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水平的文明可以造出戴森球?

該用戶沒有填寫姓名

上世紀60年代,正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最活躍的時期,於是關於宇宙文明等級的劃分應運而生,可以分位三個等級,劃分的主要標準是根據文明的能源使用和消耗來制定的。



第一等級,也就是行星文明,這種文明可以利用控制所在行星的全部能源,雖然是最低等級的宇宙文明,但目前的人類仍舊沒有達到這一文明,只有0.7級文明。

第二等級是恆星文明,可以利用控制所在恆星系統的全部能源,達到該級別的文明應該可以輕鬆進行星際旅行,甚至研究出“超光速”旅行的方法,比如說“曲速引擎”技術。科學家們分析,人類想要達到這種文明需要上千年的時間。


第三等級,星系文明。簡單生活,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整個星系的能源,包括黑洞。這個等級的文明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在物理定律允許的範圍內具有超乎想象般的能力,人類想要晉級這種文明至少需要上萬年的時間。

而對於第二等級的恆星文明,有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那就是“戴森球”,如果一個宇宙文明能夠成功駕馭“戴森球”,那麼就可以說已經是恆星文明瞭。戴森球,簡單來說,就是包裹住幾乎整顆恆星的巨大建築,利用高科技水平獲取恆星的幾乎全部能量,為文明自己所用,甚至整個文明都可以居住在“戴森球”裡面。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太陽也是一顆恆星,具有巨大的能量,而我們人類對於太陽能量的利用率僅僅只有10的9次方分之一,這是極其低下的。隨著人類發展,我們勢必需要更多更高效的能源,而如果能夠直接利用“戴森球”來獲取太陽能量,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非凡。

但是目前的人類科技根本不能駕馭“戴森球”,它只存在科幻裡。不過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研製龐大的太陽帆,充分利用太陽的能量能達到光速10%的飛行速度,理論上講,“戴森球”就像無數個太陽帆組成的巨大結構。這也意味著,“戴森球”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需要科技水平足夠發達。

最近兩百年,人類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不過在接下來兩百年時間裡,如果人類還想再來一次科技上的巨大飛躍,在能源使用方向上必須有一個質的突破,說白了必須徹底拋棄傳統化學能源,使用更高級的能源,比如說能夠完全駕馭核聚變的能量,甚至反物質的能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更快的真正成為一級文明,同時向二級文明邁進!


宇宙探索

迄今為止,雖然人類還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文明的痕跡。然而宇宙之大,浩瀚無邊。光我們銀河系中就有1500億個恆星系統,這其中的行星數量或比恆星還多,在這麼多的行星中,即便以地球的生命和文明形成的標準來衡量,應當也有不少有生命或者已經形成了文明的星球。而人類通過一些天文觀測手段也發現,即便在距離我們太陽系一千光年之內,也至少有數百顆像我們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上都是很有可能有生命的。

我們人類文明形成至今不足萬年,可考證的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約6000年,印度和中國文明約5000餘年,工業文明不過300來年,信息科技出現不過30多年,然而宇宙中的星球動輒都是億萬年來計算的,怎麼來看的話,實際上我們人類文明其實只是處於初級階段。

1960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種關於宇宙文明階段劃分的假設,他將宇宙文明的級別劃分為三階,第一屆文明是行星文明,就是這樣的文明,可以控制一個行星上的職員和能源,可以隨意改造行星;第二級文明是恆星文明,這一級的文明可以控制一個恆星系統的能源和資源,可以隨意的改造恆星以及其中的一些天體;第三級文明是星系文明,這一類的文明可以控制一個星系的能源和資源,可以改造星系,並且往來出入於星系之間。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對於第二級文明即恆星文明作出的遐想,他認為,當一個文明發展到第二級文明的時候,將可以利用所在的恆星發出的能源來供給這個文明的發展,怎樣利用呢?他認為這樣的文明會建造一個巨大的球體,將所在的恆星或者恆星星系包圍起來,這樣,這顆恆星發出的光將會被截留作為能源利用,這種帶身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比如以我們太陽系為參考,在地球的軌道上建造戴森球的話,那麼這個球體的體積將會達直徑三億公里,嗯,如果將太陽系的宜居帶全部囊括在內的話,那麼這個戴森球的直徑將會長達6億公里,這比太陽到晚年膨脹成紅,巨星的體積還要大很多。


