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鄧肯"級戰列艦


英國

建造背景

6艘"鄧肯"級戰列艦是為了回應沙俄"佩列斯韋特"級戰列艦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建造的。當時,英國人錯誤地認為俄羅斯戰列艦的最高航速可以達到19節(儘管它們在服役中沒有那麼快)。所以,海軍造艦部的主任威廉·亨利·懷特著手設計英國人的對應版本。他最初的方案在1898年2月完成,但海軍部決定,新船需要進行更多相關方面的設計。因此,在此期間先根據之前"可畏"級戰列艦的基礎,設計修改出一級新的戰列艦。該級結合了懷特設計的一些方案,即改進了船首的裝甲佈局,放棄了連接裝甲帶兩端的重型橫艙壁,轉而將側裝甲一直延伸到船首,不過厚度有所減小,這就是五艘"倫敦"級戰列艦。隨後,懷特又著手設計對"佩列斯韋特"級的回應,並於1898年6月14日完成了修訂版。為了達到預期的19節航速,同時保持比"可畏"級少1000噸(980長噸;1100短噸)的排水量,並攜帶4門12英寸(305毫米)主炮。懷特被迫大幅削減,特別是在裝甲保護方面。因此,她們更像是較小的"老人星"級戰列艦的發展型,而不是跟"可畏"級或"倫敦"級一樣。"鄧肯"級比"老人星"級重約1000噸,隨著排水量的增加,他們獲得了更強大的火炮、更重的裝甲,最高速度提高了1至2節。儘管有這些改進,"鄧肯"級在服役生涯中還是令人失望,因為她們裝甲防護能力的減弱,這使得她們不如真正的一級戰列艦。儘管如此,她們仍然明顯優於沙俄的"佩列韋斯特"級。她們是建造服役速度最快的戰艦之一。

英國

競爭對手"佩列韋斯特"級

在1898年6月至9月間,又對尺寸進行了小幅修改,最終設計獲得批准。隨後的一個月,將發給造船廠合同的投標書。公眾對1898年計劃的壓力——前三艘"倫敦"級據說比"佩列韋斯特"級慢。導致了一個特別補充計劃的通過,該計劃為前四艘"鄧肯"級撥款。所有這些都是在1899年制定的,但在1899年的計劃中又增加了兩艘。

英國

"鄧肯"級的線圖

規格參數

"鄧肯"級戰列艦全長432英尺(132米),最大艦寬為75英尺6英寸(23.01米),吃水深度25英尺9英寸(7.85米)。標準排水量為13270-13745長噸(13483-13966噸),滿載排水量為14900-15200長噸(15100-15400噸)。

船上有兩根裝有戰鬥桅樓的桅杆;每根桅杆頂部裝有一個探照燈,另外四個探照燈安裝在船首和船尾的駕駛臺上。船體被縱向艙壁隔開,這些艙壁本應允許注水來抵消遭受的水下傷害,但迅速淹沒艙室所需的設備不足,這在許多英國前無畏型戰艦中的設計是很典型的。採用縱艙壁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持較低的儲備穩定性,因為這可以讓船隻為火炮提供更穩定的射擊平臺。

該級的船員共有720人。不過,根據她們的服役狀況,可能會有所不同。1904年,"拉塞爾"號有736名船員;同年擔任旗艦時,"埃克斯茅斯"號有762名船員。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拉塞爾"號的船員已增至781人。除了"埃克斯茅斯"號外,每艘戰艦上都裝有1型無線電報機,她則使用2型電報機。在服役生涯的後期,除了"蒙塔古"號外,其他船上都更換了2型電報機。"康華利"號和"拉塞爾"號最終裝備了3型無線電發報機。船上總是攜帶有各種各樣的小艇,包括各種各樣的小汽艇、大汽艇、小快艇、捕鯨船、長官船、救生艇和橡皮艇。

英國

航行中的"拉塞爾"號

動力系統

"鄧肯"級戰列艦由2臺四汽缸三膨脹往復式蒸汽機提供動力,驅動兩個向內轉動的四葉螺旋槳前進。艦上有24座"貝爾維爾"式鍋爐提供蒸汽。這些鍋爐被分成四個鍋爐艙,其中兩個鍋爐艙各有8座鍋爐,另兩個各有四座鍋爐。它們使用船舯部兩根距離很近的煙囪排放廢氣。

該級設計的最高航速為19節,額定功率為18000馬力。在海上測試時,引擎功率略高於設計值,其最大航速為18.6至19.4節。在10節的巡航速度時,航程為6070海里。

