡小镇“武康”为例,原本只是德清县下辖一个小镇,1994年喜从天降,成为新县城,从此开始了狂飚突进式的扩张。从之前的数千人口,一条主街和几条弄堂,到现在一个20多万人口、上百平方公里的小城。从任何尺度上说,都发育了数十到数百倍。

这是中国东中部上千个县城的一个普通样本,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然而,县城们在享受了时代红利和壮大荣耀的同时,也在隐隐哀伤间丢失了自己,那个原初少年般的自己。

城建中的躁动和高效,将这些小城镇在久远历史中缓慢成长出的模样急蘧抹除。大城市当然同样面对城市化的宏大进程,但大城市的历史痕迹(遗址、古迹、古建筑等)普遍规格高、影响大、地位重,因而更可能被保留和保护下来。

县城们不仅失去自己的小时样貌,连自己的名字也大都被浩荡大势吞噬了。

我家乡“武康镇”这个名字,在行政意义上已经没有了,现在叫“武康街道”,范围也缩小到只是县城中一部分区域。另外,除了当地人还会叫叫“武康”,这个名字已经不太能进入外乡人的视野。如今,从高速到国道的路牌,从高铁到城际公交的站名,从新闻报道到网络交流,从旅行度假的目的地、到产品品牌意图进军的市场,无不以“德清”代替了“武康”来用。

环顾四周,这情况是惯常。安吉的县城“递铺”、长兴的县城“雉城”,海宁的县城“硖石”,上虞的县城“百官”……这些名字恐怕都逃不过渐消匿的趋势。

县城享受全县的名望和发展之力,一个小小代价是掩埋自己的乳名。

得到和失去,都像是天经地义。

丢了名字的中国县城


(图片来自于网络)


————————

无法随心所欲

毕竟世界不是我创造的

除了在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