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 前言:

北宋在历史上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国家,虽然其武力值相对较低,但是经济高度发展,甚至当时全世界超过一半的白银都流入大宋,当然,正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才导致了大宋文化的鼎盛,尤其是在宋仁宗时期,文人辈出,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宋朝的六位,都是出于此时。


  • 小小秀才


小子姓王,名叫若朴,生于天圣元年,因为家中排行第五,因此也被人称作王五,我家中还算富裕,就在应天府居住,应天府是大宋四大京都之一(北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京),因此外面的十分热闹,但是我不能经常出去,我要读书。自从我五岁那年被送到私塾之后,就开始天天听着老师讲《论语》、《中庸》、《大学》之类的书籍,因此,我也天天的在学堂"之乎者也",如今我也十五岁了,在学堂读书已经整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考过了童子试,成为一名小秀才了。其实

秀才这个词语,在大宋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在大宋,只要是读过书,并且成功的考过童子试都会成为秀才的,因此,做一个小秀才不是我的目标,我想成为状元,但是状元实在是太难了,全天下的文人都是为了那一个目标,但是我不怕失败,我也会一步一步成为状元的。


  • 州试后逛街听“秘闻”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州试入场

庆历元年夏,今天就是州试了,州试也叫解试,这是迈向状元的第一道难关,而我也由家人陪伴早早的来到了考场的门口,来考试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张,但是眼角都含着期冀,毕竟这是除了小小的童子试之外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时间到了,我也排好队,随着前人一步一步走进了考场的大门,这些检查可是真严啊,衣服帽子检查个遍,果然前面好几个查出来夹带私藏了,直接给扔了出去,没有实力,就不要来参加嘛!这样一来,他们又好几年不能参加州试了。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宋朝街市


终于开考了,好在试题比较简单,我也能答得上,下笔若有神助,时间还没有到,便已经搁笔了,潇潇洒洒的交上了试卷,走出了试院,家人看我带着笑意走了出来,也都认为我考的还不错,就簇拥着我回到家中,但是我好不容易出门一趟,还是想在街边逛一逛,街边有好多新奇的小玩意,也想买一些,于是就同陪我的三哥说了一下,三哥也很体谅我,因此就留下了身边的一个小厮陪着我,也给了我一些钱,他们就走了,而我也能肆意的逛了,只是三哥临走时吩咐不能回去的太晚,否则会让我吃苦头,但是能这样出来玩已经很好了。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宋仁宗

小厮带着我走到了附近最热闹的一条街道,街道两侧新奇的小玩意多得是,什么会跳的木青蛙,五颜六色的面具,这些可能对于小厮们都不是稀奇的东西,但是对于我来说都是稀罕物,真的什么都想要,简直挑花了眼,渐渐的天色暗了起来,腹中也渐渐饥饿,也还适时的祭一祭五脏庙了,于是唤上身边的小厮一起走进了前面最大的酒楼。

酒楼修建的相当气派,赶紧叫来小二点了些饭菜,酒楼的厨子还是很麻利的,没一会儿饭菜就一起端上桌,只不过,在吃饭的时候听到了一些所谓的"秘闻"。

"虽说咱们当今官家已经继位多年了,但是前几年朝政一直由太后大娘子把持着,大娘子虽然是个女人,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女中尧舜,也是从古至今唯一一个穿着黄袍戴着王冠的女人,但是咱们大娘娘也办了一件大大的错事。"


"哦,兄弟,给我讲讲,什么事啊?"


"官家不是大娘娘的孩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先帝的时候,大娘娘一直没有孩子,这时候,先帝看上了大娘娘身边的丫鬟,还宠幸了她,这个丫鬟也是争气,因此就怀上了龙子,先帝大喜,也将她收进后宫,给了名分,这时候大娘娘也怀孕了,一下有了两个孩子,就等着孩子降生了,丫鬟先生的,结果孩子没留住,这时候大娘娘那边也要生孩子了,直到龙胎落地,是个男孩,先帝大喜,于是大娘娘才成了皇后,其实那个男孩是那个丫鬟生下的,而大娘娘也一直是假孕的,因此也一直照顾着官家,直到前几年那个跟了先帝的丫鬟去了,大娘子本来想要随便安葬了就是,但是丞相吕夷简建议大娘娘隆重安葬,并且要追封于她,这不仅对您未来好,也对官家好。于是大娘娘就听从了丞相的建议,将那个丫鬟追封为宸妃,并且厚葬了。这事本来官家一直不知道,但是大娘娘在明道二年山陵崩后,燕王就告诉了皇帝这些事。"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狸猫换太子画


"那官家不得龙颜大怒啊?"


"大怒倒是没有,官家虽然没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是牵扯的人都已经去世了,也就没什么了。不过,这个是东京城里最新鲜的事了。"


"确实够新鲜的。"


旁白:此处指宋仁宗的生母乃是李宸妃,而非宋真宗宠爱的大娘娘刘德妃,这件"秘闻"也是人尽皆知的"狸猫换太子"的原型,但"狸猫换太子"之说显然只是戏曲说辞,并不足为信。另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早出于清代石玉昆编撰的《三侠五义》


边吃饭还能听到这许多的新鲜事,还是真不错,看来我也不能总是被圈在家里读书,还是要出来走一走的。吃毕了饭已经是华灯初上,外面的灯火将整条街都照亮了,对于这种景色都能惊呆,我也真的是坐井观天了,甚至我连那井中的蛤蟆都不如,蛤蟆都知道看看外面的天,而我之前却连天在哪都不知道,这是该死。本想在灯火通明中逛一逛,但是,小厮实在不肯,只能先回家去,就这样,到家还是挨了一顿大骂。而我就又开始了读书的日子,顺便期盼着州试的榜单。


