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01

把“白门楼”三字写进历史,刻入人心的,不是西晋富豪石崇,而是汉末陈宫。公元198年,即建安3年,陈宫在此引颈就刑.那一刻,他的血,溅上了白门楼,也浸透了历史的尘烟。他的激昂陈词,穿过乱世的喧嚣尘起,在历史的大道上回响轰鸣。

陈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三国演义》时说道:“盖当时多英雄,武通智术,瑰丽动人……”的确如此,一部《三国》,塑造了40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的星空,明星云集,熠熠生辉。

不像孔明和荀彧,陈宫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更不像贾诩,他也不是最持久的那颗。犹如流星,他生命的空间,就定格在第四回到十九回。论出场,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陈寿的《三国志》,基本都没有关于他的背景介绍。

陈宫,仅是配角,随曹操和吕布登场,而后,又匆匆谢幕。

02

只有魏国郎中鱼豢所著的《典略》——一部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有关于他的零星记载。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对《典略》的字句作了引用:陈宫,字公台,东郡(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部)人,生性刚直烈壮,年轻时就与海内有风骨气节的名士交往密切。汉末天下大乱,他开始跟随曹操,后来又追随吕布。

寥寥数语!

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不同于诸葛亮、刘备、曹操、周瑜、关羽、赵云等人,罗贯中以“花中独爱菊”的心境,对他们偏爱有加不惜文墨,连用勾斫、皴擦、点染的笔法,进行艺术性创造。所以这些人物,大多以深刻生动的面目呈现于世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然而,未加点染的陈宫,却真实而落寞地活在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一隅。

从《典略》里极短的文字记载来看,两者的重合性印证了《三国》里陈宫性格形象的本色性。

透过那些篇章中的文字,我们看到的陈宫,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且踌躇满志的人,一个政治理想主义者。

03

他既希望为之效力的领袖有一统天下、成就大业的远大抱负,又希望他是一个儒学理论体系里人格高尚的仁者和君子。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被太多的政治家奉为“红宝书”。这本书基于悠久历史的案例和实践的分析,得出的观点反复证明:陈宫的理想就是空想……

公元191年,即初平二年,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亡命天涯,被衙役抓捕。作为中牟县令,陈宫没有“审时度势”,将曹操押往京城向董太师邀功领赏,而是大义释阿瞒。

曹操“召天下诸侯共诛董卓”的豪言壮语打动了他。作为一方县令,陈宫亲自为其松绑,扶他上坐并拱手相拜:公真乃天下忠义之士也!

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这次,他一厢情愿地以为碰到了命中的“贤主”,遂抛家弃官追随曹操。他的冲天大志、他的深明大义、他胸怀苍生的理想显现无遗。

此刻,他踌躇满志的心情大概同于杜子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心情吧。

然而,理想的幻灭初露端倪。当他的追随者杀害了父友吕伯奢一家,并抛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惊人之语后,陈宫彻底的怔住并石化了。

04

豪言壮语的面纱揭去后,他看到了一个不仁不义、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激烈的思想斗争着,他“欲拔剑来杀曹操”,出鞘的剑停在空中却迟迟未能落下……如果他没有“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他不义”的犹豫,那么《历史的拐点》这本书里,也许又多了一桩惊涛骇浪的事件吧!

他收剑入鞘,怅然离去!仗剑走天涯的日子自此开始了。我们无从知晓他那刻的心情,失落、迷茫、痛心,应该都有吧?

陈宫为什么会选择吕布呢?这是一个纠结的问题。生性火爆直率的张飞称吕布为“三姓家奴”,这似乎有些刻薄,反复易主的谋士不胜其数。

吕布,堪称希腊战神阿瑞斯的化身。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是他的无信和财狼本性。

那么陈宫到底看中了吕布的什么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05

作为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尚且不施仁义。仁义,之于一介武夫吕布,更是“秀才与兵”的逻辑。或许,他看中的就是吕布一代战神的勇武,他的谋略和着吕布的勇武,如此,或许是历史极强二人组合吧。

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对此,他似乎有着足够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陈宫的才略。何尝不是?他的才略在《三国》里显而易见。

《三国》第十一回,曹操回兵救兖州,吕布准备用薛兰、李封二人“坚守兖州”。

陈宫认为薛兰难以胜任,建议在泰山路险处伏精兵击之:“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吕布未予采纳。

但是,后来曹操重新夺回兖州的事件,证明陈宫“薛兰必守兖州不住”判断的正确性。

期间,当曹军行至泰山,郭嘉提醒曹操当心埋伏,“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叫薛兰守兖州,安得此处有埋伏耶’”陈宫若听到此言,一定愤愤而不平吧!

06

十一回陈宫建议吕布提防曹军偷袭西寨。布曰:‘他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陈宫则不然,他认为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我不备。事实证明陈宫的提醒非常及时,由于吕布采纳了他的建议,曹操偷袭不成险被擒获。

陈宫的悲哀:听从内心还是屈从生存?(上)

第十二回,陈宫建议濮阳富户田氏给曹操诈书内应。“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吕布采纳,曹操惨败。因而,荀彧在下邳城战役决策中,对曹操和郭嘉说:“陈宫多谋。”作为曹操手下头号谋士,荀彧的评语正是对陈宫才略的高度肯定。

07

但“陈吕”这个组合仅在早期显其优势。追随吕布,陈宫献策19次,吕布采纳数为12次。“审美的疲劳”如期而至,尤其是陈珪父子出现后,对于陈宫“提防陈珪父子”的劝谏,吕布一顿怒斥:“汝献谗言,害及忠良,谁为佞也?吾不看旧日之面,立斩汝辈!”

如同受阿波罗诅咒的“卡桑德预言”!古希腊特洛伊公主卡桑德的真实预言,因受太阳神阿波罗的诅咒,而受到世人的讥笑和指责。看着希腊人的木马被愚昧的特罗伊人推入城内,她的痛心和悲哀与此时的陈宫有着深刻的共鸣。(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