英國

擱淺的"蒙塔古"號

武器裝備

"鄧肯"級擁有四門12英寸40倍徑主炮,安裝在前後兩個炮塔中。這些火炮和安裝在“可畏”級和“倫敦”級上的火炮是一樣的。不過,為了減輕重量,她們的炮座直徑減小了。所以,儘管安裝了同一類型的BVI型炮架,但炮座減小,炮塔也必須縮小規模。炮架的俯仰角從-5度到13.5度,但只能在4.5度才能裝彈。火炮的初速為2562-2573英尺/秒(781至784米/秒),能夠在4800碼(4400米)的射程內擊穿12英寸的克虜伯裝甲。在最大仰角時,射程是15300碼(14000米)。

這些戰艦還安裝了與之前的英國戰列艦相同的12門6英寸(152mm)45倍徑副炮,裝在船艙的炮廓裡。然而,當火炮向在船頭或船尾開火時,為了改善它們的彈道,同時減少氣浪對船體的影響,這些炮廓炮安裝在船舷側更外側的突出部中。設計人員曾考慮將每側兩門副炮移到上甲板,以提高它們在大浪中的作戰能力,但這樣做將妨礙彈藥輸送。該炮的初速為2536英尺/秒(773m/秒),可以在2500碼(2300m)處擊穿6英寸厚的克虜伯裝甲。最大仰角為14度時,射程為12000碼(11000m)。

為了防禦魚雷艇,船上配備了10門12磅炮和6門3磅炮。

按照當時戰列艦的慣例,她們還裝備了4具18英寸(457mm)水下魚雷管。

1915年,五艘倖存的船接收了兩門3英寸(76mm)的高射炮。"阿爾伯馬爾"號、"鄧肯"號和"埃克斯茅斯"號可能把它們裝在船尾的上層建築上,而"拉塞爾"號把她的高射炮裝在上層後甲板區,"康華利"號則將它們安裝在最前面的主炮塔頂部。1916-1917年間,"阿爾伯馬爾"號將她的炮廓炮拆除,其中4門6英寸副炮械被移到12磅炮的位置,還拆掉2門12磅炮以騰出空間。6英寸炮佈置在有炮擋的炮架上。1917-1918年,"阿爾伯馬爾"號把她12磅炮全部拆除了。

英國

1915年的"埃克斯茅斯"號

裝甲防護

鄧肯級採用了"可畏"級的基本裝甲佈局,但對前部裝甲進行了重大修改,防護等級明顯降低。早期的戰列艦設計採用了部分裝甲帶,與兩個主炮塔並排終止;裝甲帶的兩端通過橫向艙壁連接,形成一箇中央堡壘,保護船上的彈藥艙和動力艙等重要區域。這種安排使船頭和船尾沒有受到保護,因而極易受到敵人的炮火攻擊。懷特擔心,即使是輕微的損傷也會讓沒有防護的船頭進水,這會降低航速和機動性。由於"鄧肯"級是作為快速戰列艦使用,懷特決定減少這種風險,放棄前橫艙壁,變成一個完整的裝甲帶。裝甲帶的主要部分為7英寸(178mm)厚,延伸到前主炮塔的正前方,隨後逐漸減小到5英寸(127mm),然後是4英寸(102mm),然後是3英寸(76mm),最後到艦首處厚2英寸(51mm)。船尾保留了傳統的橫艙壁,也就是7英寸厚。在艙壁的後面,船體由一層1英寸(25mm)厚的列板保護。

水平防護由兩層裝甲甲板組成,覆蓋著船隻的要害部位。主甲板從船首一直延伸到船尾艙壁,並連接到裝甲帶的頂部;它的厚度為1至2英寸,船的中部有較厚的裝甲,船首的鋼板則較薄。第二層甲板,中間那層,厚1英寸,僅覆蓋了中央裝甲堡,向兩側的裝甲帶傾斜。甲板之間和裝甲帶後面形成的空隙用於儲存煤炭,這可以增強船體的側面防禦能力。船頭和船尾在水線下有一個弧形的裝甲甲板,從炮座延伸到船體的另一端,厚度為1到2英寸。主炮塔正面和側面厚8英寸(203mm),後部厚10英寸(254mm),頂部厚2-3英寸(51-76mm)。炮塔坐落在炮座上,炮座的外表面在裝甲帶上方厚11英寸(279mm),在裝甲帶後方為7英寸厚;它們的內表面分別減至10英寸和4英寸厚。炮廓中的副炮用6英寸(152mm)的裝甲板保護,它們的彈藥輸送機使用2英寸的裝甲提供保護。船上的前部指揮塔側壁厚10-12英寸,後部指揮塔側壁厚3英寸。

英國

1905年的"鄧肯"號明信片

各艦簡介

"鄧肯"號(Duncan):1899年7月10日在泰晤士鋼鐵與造船廠開工建造,1903年3月21日下水,1903年10月完工,1903年10月8日服役。1919年3月停止使用,1920年2月18日報廢出售。