  • 省试之路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放榜

过了半月,榜单下发,而我也名在其中,虽然不是第一,但是也好在没掉落前十,这样的成绩也让家人们开心不已,一个十五岁的年纪就通过了州试,成了举人,也可以让家人吹嘘一阵了。州试通过了,还有两个月就是省试了,

省试是在京城的贡院举行,而省试的考官都是官家任命的出题人,与解试不同,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省试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此时的我想来不会知道,或许也正是我在学习上的不严谨、散漫的文风才会导致我接下来的十数年科考晋身之路的阻塞,直到嘉祐二年,一个利好传来欧阳修知贡举,欧阳文公厌恶程式化的文章,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我想此时已 不在年轻的我机会来了,继续准备省试,但是身边也没人陪伴,可作为家中的希冀,家人还是安排了我的同窗小友一起前去汴京城,而和我一同前往汴京的同窗在州试的时候成绩比我好多了,而且他虽然不如我家富贵,但是他的学习却没有丝毫闲置下来,而我也向来钦服他的文采,想来这次的省试他也一定会榜上有名的,我俩一起上路,那简直是太好了。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入京待试


隔天家人就开始为我打点行装,秋冬两季的衣服都拿了不少,一些钱财,还有一些值钱的小物件,如果钱不够用,典当了也能有个经济来源,还有应试要带的书籍笔墨,满满两个大包袱,看来再让一个小厮跟着我是对的,要不然就我自己拿也是拿不了的,毕竟是从应天府走到汴京城,路途还是相当遥远的。

一早,我带着小厮就和同窗一起踏上了去往汴京城的路上。从南京去往东京,虽说一个是都城,另一个只是陪都,本以为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这一路上的见闻却让我大大的惊讶一番,直到进入了汴京城,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子脚下,皇城威严了。

住的地方因为众多学子进京考试,所以房间大多紧俏,好在小厮机灵,为我们向老板讨价还价准备好了房间,行李放下,小厮的任务也算是告终,毕竟家中还有事情需要操持,他也需要赶紧回去办理,为此,他也一遍又一遍的将我托付给同窗,让他多少顾着我一些,也叮嘱我要好好听同窗的话,毕竟他长我几岁,见识的事也多些,就这样,小厮连夜就回应天去了。

没有了身边人的管束,我也放肆的逛起了汴京城,都城就是都城,与陪都果然不同,在陪都的稀罕物,在这里到处都有,甚至还有许多我们见过的喝的,比如荔枝饮,用的是夏日的荔枝,在冰窖中存好了,然后这时候拿出来在冬日喝夏日之物,真真美极了,还有那柔软的狐裘,毛质顺滑,颜色油亮,难得的东西,茶楼里也是需要逛逛的,茶楼里一色用的都是建盏,茶汤匀净,美味至极,而且还有新鲜的书听,也是难得的享受,这回的书讲的还是官家的事,这就更应该听听了,那可是冷面包老一时没注意直接把唾沫喷在了官家的脸上了,那官家都没有介意,真是好脾气。直到街道上的人渐渐减少,我也就回到了宿处,歇息了,就这样,直到大考来临。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科考

省试又一次开始了,因为我与同窗住在礼部附近,所以前往考场时也没有那么着急,其实流程与州试差不多,只不过严了许多,没办法,这可是京都。进了考场,考试也就开始了,试卷并不简单,但是不知道同窗答得如何,应该一定比我好,虽然已经是数次考试,但这一次因为欧阳文公的主持,题目也确实不一样了。

时间刚到,题也答完了,虽然感觉自己答得不怎么样,但是还是步履轻松的走出考场和同窗一起回到了宿处,就等着大榜公布,而这些天,我也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才俊,比如父子一起考试的苏洵、苏轼、苏辙等等(嘉祐二年,1057年,千年第一榜,这一榜单上除了这三位,还有横渠先生张载,明道先生程颢,"三奇副使"王韶,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干将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我们一起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好不热闹,就这样,终于下榜了,我对自己的预测还是对的,并没有上榜,而我的同窗和这群好友们都榜上有名,真实让我这个小孩子无地自容。过几日就是殿试了,我是没有资格参加了,只能祝愿他们可以成为进士,以后都能当个好官,我也就打点行囊回家了。

今朝不中,三年之后再试,总会成功的。此番榜单之上,又皆是英才,心中也有一些服气,忘记说了,我那位同窗名字叫做曾巩,他的文章可是相当不错的。


  • 我眼中的宋仁宗
梦回大宋:在宋仁宗朝,学子王若朴有这样的一生

宋仁宗

赵祯之所以被称之为"仁宗",就是一位他的仁慈与克制,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说,克制仅仅在于避免口舌之争罢了,但是对于君王来说,克制就可以避免兵连祸结。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算得上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在这42年的事件中,大宋并未让百姓遭受兵祸,甚至与外部诸国和平共处四十余年。

因此,当仁宗崩逝后,汴京百姓一片缟素,就连远在深山之中的百姓也在道路两旁为仁宗焚烧纸钱。而作为一个依靠科举而晋身的学子,于我而言也正是在仁宗朝之上的政治清平,对文人的重视,才让"我"这样的文人得以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对于《中国通史》的评论:仁宗嗣统,率多善政,其尤著者,众贤拔茅以进,小范老子主西事,铁面御史专弹劾,黑王相公在枢密,阎罗包老任要府,而且郑公善北使之职,魏公寒西贼之胆,欧阳正时文之体,武襄成广南之功。作为一个历经仁宗朝的学子,我也深以为然。


参考文献

《宋史》

《中国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