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新冠疫情將長存於人類社會,迎接後新冠時代的新常態

可能不少人沒有注意到,中國一直有一個接近1000人的無症狀感染者這麼一個群體存在。這還是在並未開展全民檢測下發現的數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其中有些人,據說是從2月份開始,就一直是這樣的狀態,他們始終保持著病毒的排放量。這些人的病毒排放量時大時小,在某些時候檢驗核酸,未必能查得出來。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哈爾濱的歸國留學生韓某。韓某一共做了4次核酸檢驗,始終沒有發現,但是在最後兩次的檢驗中發現帶有抗體,從而推斷出來是有少量的病毒排放。特別是針對病毒的基因測序,發現後期的那些感染者他們感染到的新冠病毒,其實不是武漢那一支流傳下來的,而其實是和美國那邊的新冠基因是一樣的。從而推斷出來,黑龍江乃至內蒙古的八十幾個感染者,都是從韓某的這種斷斷續續的病毒排放中感染到的。

這其實就非常恐怖了,因為我們很難知道究竟身邊的哪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除非集中來幾次全民的核酸檢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短時間去做十幾億份甚至幾十億份的核酸檢測,地球上就沒有這樣的生產能力。

由此還產生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有些人幾年都保持這種斷斷續續的病毒核酸排放,那麼怎麼辦?把他們一直關起來嗎?這真的是新冠病毒給我們出的世紀難題。

其實在人類跟傳染病共處的這些年來,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以傷寒病為代表,就有一個著名的傷寒瑪麗。她一生中共傳染了幾百人並造成數人死亡,此後被發現是一個傷寒病的無症狀感染者,然後被關了整整二十幾年,在這二十幾年中,曾經提交過一百多次的化驗結果,有的時候是陰性,有的時候是陽性。他死後,美國繼續開展調查,還發現了400多個同樣的傷寒病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傷寒病的治療實際上是直到抗生素的發明之後才徹底治癒的。僅僅紐約就有至少幾百個傷寒病菌無症狀攜帶者,你可以想象整個地球上有多少個這樣的無症狀感染者。

因此可以說,除非發明了終生有效的疫苗,發明了特效藥,為全世界50億人都打這個疫苗,或者是像抗生素治療傷寒那樣,簡單的口服治療就能痊癒,除非到那個時候人類社會才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否則也許,我們從此將生活在口罩之下了。

像中國這樣徹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國家,醫院還能夠保持一個比較寬裕的狀態,而像美國這種完全失控的國家,新冠之外的病人的死亡率實際上是大幅度提升的,因為醫院已經被新冠的病人基本佔據了,那麼以前美國比如癌症和心臟病的治療率很高,以後恐怕就不存在了,除非美國重新蓋一批新的醫院並且招收更多醫護。而更恐怖的地方在於新冠還是一個消耗醫護人員的疾病。如果醫院防控做得不好的話,醫護人員的死亡率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看一看武漢中心醫院,其實這個醫院的防護工作做得不好最多也就一個月的時間,結果這個醫院到現在為止,死了5/6個醫生。歐美到現在為止,死亡的醫護人員據說已經有幾百人了,美國甚至於出現了不堪重負,爆發抑鬱症從而自殺的醫護人員。

這些年一直在聽一個詞叫新常態,還有一個詞是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年,我們對這兩個詞有了深刻的認識。說一個最小的事情,與咱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張文宏醫生這幾天一直在號召大家改變聚餐的習慣,推廣分餐制,甚至於在家庭中他都認為應該採用分餐制,這也是為了儘可能的減少吃飯中唾液的彼此傳播。咱們中國人肯定是同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所以讓我們從

分餐制吃飯、作揖替代握手、出門戴口罩、持續養生健身等等這些習慣開始,接受新常態吧,因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是一個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潛伏者,我們不得不接受後新冠時代的到來,從這個五一假期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