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上海邊打邊學邊建邊幹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疫情防控的特色經驗。請聽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發來的報道:

抗擊疫情,“早”是一個關鍵字。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介紹,上海在1月24日發佈一級響應之前就向各醫療機構發出預警,對全市發熱門診進行督查和人員培訓,後續又不斷強化措施:發熱門診有疑似病例要就地隔離、發熱門診增加影像、呼吸、急救等設備和人員團隊,建立了182個社區發熱哨點門診等,截至29日24時,上海的發熱門診共接診接近28萬人次,留觀隔離17500例左右。對於救治確診病例,上海採取的集中收治模式效用顯著:

“從我們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來講,我們有300多個負壓床位,還有儲備的200個左右負壓床位,我們都還沒用過。”

疫情防控,上海邊打邊學邊建邊幹

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介紹,上海對於援鄂以及在本地留守的醫療資源做了周密的安排,保證了兩支隊伍的高質量運行。兩家定點醫院匯聚專業團隊,包括重症、ECMO團隊、連續性血液淨化治療團隊、呼吸治療師團隊、心理治療團隊等,團隊協同彰顯合力:

“一人一策,根據病人的進展的不同階段,從早期到中期到現在,整體上我們上海的危重性病人比例不斷地下降,現在的重症、危重症的比率只佔了3%。”

疫情防控,上海邊打邊學邊建邊幹

作為流動人口眾多的國際化城市,在第一時間切斷病毒傳播路徑非常重要,除了流行病學調查,道口篩查、集中隔離點都有上海社區醫院醫生的身影,楊浦區大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輝說,疫情中,家庭醫生守好了“三道門”:社區居民健康之門,家園和校園大門,以及外防輸入的城市之門:

“上海市的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已經開學,依託我們原本就有的全科醫師進校園的工作模式,採用這樣‘一校一策’的防控方案,一名家庭醫生要跟一所學校對接、指導他們做好學生的晨檢、午檢、健康的觀測,包括個人防護,包括通風、消毒,甚至是信息的報送。”

鄔驚雷表示,這次疫情阻擊戰上海是“邊打邊學邊建邊幹”,還存在問題和不足,近日出臺了《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通過一系列建設,經過“十四五”期間的努力,建立起更加響應迅速、統一高效、聯防聯控的社會響應機制。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

編輯:沈穎婕

疫情防控,上海邊打邊學邊建邊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