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祕籍

文/小喵

最近,讀完柴譜曼博士的《愛的五種語言》,本來是關於婚姻情感中的愛的語言,但是我發現其實這本書也適合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就像在孩子剛出生那會兒,我們覺得孩子什麼都好,他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讓我們欣喜。

那個時候只要她健康平安,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期望。

他們哭鬧,我們會立刻抱起來,看看他們那裡不舒服,看看是不是無聊,需要我們的陪伴,我們的孩子一哭,我們就知道如何去照顧她,一笑,就感覺世界都融化了。

就像這句話所說:每當你笑著看我的時候,我的心剎那間就融化在你的目光裡。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我們要求越來越多了,孩子哭鬧,我們不是想著去找原因了,而至下意思的就去指責:你怎麼總是哭,哭什麼哭!

小時候我們每天充滿無限的耐心陪孩子,教他說話,教他走路,即使他沒有回應,也在耐心的與他交流溝通。

孩子也是依賴信任我們,與我們親密相處。

但是孩子漸漸長大,我們當初那種親密感消失了,他們不再和我們溝通,甚至我們不能很好的相處交流。

所以,究竟是什麼讓曾經親密的親子關係漸行漸遠呢?難道隨著孩子長大,我們的親子關係就會變淡嘛?

在《愛的五種語言》中, 柴普曼博士認為,伴侶不理解對方愛的語言,是大多數戀愛、婚姻產生危機的原因。

其實在我們親子關係中也是,我們一直很愛我們的孩子,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向對方表達愛,他們才能感受到。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01、什麼在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

查普曼博士在《愛的五種語言》裡認為影響夫妻婚姻關係是因為——被愛的需求。

當然也可以適用於在被愛的需求也會影響到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畢竟已經經歷過人生酸甜苦辣的成年人都渴望被愛,何況是我們的孩子呢,因為渴望被愛是我們的天性。

精神科醫師羅斯·坎貝爾把我們的這種需求比喻成“情緒的箱子”,就像只有油箱裝了汽油,汽車才能正常行駛一樣,只有情緒的箱子被愛填滿時,我們才能健康地生活。如果愛的箱子空了,我們就會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尋找缺失的愛。

就像《愛的五種語言》裡就說了一個故事,一個13歲的女孩感染了性病,她的母親極度奔潰,指責是學校沒有做好性教育,才導致女兒誤入歧途。

但作者查普曼和女孩聊天后發現,是因為太渴望被愛,這個女孩才偷吃了禁果。

女孩的父母在她6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以為是爸爸不愛她,才離開了她。在她10歲的時候,媽媽再婚,她覺得終於有人來愛她了。確實,媽媽和繼父在物質上從來沒有虧待過她,但她還是沒有感受到愛。

因為沒有感受到被父母的愛,所以她的愛箱一直是空的,這時當他遇到一個對他好的男生時,她就會覺得自己終於有人愛了,於是她就會為了所謂的“愛”奮不顧身。

因為渴望被愛,所以我們會從生活中,從和父母的相處中去尋找被愛的感覺,可是我們父母這時候卻總把“為你好”當成是我愛你,而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不是“我愛你”。

所以這時候,我們父母就會想盡辦法,付出自己的所有去給孩子“自認為的愛”。

而孩子呢,就會想盡辦法去引起你的注意,引起你的關注,喚醒你的愛,所以她可能會不聽話,會叛逆。

其實我們通過觀察就會發現,一直能感受到愛的孩子,其實青春期都很少叛逆,因為他們的被愛的需求已經被滿足,他們更多的精力是去滿足自我的實現。

那些叛逆嚴重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生活感受不到被愛,甚至毫無安全感的孩子,他們才會叛逆,通過招惹大人生氣來獲得關注。

所以,如果我們也想得到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孩子之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孩子也能很好的去健康成長,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自己和孩子在對愛的需求,從本質上去滿足我們父母和孩子的愛的箱子。

比如我們父母,為什麼會作出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方式去愛他們,或許我們只是去滿足我們自己內在的小孩,或許我們是將自己的焦慮轉換成對孩子的未來的擔憂,當我們接納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去思考如何才是愛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他為什麼感受不到我們的愛,因為可能她沒有感受到我們的尊重,有想法我們卻不支持。

試想如果我們尊重孩子,真正的去填滿孩子的愛的箱子,那麼我們之間那種小時候依賴信任的親密感是不是又回來了?

其實我們和孩子之間出現衝突,就是因為我們雙方被愛的需求都沒有被滿足,正因為缺乏愛,才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出現矛盾。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02、找到愛的五種語言,重回親密關係

正如前面所說,我們在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愛孩子,所以我們會很納悶:為什麼我那麼愛孩子,為什麼我付出了一切,卻換不回孩子的一點感恩與愛呢?

其實我們的確很愛我們的孩子,但是我們的表達愛的方式卻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所以孩子自然就接受不到我們的愛。

比如說雞同鴨講,你們使用的語言都不同,怎麼能聽懂對方表達的愛呢?

