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对印度这个国家,国内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认为除了人口众多外,其他一无是处。其实这是小瞧了印度,印度经济发展不行,但在国家战略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上还是有一套的。印度对其周边的几个国家蚕食、吞并、控制、瓦解都比较成功,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周边形势。

笔者会逐一介绍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关系,本文讲述印度吞并锡金王国始末。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地理位置


锡金,位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东面与不丹毗邻,西面与尼泊尔接壤,北面与中国西藏交界,南面与印度邻接。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拔超过1500米,人口约61万人。原居民菩提亚族(又称锡金族占16%)、雷布查族(占13%)、藏族都属于东亚黄色人种,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都与西藏相近。后来大量尼泊尔人印度人移民来此,反而占据了人口多数。

锡金与中国在清朝时期有宗藩关系。1788年,尼泊尔入侵锡金,形势危急,锡金国王先求助西藏地方政府,后上书乾隆,请求援助。乾隆皇帝派遣大臣福康安两次率军帮助他们击败了尼泊尔,保住了锡金安危。由此,锡金成为中国忠实的藩属国,朝贡直到清末。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国王与王后(注意王室服饰与清朝皇室服装有相似)


18世纪英国占领印度后,不断向周围的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19世纪早期开始侵入锡金,1890年,中英签订《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其中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但在1918年,英国殖民者又把政权交还给锡金国王,锡金成为独立国家。

二战结束之后,弱小的锡金还是没有逃脱被侵略的命运。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与印度官员


1947年印度独立,自认为应该所谓“合法”的继承英国殖民政府的权力,锡金不可避免的被视为印度的“囊中物”。在力量大小悬殊面前,锡金被迫与印度签署了《维持现状协定》,印度以派遣“专员”的方式维持对锡金政权的影响。这还不够,1949年印军全面入驻锡金各军事要地,接管防务。在1950年又胁迫锡金签署《印度锡金和平条约》,承认印度是自己的保护国,印度人出任锡金首相,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国王与尼赫鲁、英吉拉甘地等印度领导人


但锡金并不甘于失去自己的国家独立。1968年,在国王顿珠南嘉的支持下,锡金民众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废除印度和锡金方面签订的《印锡合约》,维护国家主权。可是由于印度军方的介入,这场运动演变成了屠杀,在这个人口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国,印度军警共击伤击毙锡金民众63200余人、逮捕3327名、处死336名,极为血腥。此举沉重的打击了锡金的民族主义和反印势力,更进一步加深了印度牢牢掌控锡金局势。

1973年4月,印度军队携第三次印巴战争胜利的余威,大举开进锡金,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排斥反印势力。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印度士兵


1974年,在印度授意下,其扶植的在锡金议会占据多数席位的国家大会党通过实质是吞并锡金的《1974年宪章》。反对吞并的锡金力量已是议会少数,无力阻挡印度的政治手段。反对党向联合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求助,希望干预印度的吞并,但都没有得到有力的回应。反对派还一度发动武装抵抗,但在实力悬殊的印军面前,很快失败。印度对于反抗印度的锡金民族主义势力严厉镇压,不惜诉诸武力。同年9月,印度也对宪法通过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集会


最终在1975年,印度撕下虚伪的面具,软禁废黜了锡金国王,宣布成立锡金邦并入印度。

锡金国王流亡美国后,一直宣称印度吞并锡金非法,但各国先后都承认印度吞并锡金的事实,就是锡金民众自己多数都不赞成再独立。我国于2003年承认锡金是印度一个邦,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这一政治结果的国家。

2017年,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实际上这一地区原来就是中国和锡金的边境地区。

中印关系史话之三:印度吞并锡金始末

锡金城市风光


总结印度吞并锡金,其成功之处:

第一,战略蓄谋已久,独立伊始就谋划,步步进逼。

第二,大量移民改变当地民族结构。印度继承英帝国的政策,大量移民尼泊尔人和印度人到锡金,在吞并前锡金的人口结构已经完全改变,尼泊尔人和印度人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这些人在文化、宗教信仰天然亲近印度,利益上依靠印度,所以赞成并入印度。

第三,把握有利外部时机。国际上此时正是美苏冷战高潮,双方都在极力拉拢印度,对印度的侵略采取妥协的态度;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无暇应对;刚打完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在南亚威望空前。

第四,行动果断,毫不手软,诉诸武力也在所不惜。

所以印度最后成功的吞并锡金,实现印度国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