雖然關於戴森球的設想有一定的道理,而且科學家們在進行關於外星文明的一些天文觀測的時候,也會參考這種假說。然而我們還是很難想象如何製造這樣龐大的球體結構,它所需要的物質從哪裡來?而且在看我們人類目前所利用的能源,比如電能,光能來源其實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將來如果人類掌握了氫核聚變的發電技術,那麼電能的來源將不是大問題,所以如今很多科學家對於戴森球的設想並不持贊同的態度。


科普頻道

卡爾達肖夫指數是用一般方法來度量文明的指標,有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在1964年提出,主要從能源的使用率入手,將文明分為3個級別,分別稱為卡爾達肖夫I型、II型、III型。I型文明可以駕馭一顆行星的能量,II型文明可以駕馭一顆恆星的能量,而III型文明可以駕馭一整個星系的能量。如果一個文明能夠建造戴森球,那麼這個文明可以以此為里程碑視為步入了II型文明的階段。

戴森球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種結構,在恆星周圍建立圍繞恆星的能量收集器,規模可以達到行星軌道半徑尺度。在這個模型中,恆星發出的大量能量可以被收集器吸收,這種巨大且儲量巨大的能源可以滿足高級文明的需要,戴森認為這是技術文明長期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太陽來說,如果建立一個戴森球,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量的一部分,而太陽的輸出功率高達4*10^26瓦!

要建造戴森球,首先這個文明要有利用恆星級能源的需要,目前人類暫時還沒有這種需要,且直徑為一個天文單位的戴森表面積可達到地球表面積的6億倍,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來建造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宇宙進行採礦,比如開採其他行星,這對太空採礦提出了很高要求。

此外,如何提高生產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人類目前的生產力,就算用地球上的資源都難以生產出所需的材料。所以要建造戴森球,首先要有這個大的能源需求,還要有較強的太空技術和高超的生產能力。牛津大學的斯圖亞特.阿姆斯特朗認為可以採用循環方式來建造戴森球,隨著工程的進度不斷推進,生產效率將不斷提高,最終可能在一個世紀內完成戴森球的建造。


川陀太空

又在討論戴森球!

任何文明都不會建造戴森球的,這種設想就是外國人的自大無貪婪的本性造成的。

如果在自己星系圍繞自己的恆星建造了戴森球不就是告訴其他文明:有人嗎?快來我們這裡,我們這裡有生命,快來屠殺掠奪佔領我們吧!

傻不傻?

有人可能要嗎我了?怎麼就可以引來其他文明呢?

一個真實的例子,國外的某個研究天文的機構發展一個記錄在案的恆星的亮度無緣無故降低了一些,而且降低的幅度遠遠大於平時觀察的變化幅度。然後他們就推斷可能被本星系的星星遮擋,或者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又或者有生命存在,並建造了該死的類似戴森球的東西。

連地月系都出不去的人類都通過光學望遠鏡對恆星亮度變化作出了這種推測。那麼假如有比人類領先好幾個階段的外星文明存在,他們能觀察不到嗎?能推測不到嗎?

戴森球只是一種假設,人類是永遠不會建造的,因為在宇宙中圍繞自己的太陽建造戴森球就等同於自尋死路,除非人類有了恆星際旅行能力,可能會在別的恆星系建造。

人類目前要注意的是如何在宇宙中保持沉默,低調發展,猥瑣發育。因為人類並不瞭解宇宙。我們觀察到的一切都是曾經的樣子,不是現在的樣子,鬼知道宇宙現在怎麼了。鬼知道宇宙中有什麼。

就如同有的電影中揭示的人類的缺點一樣,人類是一個自大,貪婪的種族。這一點在歐美人身上表現的即使突出。中國人罷了,因為這與我們的民族文化有關。

正是因為這種文化差異,所以才產生了戴森球的想法。對資源無限的掠奪。


源娛樂

建戴森球只是我們這樣的文明等級才想得出來的低級方法。首先建戴森球的材料就不夠,其次建造時間也過於漫長了。建戴森球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想利用恆星的光線罷了,恆星的引力就沒人考慮利用一下?而讓光線無法外洩除了建戴森球遮住難道就沒別的方法?對了,黑洞,利用引力讓光線無法外洩。所以,我認為找外星人其實可以考慮從恆星級的黑洞開始查找。至於什麼水平的文明造出戴森球,我認為沒有討論的意義。建戴森球只不過是像我們這樣水平的文明的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罷了。用戴森球汲取能量的原理說白了和原始人類利用火的原理差不了多少……


