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01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大雪飘落的冬季,我第一时间想到要度假休闲的地方就是山西的平遥古城,雪花洒落在砖瓦层层的屋檐墙角,坐在古城的客栈里,温一壶老酒,那是多么的惬意。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去了这么多次平遥了,但依然发现身边还是有不少朋友对平遥的印象仅仅只是停留在过去的中转火车站上。其实真的该对平遥的印象改观了。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谈平遥印象,要从《又见平遥》谈起。来到古城,首先做的就是买两张《又见平遥》演出票,晚上七点观看。先不谈立意思想,单从艺术和商业层面来讲,《又见平遥》是成功的。


几乎所有看过的朋友都会强烈推荐这部剧,甚至夸张一点的讲,即使去了平遥,啥也不看,所有景点的观赏兴致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部剧。


它将观众纳入为演出的一部分,观众的定位是是看客,也是一个平遥普通百姓。我们从平民视角看清朝末年的平遥古城,看市井街巷,看票号镖局。这样的演出里,如果观众没有融入进来,表演则是失败的。观众化身巷口围观的吃瓜群众,争先恐后涌入热闹的地方,这出表演就成功了一大半。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里面的舞蹈了,力度、情感都是准确的。如果说表演中很多语言的部分都可以采用对口型的方式,舞蹈则要求每一场中演员都拿出绝对的好状态来。


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情境体验演出。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02

《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迷宫般的剧场有着繁复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观众可以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观众有时像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

开头232位魂魄从远方回到家乡一段,音效和灯光都是震撼人心的。每个人轮番出入在“墙面内外”,墙面也随着灯光呈现出血流成河以及时过境迁的样子。同时,倒叙的手法为情节的推动埋下了不少伏笔。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进入赵府,则是不同观众有着不同注意点,觉得哪儿新鲜就看着哪儿,这正是普通百姓最日常的样子。其中有一间屋子展现的是一名女子沐浴的景象,她背对外,只穿了肚兜坐在浴盆中。一个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女人对着老公说,“你老盯着人家洗澡干嘛?是不是想等人家转过身来啊?”但实话说,我们任何一个人,看着那幅景象,也难免骨酥起来。


而最大的争议点就出现在接下来的“传宗接代”事件上了。赵家掌柜为救王家独苗而变卖三十万家产雇镖局镖师前往沙俄,一行凶多吉少。行前一年,为给赵家留下香火而选妻成婚。城中各家明知此次结亲意味着女子守一辈子寡,仍然感喟赵掌柜的仗义,把家里未成婚的女子送去。选妻的过程中女子们也是只穿了肚兜,从看脚看手到看腰和肚脐再到看臀最后看脸,完完全全体现了古代社会物化女性的一隅。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最终选上了刘家女子,成婚当日洞房,当日有种,十月后产子,女子难产而亡,死前还说“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死女的魂魄也为能入祠堂而感到光荣。这种三纲五常社会下的旧思想是现代女性完全没法儿接受的,可站在同治年间看却又是那么平常。后来,赵家分号纷纷先后关门。


时光继续推进,观众们(百姓们)走到巷子里为镖师们送行。在同兴公大宅里,镖师们行前最后一次洗澡。几个诺大的透明水缸摆在院子里,镖师们赤膊跳入水中洗澡。水随着镖师们的跳跃而从缸内溅出,豪气,壮烈。全城选出的最有福相的女子们为镖师们擦身,水缸旁的双人舞有情境,有技巧,有纲常,有情义。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如果说全剧最震撼我的一点,那一定是从同兴公出来的一刹那。宅内演员问现在是哪一年,同治十六年还是2020年,你们是看客还是送行人。我差点要以为我在同治年间了,一出门,一切变成了现代的样子,巷子里放着嘀嗒的音乐,门店都是卖特产的商贩,巷口站着导游讲着赵掌柜为义付沙俄的故事。那一刹那,有一种泪涌的冲动,可转而却是带着微笑。


之后进入观众席,看舞台演出。姓氏文化、宗族文化、面食文化是思想的核心。舞蹈演员们撒起面粉的瞬间是震撼的,灯光射向空中的面粉,形成丁达尔效应,一切好像瞬间静止了。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在“桃花儿红,杏花儿白”的歌声中,演员说:这场演出还没有结束。当观众们走到古城的街头,看着祖先生活的地方,想像先辈们的生活,感受血脉的传承,这才是演出的结束和高潮。


有的朋友觉得大姓一点也不酷,而我感觉偏偏相反。多少人多么努力地生活就是为了自己的宗族能够发扬光大,姓氏的广布见证了一个个家族的奋斗。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03

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我看到的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生活。也许曾经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土气,但却极具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也就是源于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接地气儿,也就是中国人的人情味儿。

吃上一口加了醋的莜面,小巷便顿时亮堂起来。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平遥古城是自带清明气息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一代一代最最质朴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见证。父母常常和我讲不能光在天上飘着,要接地气儿。


这里的生活不仅是琴棋书画诗鸟花,更多的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想这就叫做有虚有实,有情有义,有理想有现实吧。


这一切眼观耳闻和全部的想象思考合起来就是我们的生活,一代一代中国人的生活。

那部《又见平遥》——你刷了几遍?

每当我们飘起来时,就该想想那醋那酒的酿造过程;当我们颓废地自认输给现实的时候,又该想想那义气而行的镖局商号的故事。

认识自己,行走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