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

提到唐代名臣張巡,或許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因為他在歷史書中留下的印記不是很濃。但實際上,這位默默無聞的名臣卻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的煙火中,死守睢陽數月。在被俘虜後,膝下有剛、寧死不屈,留下了千古美名。

張巡死後,被唐肅宗李亨追贈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在唐宣宗時期,他被選入了紀念憑弔功臣的殿堂——凌煙閣。

評價歷史人物,考量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很是重要。

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

在睢陽保衛戰中,張巡以弱敵強,堅守城池數月,抵擋住叛軍四百多次進攻。在作戰中,他採用靈活機動,攻守有度,一張一弛的戰略戰術,讓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一夥疲於應付,久攻不下,表現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從唐朝名家韓愈的話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他的讚歎和褒揚。後人甚至認為,睢陽保衛戰體現了張巡的男兒奇志、大丈夫的摯意和忠君者的家國情懷。

然而,因為“殺妾饗士”事件,張巡又落下了衣冠禽獸的罵名。

那麼,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呢?我們來說說這個事情。

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張巡出生於蒲州河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濟市(《新唐書》記載,他出生在鄧州南陽,今天的河南省鄧州市)。年紀輕輕的張巡就精通曆史、研習陣法、不拘小節、理想遠大。他喜歡交往那些胸懷大志、威信很高的人物,而鄙棄屑小之輩和蠅營狗苟之徒。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張巡考中進士。一時間,朝野上下,對張巡和時任監察御史的哥哥張曉給予了很高評價。

凡是能幹成大事的人,往往小事做得都很好。天寶年間,張遜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到清河縣當縣令。期間,張巡體恤民情、慷慨救助、注重大節、重情重義,老百姓好評如潮。結束地方履職生涯後,張巡迴到長安。這時候,朝廷裡面已經瀰漫著楊國忠的腐氣,要麼投靠新主,要麼遠離江湖。張巡選擇了二度離京。他河南省真源縣(今鹿邑縣)當縣令。

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

在亂象環生的天寶年間,能做到“清者自清”實屬不易。在真源縣,張巡依法處理欺壓百姓的官吏,教育轉化不法鄉紳,社會風氣很快好轉,老百姓很是擁戴。

755年(天寶十四年)年底,李隆基的皇帝生涯遭到了嚴峻挑戰,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破洛陽之後,宋州、曹州紛紛失陷。756年,安祿山的軍隊又攻陷譙郡(今安徽省譙縣一帶)。譙郡太守不但出城舉手投降,還命令下轄的真源縣縣令張巡開門出城迎接燕軍(安祿山的部隊)。

在國難臨頭的關鍵節點,士大夫總會奮然而前行。張巡塊壘在胸,心積鬱氣。在哀憐與悲憤中,他帶領手下在祠堂裡哀哭玄宗之後,“遂起兵討賊,從者千餘。”

歷史把抵抗安祿山數萬大軍的任務壓到了一個小小縣令的肩上,大唐真的危在旦夕。

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會報答他們的。在雍丘城抗敵的艱難時刻,張巡贏得了老百姓支持,抗敵部隊很快擴張到九千餘人。

有才能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閃射出智慧的火光。臨時組織起來的抗敵隊伍,幾乎沒有武器物資,張巡便“縛藁為人千餘,被黑衣,”用“草人借箭”的辦法,“得箭數十萬。”

三國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讓曹操差點吐血。今天,張巡設巧計“草人借箭”,讓燕軍目驚口呆。第一次,草人借箭成功了,燕軍不會第二次上當。當草人模樣的真人出現時,敵軍不以為然。結果,張巡“以死士五百斫潮營”,燕軍大亂,棄攻雍丘。

張巡到底是千古名將還是衣冠禽獸

在燕軍攻打寧陵、睢陽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張巡幾乎是徒手纏鬥,而敵人採用了拖、困、疲的戰術。終於,武器短缺,睢陽無糧,張巡走到了的絕境。

彈盡糧絕,神兵也不可能持守得了。眼看著敵軍兇猛、攻勢加大,困境猶如漆黑的暗夜籠罩在張巡焦急的心頭。

怎麼辦?殺了愛妾,以饗士兵。那一刻,所有人睜大了眼睛;那一刻,淚水由所有人的眼眶噴湧而出。

肚子再飢餓,怎麼能吃得下縣令的愛妾呢?

將士們的哭聲讓睢陽城震顫。

“巡強令食之”;“遠亦殺奴僮以哺卒”(另一位將領許遠也殺了奴僕讓戰士們果腹);“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睢陽保衛戰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四百多場戰鬥中,張巡殺敵十二萬。睢陽城記住了張巡的功績,也記住了張巡“殺妾饗士”。

我們說張巡扭轉不了大唐的頹勢,但他遏制了安史之亂的危害。他沒有走進大唐的權力頂峰,但他具有士大夫的忠義擔當。儘管因為“殺妾饗士”而背上衣冠禽獸的惡名,但是誰又能否定他千古名將的名聲呢。若說張巡有負於他的妾侍,理應受到懲罰,城破身死時那種徹底絕望的剮心之痛,早已殘酷懲加於其身心了。

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