嘎絮郎

想必很多人都有所疑問,到底什麼是戴森球?其實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假設出來的一種理論。認為一個可以包裹恆星的人造天體,它是由高級的外星文明建造的,通過這個“戴森球”來開採吸收恆星的能量。達到足夠的能源為我己用。

我們知道宇宙非常浩瀚,有著無數的星系,在星系中又有幾千億的恆星。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地外生命,但是這並不影響很多科學家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我們在之前也說過,蘇聯的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曾經給外星文明的等級分為三階段的劃分,認為:可以控制整個行星的能源為一級類型文明。可以將恆星能源收集起來利用,且隨意穿梭在恆星系中的其他行星為二級類型文明。可以將整個星系的能源為己所用的為三級類型文明。



很顯然想要製造出戴森球吸收恆星的能源,要達到二級類型的文明,也就是說可以達到控制整個恆星的科技。不過話說回來“戴森球”畢竟只是一個假設理論,而且建造幾乎是不可能。


但還是希望未來我們人類的科技能夠達到二級文明,不需要建造戴森球就能利用太陽的所有能源。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千世界,無有不奇。



我們一直在尋找外星文明,對宇宙中究竟存在多少外星智慧生物的問題感到困惑,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又會有多少先進的文明呢?我們該如何聯繫呢?又或者找到之後我們該怎樣和平共處呢?



在最近一次搜索到不明宇宙信號是在三十年前,是來自於射手座方向的被稱為“WOW”信號的神秘無線電波,究竟是不是由外星文明所發出的,到現在還一直是個迷。即便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都要以百萬光年的單位,按無線電方式等以光速進行通信是否可行,當我們接到外星文明的消息時,可能已經滅亡了。



20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個“球形能量源”的概念,就是可以在一顆恆星周圍建立起球形結構,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獲得最大化的恆星能量。 這個超級能量殼體就是所謂的“戴森球”。



天文學家們通過一些紅外空間的望遠鏡也發現了類似特徵的天體,處於塵埃團籠罩的恆星看起來很像一個“戴森球”。天文學家們對全天25萬個天體的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17個類似戴森球特徵的天體。



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對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了文明等級的劃分。他認為能控制超過我們100億倍的能量,獲得一顆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的宇宙文明被劃分為第二類文明類型。對於卡爾達舍夫第二類宇宙文明而言,其不僅對一顆恆星進行戴森球化改造,可能會對一個恆星整體進行殖民。科學家認為獵犬座M51螺旋星系是一個理想的戴森球體尋找場所。





在卡爾達舍夫文明體系中,可利用最高能量的宇宙文明為第三類文明,足以控制整個星系中的所有能量,但現有的天文觀測並未發現整個星系的能量發生無法解釋的現象,所以第三類文明要麼不存在,要麼至少目前還未出現。






星火撩元

在宇宙中,星系會不會也像人類物種進化那樣也演化出某種物質或力量或規則,來保護自身星系中的生命不會被其他星系更高級的文明發現並摧毀,從而維持星系間的平衡,避免整個宇宙完蛋。假設每個星系都有且只有一個星球像地球一樣存在人類文明,那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所有文明出現和發展的時間都差不多,所以都不具備能找到並摧毀其他文明的能力;二是存在更高階文明的星系,即使發現了其他星系的文明,但它的追趕速度無法超過星系間膨脹離開的速度,永遠也到達不了另一個文明星球。否則,以地球人短短几十年的科技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來看,那些擁有上萬年甚至數百萬年文明的星球,不可能發現不了我們在玩今日頭條。


電腦技術員老勞

地球就有能力製造戴森球,而且正在開工。圍繞地球或者太陽軌道的衛星,花一千萬年慢慢連接起來,就是戴森環,或者戴森球了。不過建成戴森球的文明,目前不存在。因為在建時,其恆星被遮擋的不停閃爍,於是就被更高級文明pass掉了。


林岱刑警

戴森球的製造沒辦法說具體需要什麼等級的文明,因為文明等級是以能利用的能源類型來劃分的,通常需要戴森球的文明都是能完全利用所在恆星能源的文明,但並不是說就非得這個等級的文明才能造戴森球,三級文明也可以,一級文明也有可能,這東西的製造不依賴於所能利用的能源,而是取決於是否需要跟材料工程等其他的科技水平有關。況且完全利用恆星能源是否需要建造戴森球還有待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