"阿爾伯馬爾"號(Albermarle):1900年1月8日在查塔姆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01年3月5日下水,1903年11月完工,1903年11月12日服役。1919年4月停止服役,1920年解體。

"埃克斯茅斯"號(Exmouth):1899年8月10日由伯肯黑德船廠開工建造,1901年8月31日下水,1903年5月完工,1903年6月2日服役。1919年4月停止使用,1920年1月15日報廢出售。

"拉塞爾"號(Russell):1899年11月3日在泰恩河畔的帕爾默船廠開工建造,1901年2月19日下水,1903年2月完工,1903年2月19日服役。1916年4月27日在馬耳他觸雷沉沒。

"蒙塔古"號(Montagu):1899年11月23日由德文波特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01年3月5日下水,1903年7月28日完工,1903年10月服役。1906年5月30日在倫迪島擱淺失事。

"康華利"號(Cornwallis):1899年7月19日在泰晤士鋼鐵與造船廠開工建造,1901年7月13日下水,1904年2月完工,1904年2月9日服役。1917年1月9日被德國潛艇U32擊沉。

英國

"康華利"號開火的照片

服役經歷

從1903年至1904年開始,該級艦全部都在地中海艦隊服役。不過,在短暫服役之後,於1905年又都重新分配到海峽艦隊。當時,"埃克斯茅斯"號和"拉塞爾"號已經離開地中海艦隊,曾於1904年在本土艦隊短暫服役,之後和姐妹艦一樣加入海峽艦隊。1906年5月30日,"蒙塔古"號在倫迪島擱淺。經過長時間的修理和使船重新浮起的努力都失敗了,她被廢棄,並就地解體。1907年,五艘倖存的船隻又在大西洋艦隊服役,但"鄧肯"和"埃克斯茅斯"號在1908年隨地中海艦隊行動。1908年7月,"拉塞爾"號、"阿爾伯馬爾"號、"鄧肯"號和"埃克斯茅斯"號在魁北克百年誕辰期間訪問了加拿大。1910年,"阿爾伯馬爾"號從大西洋艦隊調到本土艦隊。在1912年,其他四艘姐妹艦也調回本土艦隊,一起組成了第四戰列艦中隊和後來的第六戰列艦中隊。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她們一直待在第六中隊。

隨著戰爭的進行,大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上將要求按照戰前計劃,讓第六中隊來加強英國主要艦隊。五艘"鄧肯"級被用來協助北方巡邏隊的巡洋艦,維持對德國的遠程封鎖。在大艦隊服役期間,這些艦艇於11月2日被分配到第三戰列艦中隊。由於德國在北海南部的海軍活動增加,她們又被派到海峽艦隊。在那裡,她們於11月14日重新組成了第六戰列艦中隊。"拉塞爾"號和"埃克斯茅斯"號在11月下旬炮擊了德國佔領的澤布呂赫。這是一個德國潛艇的先頭基地,不過她們幾乎沒有造成什麼損失,德國人很快恢復了在那裡的活動。為了防備年底德國人的襲擊,"鄧肯"級一直在英國南部海岸巡邏。在1915年上半年,第六中隊逐漸分散。

1915年1月,"康華利"號前往達達尼爾海峽,參與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行動。她多次對守衛達達尼爾群島的沿海要塞進行炮擊,但都未能有所突破。5月,"埃克斯茅斯"號也前往增援達達尼爾中隊。她裝備了重型反魚雷網,是唯一一艘駐紮在海峽外凱法羅前方的戰艦,因為德國潛艇在該地區的威脅越來越大。1915年7月,"鄧肯"號被調到菲尼斯特雷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站,隨後加入亞得里亞海的意大利艦隊,在那裡她幾乎沒有任何行動。1915年11月,"拉塞爾"號也參與了達達尼爾戰役。"阿爾貝馬爾"號本應同時前往,但她在暴風雨中嚴重受損,無法啟航。不過除了支持1916年1月海勒角的撤退外,"拉塞爾"號在那裡也幾乎毫無作為。

1916年1月,"阿爾貝馬爾"號被指派為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的護衛艦。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大艦隊服役。1916年4月27日,"拉塞爾"號在馬耳他附近巡邏時,觸發了U-73潛艇佈設的兩枚水雷。她迅速起火爆炸,然後傾覆沉沒,有125名船員喪生。1917年1月9日,"康華利"號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當時她被U-32號用魚雷擊沉,幸好只有15人喪生。在1916年,協約國干預希臘內政期間,"埃克斯茅斯"號和"鄧肯"號駐紮在希臘的薩洛尼卡。在1916年9月,"阿爾伯馬爾"號返回英國。之後,她一直留在英國水域。最終,"阿爾伯馬克"號、"埃克斯茅斯"號和"鄧肯"號都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於1920年被報廢解體。

注:本文翻譯自萬維百科英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