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案例课堂】第十三讲:江苏南通数字城管,运用“五上报”工作法,信息采集工作见成效

第一章 信息采集管理

第十三讲 江苏省南通数字城管

运用“五上报”工作法 信息采集工作见成效

推荐嘉宾:住建部数字城管学组专家

原常州市城管局副局长、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

陈建伟

【数字城管案例课堂】第十三讲:江苏南通数字城管,运用“五上报”工作法,信息采集工作见成效

一、案例简介

自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南通数字城管)首批专职信息采集员,开展路段巡查和信息采集工作以来,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体制建立等工作为抓手,突出巡查采集重点、狠抓信息采集质量和队伍管理,提高各项工作效率,走出一条符合南通实际、具有南通特色的信息采集之路。

二、问题难点和症结

信息采集员与基层执法队伍之间,存在被动应对南通数字城管与主动采集的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信息采集员这支队伍,将其作用最大化;既做好处置部门的监督员,又做好基层执法队伍的好参谋、好帮手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解决方法

(一)信息采集运用“五上报”工作法

1、常规问题加强上报。对城市管理中的偶发性问题加强巡查,及时上报,提升信息采集的均衡性。

2、同类问题集中上报。对区域中的同类问题,坚持连片巡查,集中上报,全面掌握同类问题的分布地点、数量、范围、现状。

3、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上报。对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同时做好警示标识。

4、问题反复追踪上报。主动发现易反复、易反弹回潮的城市管理问题,探究原因并提出建议性的措施。

5、重大问题专项上报。根据工作重点,适时开展各类专项采集普查工作。

(二)健全信息采集“三项制度”

1、健全“监督员及街道案件分析制度”。

及时对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数量、质量及各街道案件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对存在问题的信息采集员进行培训;根据各街道实际工作情况,对采集员日常上报案件量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不同采集员上报不同街道的案件数量和质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2、健全“平台案件把关制度”。依据受理平台对信息采集员上报案件进行审核把关,从不合格案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提升案件采集质量。

3、健全“路段倒查制度”。一方面对信息采集员日常信息采集进行规范指导,一方面通过月考核对巡查不到位及漏报信息的情况进行扣分,倒逼信息采集员抓重点、无遗漏。

(三)突出信息采集“三个重点”

1、抓重点路段和重要节点。安排信息采集员重点巡查市区重要区域的主要路段,对背街小巷以及小区内部进行定期巡查。

2、抓重点时间节点。要求信息采集员根据各类城市管理高发问题的规律,进行重点时间段错时巡查、采集。

3、抓重点难点问题。信息采集管理层经常深入基层,对街道执法中队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主次干道和偏远区域的不同管理标准准确定位、划分层次,提高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合理性,推动职能部门积极履职。

四、工作成效

南通数字城管通过采取相对合理和灵活机动的信息采集方式,既解决了大量城市管理问题,又缓和了监督与被监督的矛盾,赢得街道和基层执法中队的好评和信任,为日常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信息采集员每年采集上报各类信息近13万件,上报信息有效立案率达99.7%;每年快速处置问题近2万件,核查、核实各类举报案件近14万件,专项普查问题近2万件。

【数字城管案例课堂】第十三讲:江苏南通数字城管,运用“五上报”工作法,信息采集工作见成效

嘉宾简介

陈建伟,高级经济师,住建部数字城管学组专家,曾担任常州市城管局副局长、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等职务,参与编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 315-2009),参编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建部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解读》、《数字化城市管理理论、技术与实践》、《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例汇编》新时期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系列教材,参编住建部组织开展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在数字城管专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供稿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策划:王海滨 资料整理:郭彪 米文斌 编辑:张李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