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朋友問:《老鳳翔》說了那麼多文物古蹟,怎麼把張公祠忘了?我說:沒忘,涉及顯學關學,沒有想好如何下筆。


位於鳳翔城東大街的張公祠我沒進去過,縣衛生局曾在這裡辦公,以後又改成託兒所。幼時逛街路過,看到張公祠大門緊閉,產生了神秘感,便沿臺階上到一米多高的平臺,從門縫偷窺,卻看不出個門道。張公祠門外,矗立著兩根石頭雕刻的柱子,直刺天空,用鬥形石材分為三截,鬥石四角掛鈴。有多高?仰頭看帽子掉了還沒看到頂。有人說石柱子是旗杆,掛什麼旗?沒見過。老人說,看到過馮玉祥將軍“橫渠祠堂,載入史典,有人擾害,定予處斬”的告示貼於其上。


現在看來,石旗杆為官府立,用來標榜功名、光宗耀祖、昭示世人、激勵後輩,象徵意義和表彰功能大於實際作用。石旗杆是張公祠的標誌性建築,在上世紀60年代末被拆毀。


張載原籍開封,生於長安,長在涪陵,十五歲定居眉縣橫渠,三十八歲與蘇軾同登進士,後因病歸居橫渠,講學關中,著書立說,創建“關學”。五十八歲卒於臨潼,歸葬橫渠。當時府治管轄,宗師逝世後的第二年,即1079年供祭的祠堂建於府署所在地鳳翔東大街,史書亦記述張載為鳳翔眉縣人。


張載為宋明理學的主要奠基者,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橫渠四句”曾被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和中國國民黨前領導人連戰分別多次引用,還被作為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主題宣傳詞傳播到世界。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于右任手書“橫渠四句 ”


由於災荒和戰亂,張載後裔漂泊到冀、豫、湘、蘇、贛、閩、鄂、蜀,甚至海外。明萬曆年間,鳳翔知府沈自彰仰慕關學,見張公祠無後嗣住守,即運籌河北灤州張氏十四世孫張文運,率三子孫來鳳翔歸根承祀,並令重修張公祠,設橫渠書院於祠內,命祖孫三人住祠任教,為官辦紀念館和教育機構。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鳳翔張公祠電腦復原圖


由於張載生活地和歸葬地在眉縣橫渠,鳳翔張公祠被拆毀,明代建立的鳳翔橫渠書院已無蹤跡,關學歷史文化遺產“硬件”沒有遺存,更重要的是行政隸屬關係發生了變更,鳳翔府眉縣變成了寶雞市眉縣,因而鳳翔的關學歷史價值受到爭議。儘管張載鳳翔一支,被確認為長子長孫嫡傳直系後裔,可是由於上述原因,鳳翔的關學地位日趨邊緣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從明朝到民國的三百多年間,鳳翔橫渠書院在培養人才、開發民智、傳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對關中西部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它與西安南門裡的關中書院,並稱為陝西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和優良傳統的最高學府。是關學弟子的朝聖地,全國宋明理學的研究重地。

鳳翔橫渠書院位於張公祠前院,具備藏書、供祭和講學三大功能。據張氏後人張友輔先生回憶,張公祠大殿有張載塑像,兩廡藏文物版籍,凡樽、角、俎、豆之祭器,經史子集之善本,張子全書母版,名人字畫,儀仗燈縵之物,無不具備。中門為亭式,兩旁為祠學齋舍。大門高懸“關西一人”。院內古柏千尺,名卉百種,竹園梅林,尤擅勝景,更有歷代名人字畫,堂楹無虛。雖非金碧輝煌,也堪稱莊嚴雅麗,儼然是集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和高等學府為一身的文化聖殿。上世紀70年代,我認識多位張載後代,他們身處底層,為生計和生存掙扎,但仍透出書卷氣、人文氣,乃至做人的大氣。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張載畫像

東大街已經沒有張公祠的蹤影,進入大關廟巷往東,還依稀可見啟賢祠等少數建築殘存。我從小到大始終沒有進過張公祠的大門,每當我從大關廟巷路過,看到散落在兩邊的橫渠後裔的院落,除了投去尊敬的目光,更多的是唏噓和遺憾!