所以要想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愛意,我們就要學會使用對方能聽懂的愛的語言。

作者查普曼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們主要有五種愛的語言,它們分別是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為和身體的接觸。

(1) 肯定的言詞:

肯定的言詞就是我們要用讚揚、欣賞的話語和孩子交流,孩子很小的時候只要她有一丁點進步,我們都會很高興的不吝嗇於讚揚與欣賞。但慢慢孩子長大了,我們就把他們所需要的這種表達愛的語言忘記了。

我們總擔心誇獎多了把孩子誇獎壞了,就開始儘量的去貶低甚至否定,以此來希望孩子變得更好。

比如孩子考試成績很好,雖然你很高興,但是你嘴上卻說:“這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下次考好才行。”

這樣的表達方式孩子感受到的是否定,不是肯定與欣賞,當然也就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

所以孩子遇到問題時,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肯定與鼓勵,這樣他們才感受到我們在背後的支持與愛。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2) 精心的時刻

精心的時刻其實就是我們要把某一時段把注意力都分配給孩子,陪她做她喜歡做的事情,比如陪孩子玩遊戲,陪孩子做孩子想做的事情。

而不是去做我們認為孩子喜歡的,認為對孩子好的。而且這個靜心時刻一定是我們全身心的去陪伴孩子玩耍,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虛假的陪伴。

其實精心的時刻也並不只是我們去陪伴孩子玩耍,也可以是我們真的能傾聽孩子,就是關注孩子。

比如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孩子哭得很傷心,這時候我們不需要去制止更不需要指責,而是我們關注的去傾聽孩子,去讓他盡情的宣洩自己的情緒。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被人關注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好好聽他哭訴,去理解他的內心感受,讓孩子在情緒上感受到被接納與被愛。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3) 接受禮物

孩子可能喜歡禮物,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送孩子喜歡的禮物,可以給他去買,也可以和他一起製作。

讓孩子感受到他說的話,他喜歡的東西,你是重視的,你是接納的。

(4) 服務的行為

孩子也喜歡會幫我們做些事情,我們所做的就是接納表示感謝,當然孩子也需要我們為他們服務,比如他們喜歡我們陪讀,喜歡我們給他做飯,甚至喜歡我們去接她上下學。

這都是愛的服務,服務的行為是孩子喜歡的,認為有愛的行為。

(5) 身體的接觸

身體的接觸,我們都知道什麼意思,可是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是那麼親熱的擁抱與親吻,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身體接觸也很頻繁,親密,我們從中找到彼此的情感聯結。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就不在擁抱與親吻,其實要知道身體的擁抱很容易讓人產生安全感,拉近人的親密感,更何況我們本就如此親密的父母和孩子,所以從身體的親密接觸中去感受我們和孩子之間彼此的愛。

所以,我們要每天抱抱自己的孩子。

正如兒歌所唱:如果你愛我,你就抱抱抱抱,抱抱我;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親親親親,親親我;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誇誇誇誇,誇誇我

所以找到我們和孩子之間能感受到彼此愛的語言,然後去使用對方認為是愛的語言的方式去表達愛。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03、如何找到並使用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愛語?

之前看熱播劇《小歡喜》時,就發現宋倩和英子母女兩個一直在用自己認為的愛的語言去愛對方。

宋倩抱怨英子有心事不告訴自己,抱怨英子不聽從自己的安排,自己付出那麼多的辛苦卻換來女兒和自己爭吵。

而英子認為宋倩一直控制她監控她,不尊重她的想法。

那麼我們如何找到她們兩個人的愛的語言呢?

我們可以採用作者查普曼博士曾經給一對總是意見不合的夫妻做婚姻諮詢提供的方法。

首先兩人應該放下彼此內心的百元,去挑出對方的優點並當面表演她。

正如後面英子得了抑鬱症後,宋倩開始尊重英子的選擇,給英子自由,而英子也感受到母親的愛。

那個時候的她們在一起有說有笑,還可以談論心事,兩人之間的隔閡好像消失了,因為送錢的愛的語言其實肯定的言詞,就是我們要欣賞與肯定作為媽媽她為我們的付出,能感受到她對我們的愛。

而宋倩的尊重與選擇讓英子認為媽媽是在傾聽她,關注她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其實也就所說的精心的時刻。

我們要知道不是每個人的愛語都是相同的,我們要找到自己和孩子的愛語,並且堅持下去,才是保持我們和孩子之間親密情感關係的秘訣。那要如何找到自己的愛語呢?查普曼博士在《愛的五種語言》裡提出了3種方法:

精讀《愛的五種語言》,我找到了親子關係的秘籍

(1)觀察孩子說的哪些話、做的哪些事最讓我們生氣。

查普曼博士把這種方法稱為觀察愛語的負面使用。

比如孩子在否定你的時候,在對你發脾氣看不到你的辛苦的時候,你覺得非常難受,那你的愛語就可能是肯定的語言。

如果孩子沒有為你做一些你想要她為你做的事情,比如不願意陪伴你逛街,你就會感覺很失落,那麼為你服務就是你的愛的語言。

(2)回顧你的親子關係,然後問問自己,你最常請求孩子做的事情是什麼。

比如你經常和孩子說,我們可以一起出去散會步嗎?那可以肯定,你的主要愛語是精心的時刻。

3)注意觀察自己是用什麼方式向孩子表達愛

比如說,我們可以觀察孩子時常像我們表達什麼,常常提的要求是什麼,他的喜好是什麼?再看看我們對孩子表達的愛的方式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我們在認為是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有沒有感受到我們的愛呢?

所以說,行動會發生在情感之前。

同樣,當我們發現孩子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時,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對抗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先做出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當孩子的愛箱滿了後,他們自然也會給我們愛的反饋,學會我們的愛語。這時候,你就覺得自己對抗痛苦的行動,都是值得的。

其實這是查普曼博士認為《愛的五種語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夫妻間的情感關係,幫助我們從不良的感情中找回原來戀愛的美好。

其實我們也可以將其運用到我麼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溝通上,當我們互相使用對方的愛的語言去愛孩子的時候,自然感受到愛的話,你們之間的親密感情鏈接也就回來了。

【伊婷笑談人生,請關注我,心理諮詢師,一起分享我們人生路上的所思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