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中,為什麼秦舞陽會掉鏈子?

佛洛一德彪


荊軻刺秦時,在原本的行動計劃中,"秦舞陽"這個助手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環節掉鏈子,非但少了一位執行人,也使荊軻失去了掩護。

那麼秦舞陽為什麼會掉鏈子?問題的關鍵也許不在他本人,而是"是什麼使秦舞陽掉了鏈子?"

刺殺秦王政實際上是燕太子丹的救國之策,這個時期的秦國已經勢不可擋,各國都面臨著亡國的壓力,任何變法圖強的努力都已緩不濟急。太子丹希望派人在秦廷冒險,捉住秦王,逼迫其歸還侵略的土地。這是最佳的結果,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殺死秦王政,使秦國內亂,為各國連橫贏得時間。

燕太子丹一廂情願地希望以此改變國運,可以說十分幼稚。但對這一行動的準備工作進行得還是比較細緻

1、很早就確定了行動的主要執行人

燕太子丹的老師鞠武推薦了田光。田光智勇雙全,是燕國的勇士,可惜已是耄耋老人,他與太子丹商議了刺秦之事。

為了確定人選,田光先看了燕丹門客中的勇士,"夏扶血勇之人,怒則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則面青;秦舞陽骨勇之人,怒則面白。"喜怒形於色,一眼就被人識破,顯然都非可用之人。

好在田光還有個忘年交的朋友是"神勇之人,喜怒不形",這個人就是荊軻。田光不惜自刎將他推給燕太子丹。

一定程度而言,荊軻是被綁上的戰車,但他是義士,一旦承諾,絕無反顧。

2、行刺的武器

太子丹設法購買最鋒利的匕首,趙國徐夫人匕首天下聞名,太子丹用百金將其買回,又讓人在刀身上淬上劇毒,用人試驗,只要見一絲血,立刻斃亡。

3、給秦王的禮物

作為燕使去見秦王,很難到秦王的跟前,必須有特別的禮物讓秦王動心,以至於可以捧到秦王眼前,才有行刺的機會。

禮物之一,督亢地圖,這是割讓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秦人貪婪,很難不動心。

禮物之二,樊於期的首級,作為秦國的叛將,"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可見秦王對其的痛恨,必欲除之而後快。樊於期同樣如此,他的全家被害一空,對秦王也是血海深仇,只要能報仇,何惜此頭。

準備就緒,秦國也已滅了韓國,攻破了趙都邯鄲,距燕國只有一步之遙。

太子丹敦促荊軻趕快行動,但荊軻自己選擇的助手還沒到位——以古代的通訊手段,不可能預知其何時能到!太子丹則開始懷疑荊軻是在有意拖延......

荊軻只有接受太子丹推薦的秦舞陽這個助手了。"秦舞陽骨勇之人,怒則面白",面白還是不太容易被人注意,況且,

十三歲就殺過人,勇氣受過考驗

燕國的重禮讓秦王非常高興,以最高的九賓之禮接見燕使。

荊軻捧著樊於期的首級在前,秦舞陽捧著督亢地圖隨後。按計劃,以荊軻的行動為準,尋找機會兩人配合挾持秦王,一旦挾持不成,則痛下殺手。

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秦廷威嚴,秦舞陽不由得瑟瑟發抖。這引起了兩旁秦臣的注意,荊軻只得解釋說:"蠻夷地方的人沒見過天子,所以心驚膽顫。"總算遮掩過去。

於是,秦王改讓荊軻獻圖,荊軻從戰慄的秦舞陽手中接過地圖,從容獻於秦王。

"圖窮匕見",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揮動匕首。秦王扯斷衣袖,繞著柱子躲避,荊軻隨後追趕。此時如果秦舞陽也在陛上,兩人合作,秦王繞柱轉圈又有何用,極可能被生擒活捉。再不濟殺死秦王的機會也是很大

荊軻沒追上秦王,而秦王終於抽出了別住的寶劍。

籌謀已久的刺秦計劃,功敗垂成。

行動本身的策劃應該是成功的,好像只在助手這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太子丹對秦舞陽鍾愛有佳,憑主觀臆斷認定他是合適人選。其依據是他13歲就殺了人。但殺人與勇氣並不能劃簡單的等號。

太子丹沒有認識到一個道理:

即使是殺人慣犯,也可能只是有殺別人的勇氣,卻未必有殺死自己的膽量,更遑論為國家利益慷慨赴難、敢於犧牲。東條英機的自殺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據。

而13歲時的秦舞陽並不是殺人熟手,他可能只是激情殺人,也可能是失手殺人,或是欺軟怕硬地恃強殺人。

秦舞陽掉鏈子不是因而是果。

正是燕太子丹的操切行事,使一個本應嚴謹縝密的行動計劃出現破綻,失敗幾乎已可預見,依據木桶原則,秦舞陽做為其中的短板,自然會成為掉鏈子之果。

所以我要說:秦舞陽是被燕太子丹掉鏈子了!


春秋硯


回答問題:荊軻刺秦王史書寫的比較多,見於幾個版本,司馬遷《史記》有記載,較為祥細,最精彩數劉向編的《戰國策.燕策三》,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也記載了這件事,比前兩處簡單的多。那麼,荊軻為什麼千里迢迢去刺殺秦王(贏政丿呢?