在鳳翔創辦的書院,除了橫渠書院外,不能不提及清光緒年間創辦的

宗銘書院。

在鳳翔歷史上稱為書院的有宏仁書院、雞山書院(明末河南參政袁楷、清初邢部尚書黨崇雅受教此院)、正誼書院。鳳鳴書院是傳統的私塾教育向現代學校教育轉型過程中的啟蒙教育,是儒林小學的前身。書院是中國教育史上極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它是官府或私人所設的聚徒講授和研究學問的場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社會、文化發生過重大影響。書院從北宋到清末時興時衰,前後延續了上千年。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和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鳳翔張公祠中院前的林檎樹,清朝中期種植

清光緒十八年(1892),岐山人武澄與鳳翔王錫桂、劉源森等人捐資,在鳳翔北大街創辦宗銘書院,邀請東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關學清麓派創始人賀瑞麟及其弟子來鳳翔講學。宗銘書院民國初年停辦。1944年,竇應昌、賈宗誼等人捐資在城北三里河龍王廟恢復宗銘書院,邀請清麓派學者李穆軒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當時學者雲集,宗銘書院成為西府傳統文化研究基地和傳承中心。鳳翔知名學者關學清麓派傳人史道明、著名書法家梁伯載、著名畫家張儒生及譚兆夢等一批西府文化名流都曾受教於宗銘書院。

宗銘書院1950年停辦。現在位於韋家巷,坐南朝北的儒林小學,新中國成立前大門開在儒林巷,是鳳翔教育歷史上最悠久的學校。儒林小學的前身是創辦於清朝乾隆四年(1739)的官辦鳳鳴書院。在近二百八十年的歷史中,歷經鳳鳴書院、鳳邑書院、鳳起書院、鳳翔縣高等小學、鳳翔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鳳翔縣立儒林巷小學校、鳳翔縣城市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鳳翔師範附屬小學、東方紅小學、儒林小學。其中1938至1942年被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佔用,小學到東湖會景堂、來雨軒上課。校名負載歷史,隱藏故事,“鳳師附小”我們這代人曾親身經歷,“東方紅小學”則留下了特殊年代的痕跡。今天,儒林小學附近全然看不◎從南大街往東望去的儒林巷出歷史上曾有過顯赫盛名和繁華。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當時小學往東南是鳳翔師範附設的蠶桑學校。西側是因準提庵(供奉觀音化身準提菩薩)而得名的準提庵巷。北洋至民國期間關中西部最大的銀子市就設於此。銀子市就像今天的股市和期貨市場。兌換價格依勢漲跌,每天公佈牌價,用銅錢兌銀子,用銀子換麻錢。生意人、錢莊夥計、掮客混雜。有人利用漲跌賺差價,有人以期貨搞投資,有人買空賣空投機鑽營,有人賭博押寶成敗在此一舉。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銀子市周邊人來人往,用於探行情做交易談買賣的茶館飯店應運而生。秦商在這裡留下了足跡,陝西商幫在此融資,把生意做向全國。鳳翔鉅富楊德基,在準提庵銀子市不幸失手,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從此歸隱,永不出山。

儒林小學往北是鳳翔首富周家、鄧家合資開設的當鋪“敬泰當”。“敬泰當”在西府規模最大,有各級掌櫃、當首、二手、三手及學徒四五十人,房舍上百間,大掌櫃關鈞為秀才出身,當鋪巷由此得名。用今天的話說,儒林巷、準提庵巷、當鋪巷為當時西府的“金融街”。再往北的馬神廟巷,宋朝為

鳳鳴驛,蘇軾著名的“三記”《喜雨亭記》《凌虛臺記》《鳳鳴驛記》,兩處在東湖,一處就在這裡。

《鳳鳴驛記》記載:“謁客於館,視客之所居,與其凡所資用,如官府,如廟觀,如數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歸其家,皆樂而忘去。”由於住宿條件上乘,賓至如歸,所以,公差、商人、遊客絡繹不絕。古人的交通工具多為馬車,客人住棧,馬要飼養,就像今天的高級賓館要有停車場和相應的服務。此等興旺景象一直持續到清朝,在鳳鳴驛的舊址建了馬神廟,供奉專司運輸的馬神。馬神廟今日蹤跡全無,只留下巷名。上世紀70年代前馬神廟臨東街巷口有二層木質閣樓,住著賣菜的臧醜(音)一家三代人。閣樓下是通往馬神廟巷的路。歷史靠遺址和文物傳承,靠文字和圖片記載。


文章節選自高有祥新書《老鳳翔》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

漫談老鳳翔殘存的文物古蹟


作者介紹

高有祥 ,鳳翔人,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現受聘於西京學院傳媒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