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最近, 豫章書院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家長們為了戒除孩子的網癮,花幾萬塊錢,把孩子送進豫章書院 。本以為可以接受書院老師傳統國學的感化教育,讓孩子從此走入正道,好好學習。卻沒想到孩子們在裡面倍受折磨:被體罰、關小黑屋,打戒尺等等。有的孩子甚至因恐懼學院的非人折磨,精神已經崩潰,孩子們的身心在這裡受到嚴重傷害。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當前,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每一對父母在家庭裡的頭等大事了。眾所周知,中國的父母特別疼愛孩子。當然對孩子的要求也特別高,有的父母甚至對孩子特別嚴苛。父母本身都是在傳統教育裡成長起來的,習慣用傳統教育來要求孩子。孩子小時候對孩子無限寵溺,要什麼給什麼,孩子上學後希望孩子每門課都能考高分,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也會用約定俗成的價值觀來衡量,還會盲目攀比。比如看到鄰居家孩子數學考了100分,也要求自己家的孩子數學必須考100分,要不然自己沒面子,在鄰居面前抬不起頭。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自己的面子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掙,不是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來幫你完成你的夢想。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要經歷的人生和追尋的目標,不能以“都是為孩子好”的名義被父母道德綁架。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大家都知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優勢和特點。比如有的父母親自己喜歡彈鋼琴,想學一門樂器,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鋼琴能考到10級。孩子自身也許對鋼琴沒興趣,對音樂的領悟力沒有那麼高,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做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苦不堪言。父母這樣的行為和舉動無疑是嚴重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壓抑和磨滅了孩子的天性和興趣。

另外,中國家長們只能看見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比如自己的孩子考試考了98分,家長不會去看那已經得到的98分,去鼓勵表揚孩子已經取得的成績,卻只會指著成績單問孩子:為什麼那2分沒得上?孩子在這種只有批評沒有鼓勵和表揚的家庭氛圍裡成長,慢慢就會失去自信,特別自卑,嚴重依賴家長,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再比如孩子喜歡上網,喜歡玩網絡遊戲,家長一點都不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給孩子帶來了什麼好處,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也能滿足孩子的那份需求?還有些家長長期不在家,對這些留守的孩子缺乏陪伴,孩子只能通過網絡來獲取些許關愛和溫暖。甚至一些一直待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也是長期不和孩子溝通交流,不捨得花時間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的所思所想,造成了這些孩子也成為了“精神上的留守兒童”。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家長們假借各種忙,為自己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偷懶、懈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甚至有些家長自己整天抱著手機都放不下,卻要求孩子好好拿起書本學習,孩子心裡會說,你自己不去學習整天玩,還要求我學習......你覺得這樣的孩子他會心甘情願的去主動學習嗎?

孩子出了問題,要想辦法找到原因去解決,不要想著圖自己省事,花點錢把孩子送到什麼地方去待一段時間,讓別人幫你管教管教,孩子就會變成所謂的“好孩子”。網絡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所有你偷過的懶,在將來都會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回擊給你。”這種假借於別人之手來教育自己孩子成才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自己不想改變,還想推卸責任,為自己找藉口、想走捷徑的方法。正因為有這樣心態的家長比比皆是,才催生了像“豫章書院”這種特殊教育學校的機構大行其道。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去欣賞、聆聽、讚美、鼓勵、引導孩子,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願世間每一位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把孩子送到豫章書院,家長只能通過外在的手段促使孩子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