面對秦國的強大實力和狼子野心,其他六國丟盔棄甲,一敗塗地。燕國太子清醒地看到了自已國家的命運,他尋求辦法挽救自己國家不被秦吞併,認識到憑燕國現有的人力,財力很難付秦軍強大的鐵騎,況且其他六國降的降,滅的滅,各求自保,無人聯手,所以他拒絕了太傅(相當於後來的丞相)從長計議的主張,選擇在他看來最有效,最直接最快的辦法一一刺殺秦王。於是在全國物色了有膽有識的荊軻來完成這事兒,荊軻又在全國挑選了膽大不怕死的秦舞陽作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和舞陽帶上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秦人在燕避難,是秦國通揖犯)的人頭,前往秦國執行刺殺任務。據《史記》記載:秦舞陽是燕國勇土"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舞陽為付”。勇土啊!人都不敢冒犯(這兒是正面看),有項羽氣魄(莫能仰視)。選為副手應該是有膽有識吧,誰料這位叫舞陽的壯士卻一點兒不武,居然是慫胞一個,露了馬腳,讓秦王看出貓膩,一場精心策劃的刺殺行動徹底流產了。有關刺殺這一段《戰國策》寫的很祥細:"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秦舞陽“色變振恐"確實駭怕了,讓殿上群臣起了疑心,秦王有了戒備,儘管荊軻做了解釋,也於事無補了。秦舞陽不是勇土嗎?十二歲殺人心不跳眼不眨,為什麼單單關鍵時候掉鏈子呢?

第一,舞陽出身在軍人家庭,祖父是燕國將軍,《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他是一個驕聲慣養的沒落子弟,仗著家族的威望漁肉鄉里,並非江湖俠土。

第二,信念不堅定,心理素質差。對這此刺殺秦王的行動沒有足夠的認識,以至於關鍵處心理防線崩潰,恐懼感產生,色變振恐。

第三,秦王對這次獻圖特別重視,按排了隆重的儀式,二人從長長的臺階進入大殿,看到兩邊甲士刀斧劍影,殺氣騰騰,畏懼感已生,當看到威不可犯的上的秦王時,兩腿自然不聽使喚了。

當然不能把刺殺秦王失敗的原因讓舞陽一個人背黑鍋,史學家也沒有留下多少資料,按荊軻的意思是要抓住秦王,逼其寫下不攻燕的盟約,結果適得其反。秦舞陽能去已是可歌可泣,也算載入史冊了。

我真的怕了


雨送黃昏669


公元前227年,在秦國的發生了一起針對秦王嬴政的刺殺事件,它就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至此,荊軻成了千古風流人物,而隨他而去的秦舞陽,幾乎是被遺忘了。

關於秦舞陽,很多人說他是因為路途遙遠,氣候不適應,在秦宮殿裡出現了手腳麻痺,臉煞白而不作為的。也有說秦舞陽雖然十三歲就殺過人,但到了的秦宮殿,見到威嚴的秦王,就膽怯了,由此不敢動手了。

以上的觀點,儘管有些道理,卻值得推敲。因為把秦舞陽不作為,當做荊軻刺秦失敗的因素是不合適的。

可以想象,為何太子丹選秦舞陽給荊軻做助手?無非是看上秦舞陽小時候就殺過人,有點戰鬥力。

可是,別忘了荊軻此間給太子丹提的條件。一是地圖,二是樊於期的人頭。地圖太子丹同意了,人頭他卻不忍心。於是,荊軻自己獨自找到樊於期,結果樊於期自盡。

史載“太子丹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衰”。太子丹只能答應荊軻,但可以看出荊軻不是一個特別聽話的人。那麼,刺殺計劃關乎燕國命運,勢必需要有人來監督荊軻的行動。這樣,秦舞陽的出現才是合情理的。

秦舞陽是燕國人,在刺秦的任務裡,太子丹給他的角色是監督者,刺客只是兼職。有史料記載:“荊軻有所待,欲於俱。其人居未來,而為治行”。意思是說,荊軻在等一個人,一道出發,而這個人住的遠沒按時來,荊軻把他的行裝都備好了。

顯然,荊軻等的不是秦舞陽,太子丹派秦舞陽協助監督荊軻,荊軻並不瞭解。

荊軻相對秦舞陽來說,曾勸說過衛元君,叫板過劍客蓋聶,魯勾踐,雖是被罵出,為算是見過世面的。而秦舞陽雖是小時候殺過人,也只是個地痞,因為面子怒殺了另一個地痞。

秦舞陽與荊軻不一樣,荊軻是鐵了心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來滿足他的心高氣傲與虛榮。

所以秦舞陽見到橫掃六國的秦王,“色變振恐”,小臉煞白。連荊軻還解釋說:北番蠻夷之鄙人,未嘗見過天子故振慴”。

可以看出,秦舞陽並沒有像荊軻那樣的雄心,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地痞,突然間揹負起一個重大的使命。面對毫無恩怨的秦王,瞬間緊張的臉白,恰恰顯露出內心懦弱,或是我本善良的本性。

於是,這次的行動只能變成了一場獨角戲——荊軻刺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